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4048发布日期:2019-11-19 21:4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移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移动脚手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中,人们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般会使用到人字梯或脚手架,而脚手架一般是针对超过3米以上的高空作业。现有的脚手架大多都是采用桁架结构,用连接扣件将每根支撑杆连接起来,然后从桁架一侧安装扶梯,供人员攀爬。这种脚手架结构存在一些缺陷,如脚手架的高度调节不方便;扶梯安装在桁架一侧容易出现侧翻的可能;桁架底部一般都安装有滚轮,虽然滚轮上安装有锁止结构,可提高稳定性,但滚轮与底面接触面积过小,还是会存在滑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移动脚手架,该脚手架具有高度调节方便、不易侧翻、放置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用移动脚手架,包括承载板、多根纵支撑杆以及多块支撑板,多块支撑板上下排列在多根纵支撑杆之间,每块支撑板的边角处均开有过孔,纵支撑杆的上端穿过每块支撑板的过孔并与承载板活动连接,纵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有行走装置,每根纵支撑杆由多根短杆拼接而成,短杆顶部成型有插柱,短杆底部开有与插柱插接的插孔,且短杆侧壁上固定有多组卡位机构,每组卡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卡位键,两个卡位键固定在短杆同一水平面的侧壁上,所述过孔的内壁上开有两组与卡位键匹配的键槽,其中一组键槽为通槽,另一组键槽为盲槽,所述支撑板包括框体以及设置在框体中部的攀爬环,所述承载板中部开有攀爬孔,且承载板上安装有护栏,护栏一侧安装有定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安装板、调节螺杆、滚轮架和滚轮,所述底座下部的侧壁上固定有u型滑槽,安装板固定在u型滑槽上方的底座侧壁上,所述滚轮架位于安装板下方,滚轮架的内侧设置有与u型滑槽滑动配合的凸块,所述滚轮安装在滚轮架内,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安装板并与滚轮架固定连接,安装板两侧均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粘接有一层海绵层。

进一步地,所述攀爬环与框体之间通过多块支板固定连接,所述过孔有四个,四个过孔分别设置在框体的四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攀爬环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攀爬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护栏由多根纵杆和横杆焊接而成,位于护栏一侧的两根纵杆之间固定有转杆,所述定滑轮转动安装在转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工具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纵支撑杆,纵支撑杆由多根短杆拼接而成,增加或减少短杆的数量便可实现脚手架的高度调节,便捷性较高;

2、通过在框体中部设置攀爬环,工作人员可从脚手架中部进行攀爬,减少脚手架因重心失衡出现侧翻的可能;

3、通过设置行走装置,改变滚轮的位置,可在脚手架放置时使底座与地面直接接触,提高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稳定性;

4、通过设置定滑轮,可将其余工具通过绳子拉送到脚手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承载板;2-护栏;3-纵支撑杆;4-支撑板;5-底座;6-行走装置;7-攀爬孔;8-转杆;9-定滑轮;10-工具箱;31-短杆;32-插柱;33-卡位键;41-框体;42-支板;43-攀爬环;44-攀爬扶手;45-过孔;46-盲槽;47-通槽;51-海绵层;61-调节螺杆;62-调节螺母;63-安装板;64-滚轮架;65-凸块;66-滚轮;67-u型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移动脚手架包括承载板1、多根纵支撑杆3以及多块支撑板4,多块支撑板4上下叠置排列在多根纵支撑杆3之间,承载板1位于多根纵支撑杆3的顶部,所述承载板1上设置有工具箱10,承载板1的中部开有攀爬孔7,且承载板1上安装有护栏2,护栏2由多根纵杆和横杆焊接而成,位于护栏2一侧的两根纵杆之间固定有转杆8,转杆8上可转动安装有定滑轮9,从工具箱10内拿出绳索放置在定滑轮9上,通过绳索可将其余工具拉送到承载板1上以供工作人员使用。

为了增加本脚手架高度调节的便捷性,所述支撑板4包括框体41以及设置在框体41中部的攀爬环43,攀爬环43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攀爬扶手44,所述攀爬环43与框体41之间通过多块支板4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框体41的四角处均开有过孔45,所述纵支撑杆3的上端穿过每块支撑板4的过孔45并与承载板1底面活动连接,每根纵支撑杆3由多根短杆31拼接而成,短杆31顶部成型有插柱32,短杆31底部开有与插柱32插接的插孔,相邻短杆31通过上下插接的方式实现纵支撑杆3的拼接,所述承载板1底面开有多个与插柱32匹配的盲孔,将该盲孔对准最顶部的短杆31的插柱32,实现承载板1与纵支撑杆3的活动连接。为了将支撑板4稳定固定在多根纵支撑杆3之间,所述短杆31的侧壁上固定有多组卡位机构,每组卡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卡位键33,两个卡位键33固定在短杆31同一水平面的侧壁上,所述过孔45的内壁上开有两组与卡位键33匹配的键槽,其中一组键槽为通槽47,另一组键槽为盲槽46,转动每根短杆31,使两个卡位键33对准一组通槽47,可使短杆31与支撑板4之间相对滑动,继续转动短杆31,使两个卡位键33对准一组盲槽46,卡位键33被限制在盲槽46内,可使支撑板4稳定放置在短杆31上。

所述纵支撑杆3的底端设置有底座5,具体地,底座5上表面开有与纵支撑杆3匹配的插孔,纵支撑杆3可插接在底座5上,所述底座5的底部粘接有一层海绵层51,且底座一侧侧壁上安装有行走装置6,行走装置6包括安装板63、调节螺杆61、滚轮架64和滚轮66,所述底座5下部的侧壁上固定有u型滑槽67,安装板63固定在u型滑槽67上方的底座5侧壁上,所述滚轮架64位于安装板63下方,且滚轮架64的内侧设置有与u型滑槽67滑动配合的凸块65,所述滚轮66安装在滚轮架64内,所述调节螺杆61的下端穿过安装板63并与滚轮架64固定连接,安装板63两侧均设置有与调节螺杆61配合的调节螺母62,通过旋转两个调节螺母62,可控制滚轮架64的升降,使滚轮66与地面接触并支撑,从而使底座5具有移动功能,当本脚手架移动到位时,控制滚轮66上升,使海绵层51与地面接触,提高本脚手架放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脚手架进行提前拼接,需要改变脚手架的高度时,只需要增加或减少短杆31的数量即可,将拼接好后的脚手架转移至工作地点,然后控制滚轮66脱离地面,使本脚手架稳定放置在地面上,工作人员可顺着攀爬环43攀爬至承载板1上进行工作,从而减少脚手架侧翻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