移动检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775阅读:2248来源:国知局
移动检修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检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由于其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对运维检修工作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目前的智能变电站,其二次设备采用的是预制舱式结构,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需要维护检修保护屏内部端子及电缆接线部分,则需要打开相应的外部舱门。据实地测量,外部舱门的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超过1米,按照人体的正常身高,如果不借助其他的工具的话,工作人员只能够接触到屏内底部及少数几排端子,工作视野和范围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给保护屏内部的检修维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人字梯,但是人字梯本身的安全稳定性不高,需要额外调派一名工作人员扶持人字梯以保障其稳固,且搬运人字梯和搬运工器具本身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不仅如此,在外部舱的维护检修工作中有时候需要工器具的辅助,这样一来,工器具就没有地方存储,工作人员需要上下人字梯取拿工具。此外,如果遇到大型的检修维护工作以及倒闸操作,不仅需要打开设备外部舱门进行工作,还需要布置安全措施,比如装(拆)接地线、装(拆)围栏、悬挂(拆除)标示牌等,按照传统的方法,工作人员必须搬运人字梯和从安全工器具室到工作现场之间来回搬运工器具,这个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体力。

因此,就需要一种移动检修平台,方便预制舱式结构的二次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而且具备搬运储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检修平台,方便预制舱式结构的二次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而且具备搬运储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检修平台,包括一“L”形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储物的储物腔;所述柜体水平段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人体的工作台,水平段的侧面连接有登高台阶;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四个结构相同的用于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万向轮及连接于万向轮的制动器。

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液压千斤顶和连接架,所述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柜体底部的凹槽内,连接架与液压千斤顶连接,连接架的下方连接万向轮,所述连接架的两端设有定位轴,定位轴插入凹槽内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所述柜体竖直段的靠近工作台的一侧面设有取物口。

进一步,所述柜体包括一框架及若干固定在框架上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检修平台,柜体内可放置安全工器具,移动装置便于柜体的移动,使用时将柜体推移至二次设备处,工作人员通过登高台阶登上工作台,站立在工作台上即可进行检修维护工作,从而方便预制舱式结构的二次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既省力又可方便地搬运安全工器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检修平台,包括一“L”形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储物的储物腔;所述柜体水平段1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人体的工作台3,水平段的侧面连接有登高台阶4;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四个结构相同的用于移动的移动装置;柜体包括一框架及若干固定在框架上的挡板,框架、挡板均为金属结构,例如不锈钢结构;柜体由水平段1及竖直段2组成,水平段1及竖直段2均可呈长方体结构,水平段1内可放置标识牌、安全围栏等工器具,竖直段2可放置伞形支架,接地线,验电笔等长度较长的工器具;柜体竖直段2的靠近工作台3的一侧面设有取物口5,便于站立在工作台3上的工作人员拿取工具;柜体内可放置安全工器具,移动装置便于柜体的移动,使用时将柜体推移至二次设备处,工作人员通过登高台阶4登上工作台3,站立在工作台3上即可进行检修维护工作,从而方便预制舱式结构的二次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既省力又可方便地搬运安全工器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万向轮6及连接于万向轮6的制动器(图中未示出);万向轮6的减震性能较好,易于操控;制动器能够使万向轮6停止转动,提高本平台的静稳定性;所述移动装置还可包括液压千斤顶7和连接架8,所述液压千斤顶7安装在柜体底部的凹槽9内,连接架8与液压千斤顶7连接,连接架8的下方连接万向轮6,所述连接架8的两端设有定位轴10,定位轴10插入凹槽9内的定位孔中;通过液压千斤顶7的伸缩可带动万向轮6的升降,从而可以将柜体顶起或放下;在展开状态下,万向轮6伸出柜体的底部;在收回状态下,万向轮6完全位于凹槽9内,避免因受力过大的损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