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9158发布日期:2019-07-10 09: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基站,又名无线基站,是指与用户手机进行通信的低功率无线天线,根据其服务范围大小及用户多少,发射功率从几瓦到上百瓦不等。一般情况下,基站天线通过塔桅被安装在离地面15-50米的建筑物或发射塔上。

公告号为CN103085780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塔桅翻转式应急通信车,包括应急车底盘、通信厢体、钢结构框架、支撑杆、通信塔桅,通信厢体内安装移动通信设备,通信塔桅顶部配有天线支架与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应急车底盘配备抽拉式支撑脚,通信塔桅由油泵液压系统控制水平与竖直方向的翻转,由气动升降系统控制通信塔桅自动升降。本发明的塔桅翻转式应急通信车,可以移动、升降天线,从而可以形成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但由于通信车未处于平地上时,油泵液压系统在推动通信塔桅过程中,通信塔桅因自身重力会产生侧向力而倾倒,因此使通信塔桅容易歪斜,甚至使其转动处断裂,影响正常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能避免通信塔桅歪斜或弯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塔桅,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推动塔桅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部与基座连接的多节气缸,所述多节气缸的顶部与塔桅连接,所述多节气缸上连接有气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泵运作时,多节气缸的活塞杆抬升,带动塔桅上升,此时塔桅上的天线升高,以此增强通信的信号强度,由于多节气缸内每一节的活塞杆相互插接,以此增强多节气缸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通信塔桅歪斜甚至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节气缸的活塞杆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插接配合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卡块插入或远离凹槽的驱动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节气缸的活塞杆上均开设凹槽,通过卡块与凹槽的插接配合,以此固定活塞杆,避免活塞杆继续上升,而导致活塞杆与缸体的重叠部分减少,使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增加多节气缸的稳定性,避免塔桅摇摆而影响通信;同时避免由于多节气缸长期放置而产生气压损耗使活塞杆自动下降,从而影响通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多节气缸的缸体外壁滑移连接且与卡块连接的齿条、与齿条远离卡块一端连接的弹力件,以及与齿条啮合且与缸体外壁转动连接的齿轮,所述弹力件远离齿条的一端与缸体外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杆升高时,卡块与凹槽相对,此时卡块在弹力件的推动下插入凹槽内,以此固定活塞杆,从而避免气缸长期放置使其内部气压损耗而使活塞杆下降,影响通信;当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齿条滑移,此时齿条带动卡块脱离凹槽,以此解除卡块的锁定,便于活塞杆下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上同轴固定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齿轮的一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上套设有弹性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上同轴固定有连杆,连杆的一端连接有拉索,以此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齿轮使卡块与凹槽插接配合,同时连杆运用了杠杠原理,以此达到省力的效果;拉索上套设有弹性层,以此减少拉索与活塞杆的刚性接触,减少活塞杆表面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靠凹槽的一端边沿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块靠凹槽的一端设置倒角,倒角的设置方便卡块沿倒角面滑入凹槽内,以此避免发生由于活塞杆上升过快而使卡块难以进入凹槽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的表面涂覆有防锈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的表面涂覆有防锈层,防锈层具有防止生锈的效果,当气缸长期不动时,卡块与活塞杆暴露在空气内,因此容易生锈,从而增加卡块脱离凹槽的阻力,防锈层的设置能方便操作人员升降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件远离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气缸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气缸与弹力件的一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节气缸的缸体外壁内螺纹连接与弹力件一端抵接的螺栓,当卡块与凹槽的插接阻力增大时,通过转动螺栓调节弹力件的活动范围,以此调节弹力件对卡块的弹力,确保卡块的正常锁定效果;同时方便操作人员拆卸螺栓并对弹力件、齿条、卡块等零件进行更换或上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位于多节气缸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馈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上位于多节气缸的一侧转动设置馈线轮,馈线轮用于收集与天线连接的馈线,同时方便向多节气缸上的塔桅输送馈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馈线轮包括与基座转动连接的转轴、与转轴同轴固定的轮盘,以及环绕等角度间隔设置在轮盘上的导条,所述轮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馈线缠绕在导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轴转动时,带动轮盘、导条同步转动,以此带动馈线卷绕在导条上,方便馈线的收集;由于轮盘上开设有通孔,因此馈线与轮盘的接触面积减小,以此减小轮盘对馈线表面的磨损;同时通孔的设置加快馈线的散热速度,避免馈线温度过高而影响通信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位于馈线轮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穿过凹槽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上设置有凹槽,转轴穿过凹槽,以此实现馈线轮与基座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现场安装馈线轮,同时方便后期取下馈线与馈线轮;把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馈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多节气缸带动天线升高,以此增强通信的信号强度,多节气缸内每一节的活塞杆相互插接,以此增强多节气缸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通信塔桅歪斜甚至断裂;

2、当活塞杆升高时,卡块与凹槽相对,此时卡块在弹力件的推动下插入凹槽内,以此固定活塞杆,从而避免气缸长期放置使其内部气压损耗而使活塞杆下降;当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齿条滑移,此时齿条带动卡块脱离凹槽,以此解除卡块的锁定,便于活塞杆下降;

3、在基座上位于多节气缸的一侧转动设置馈线轮,馈线轮用于收集与天线连接的馈线,同时方便向多节气缸上的塔桅输送馈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驱动部件与卡块。

附图标记:1、基座;11、塔桅;2、升降机构;21、多节气缸;22、气泵;23、凹槽;24、卡块;25、套环;3、驱动部件;31、齿条;32、弹力件;33、齿轮;34、连杆;341、拉索;342、弹性层;35、螺栓;4、馈线轮;41、转轴;42、轮盘;421、通孔;43、导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手推式应急通信站的多级升降塔桅,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塔桅1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推动塔桅11升降的升降机构2。基座1内放置有RRU(射频拉远单元)和BBU(基带处理单元)等电气通信设备,RRU(射频拉远单元)和BBU通过馈线与天线连接,天线用于收发信号,馈线用于输送天线收发的信号,以此实现通信覆盖。

柜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馈线轮4,馈线轮4呈圆柱体状,馈线缠绕在馈线轮4上,以此方便馈线的收集与输送。馈线轮4包括与基座1转动连接的转轴41、与转轴41同轴固定的轮盘42,以及环绕等角度间隔设置在轮盘42上的多根导条43。转轴41、导条43与轮盘42均呈圆柱体状,当转轴41转动时,带动轮盘42、导条43同步转动,以此带动馈线卷绕在导条43上,方便馈线的收集。

轮盘4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21,馈线缠绕在导条43上。通孔421与导条43的设置使馈线与轮盘42的接触面积减小,以此减小轮盘42对馈线表面的磨损,同时加快馈线的散热速度,避免馈线温度过高而影响通信功能。基座1上位于馈线轮4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23(图中未示出),转轴41穿过呈U形的凹槽23且与凹槽23转动连接,以此实现馈线轮4与基座1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现场安装和拆卸馈线轮4。转轴4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呈L形的把手(图中未示出),以此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馈线轮4,提高馈线收集效率。

升降机构2包括竖直设置且底部与基座1通过螺钉螺帽固定的多节气缸21,多节气缸21的顶部与塔桅11焊接固定,多节气缸21的底部通过软管连通有气泵22。当气泵22运作时,多节气缸21的活塞杆抬升,带动塔桅11上升,此时塔桅11上固定的天线升高,以此增强通信的信号强度。由于多节气缸21内每一节的活塞杆相互插接,以此增强多节气缸21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通信塔桅11歪斜甚至断裂。

如图1、图2所示,多节气缸21的每一节活塞杆上均开设有凹槽23,凹槽23呈圆形,凹槽23上插接配合有呈圆柱体状的卡块24。多节气缸21的缸体顶端与除最高一层活塞杆外的每节活塞杆顶端均套设有套环25,套环25通过螺钉螺帽与活塞杆、缸体固定。卡块24滑移连接在套环25内,且卡块24一端穿出套环25上一层的活塞杆相对,多节气缸21的卡块2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卡块24插入或远离凹槽23的驱动部件3。卡块24与凹槽23插接配合,以此固定活塞杆,避免活塞杆继续上升而导致活塞杆与缸体的重叠部分减少,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增加多节气缸21的稳定性,避免塔桅11摇摆而影响通信。

驱动部件3包括与套环25滑移连接且与卡块24远离上一层活塞杆的一端焊接固定的齿条31、与齿条31远离卡块24一端抵接的弹力件32,以及与齿条31啮合且与套环25转动连接的齿轮33。弹力件32远离齿条31的一端设置有与套环25螺纹连接的螺栓35,螺栓35穿过气缸与弹力件32的一端抵接。当卡块24与凹槽23的插接阻力增大时,通过转动螺钉调节弹力件32的活动范围,以此调节弹力件32对卡块24的弹力,确保卡块24的正常锁定效果。同时螺栓35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弹力件32、齿条31、卡块24等零件进行更换或上油。弹力件32采用弹簧,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以此使卡块24快速响应。

卡块24的表面涂覆有防锈层(图中未示出)。防锈层采用铝层,铝层氧化后形成氧化铝,氧化铝隔绝空气从而避免卡块24生锈而使卡块24与凹槽23的插接阻力增大。

卡块24靠凹槽23的一端边沿设置有倒角,倒角呈环形设置。倒角的设置方便卡块24沿倒角面滑入凹槽23内,以此避免发生由于活塞杆上升过快而使卡块24难以进入凹槽23内的情况。

齿轮33上同轴焊接固定有连杆34,连杆34远离齿轮33的一端连接有拉索341,拉索341采用钢丝捻合而成,以此确保拉索341的结构强度和韧度。连杆34与拉索341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齿轮33使卡块24与凹槽23插接配合,同时连杆34运用了杠杠原理,以此达到省力的效果拉索341上套设有弹性层342,弹性层342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以此减少拉索341与活塞杆的刚性接触,减少活塞杆表面的磨损。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将天线固定在塔桅11上,通过多节气缸21带动天线上升。当活塞杆升高时,卡块24与凹槽23相对,此时卡块24在弹力件32的推动下插入凹槽23内,以此固定每节活塞杆,从而避免气缸长期放置使其内部气压损耗而使活塞杆下降的情况,维持通信。当操作人员拉动拉索341使齿轮33转动时,齿轮33带动齿条31传动,此时齿条31带动卡块24脱离凹槽23,以此解除卡块24的锁定,使活塞杆下降,便于天线的回收。

上述方案中,通过多节气缸21带动天线升高,以此增强通信的信号强度,多节气缸21内每一节的活塞杆相互插接,以此增强多节气缸21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通信塔桅11歪斜甚至断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