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5678发布日期:2019-11-27 19:3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耐火砖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推板窑炉底砖在耐火领域是常用的材料,其用于支撑待进行热处理的工件在轨道上沿着隧道窑炉由前往后移动进行热处理,直接将底砖放在轨道上滑行,其一方面摩擦力大行进不顺畅,另一方面砖体磨损也大,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都在底座的下表面镶嵌耐高温的瓷条,利用瓷条与轨道接触滑行,降低了摩擦力,避免了对砖体的磨损。

现有技术在进行瓷条安装时,一般都是通过设置模具使成型的底砖上留有瓷条安装槽,在槽内涂抹胶水然后将瓷条沾附在槽内,该种镶嵌瓷条的方式,其一方面工序繁琐,成本高,另一方面胶水老化后瓷条容易脱落,并且在砖体成型过程中上料不便捷,沙土加入量需要称取后加入,工序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通过在压机两侧设置两个加料装置,并设置加土机构对凹模进行自动定量加沙土,配合设置两个凹模之间弹性可转动连接,使得一个凹模进行成型时另一个凹模完成加料并跟随小幅度振动预振动,解决了现有耐火砖在进行成型时需要成型完取出料才能进行加料工作,且加料过程中不便捷,加土量难以准确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包括压机,所述压机的下模座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台a和支撑台b,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沿支撑台a、下模座以及支撑台b前后滑动的凹模组件,所述凹模组件包括第一凹模以及与第一凹模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模;

所述支撑台a和支撑台b处分别设置有加料装置a和加料装置b,所述加料装置a和加料装置b均包括底座,所述加料装置a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加土机构a,所述加料装置b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加土机构b;

所述第一凹模移动至加料装置a下方时所述第二凹模移动至压机上,压机对第二凹模内的料进行成型时带动加料装置a将定量的沙土加入到第一凹模内;所述第二凹模移动至加料装置b下方时所述第一凹模移动至压机上,压机对第一凹模内的料进行成型时带动加料装置b将定量的沙土加入到第二凹模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凹模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带动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同步移动;

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对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进行限位导向的导向块,所述支撑台a和支撑台b的外侧边处均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件。

作为改进,所述加土机构a和加土机构b均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定量组件以及设置在定量组件上的料箱;

所述压机还包括上模座以及固定设置在上模座上的凸模。

作为改进,所述定量组件包括限位外框、可转动设置在限位外框内的定量桶以及与定量桶的中心轴同轴设置的齿轮,与之对应的在所述凸模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条;

所述齿条随凸模下移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定量桶同步转动,所述定量桶设置为圆柱形且其外壁贴合限位外框的内壁,所述定量桶上开设有定量槽,所述定量槽朝上时料箱内的料进入定量槽,所述定量槽转动至朝下时定量槽内的料经限位外框下方的出料口下落。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台a和支撑台b的一侧还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瓷条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与瓷条尺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与瓷条尺寸配合的引入槽,所述第一凹模或第二凹模完成加沙土后,所述瓷条经导向槽和引入槽插入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内靠近沙土表面的位置处。

作为改进,所述定量桶的中心轴端部设置有方形部,所述齿轮与方形部滑动配合,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固定连接拨杆,与之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的前后侧均分别设置有拉杆a和拉杆b,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移动至贴靠限位块时所述拉杆b通过拨杆将齿轮推动至与齿条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移动至凸模下方时所述拉杆a通过拨杆将齿轮推动至齿条的一侧。

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外框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导流板a和导流板b,所述定量槽内的料部分从导流板a和导流板b之间的间隙下落,部分沿着导流板a和导流板b向两侧滑落。

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件在连杆的两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通过万向节分别与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台a和支撑台b均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撑台a和支撑台b上还均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和支撑台a或支撑台b之间连接有弹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螺栓,所述下模座上的导向块上开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

作为又一改进,所述导向块的两端靠内侧均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压机的两侧分别设置加料装置a和加料装置b,并设置可以来回滑动的凹模组件,使得其中一个凹模在进行成型时另一个凹模能同步进行加料工作,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在凹模内加完沙土后直接将梯形状的瓷条加入到沙土中进行后续的一体成型,成型后的瓷条直接与底砖合为一体,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后续将瓷条装配到底座成型留下的安装槽内并进行粘接的步骤,简化工序,节省成本且瓷条与底砖的结合牢固度更好,成型效率也大大提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加土机构a和加土机构b处设置定量组件,使得凹模在进行加沙土前能在定量槽储存定量的待加入沙土,此外通过在凸模的一侧设置齿条,使得凸模下移配合位于成型工位上的凹模进行成型时能通过齿条同步带动定量组件工作将定量槽内定量的沙土加入到加料工位处的凹模内,结构简单巧妙,效率高且加料量容易控制;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连接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可转动连接,并在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连接弹性件,此外配合设置支撑台a和支撑台b上的承载板与支撑台a和支撑台b之间弹性连接,使得压机在对其中一个凹模进行振动成型时,能带动加料工位处的凹模进行小幅度振动,使得加入的沙土能通过振动摊平,省去人工进行摊平的操作,此外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加料工位处的凹模不会跟随压机一起剧烈振动,弹性件使得加料工位上的凹模振动频率较低,以免加入的沙土振到外面来;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定量桶上的齿轮可以沿中心轴方向滑动,并在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的前后侧均分别设置拉杆a和拉杆b,使得第一凹模处于加料工位,第二凹模处于成型工位时,加土机构a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配合,而加土机构b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处于错开状态,避免了成型时,由于加土机构b的下方没有凹模而使沙土落到外面;反之也一样,第一凹模处于成型工位时,加土机构a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处于错开状态,避免加土机构a的沙土落到外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化,成型方式便捷,节省人力以及材料成本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窑炉耐火砖制备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拉杆a=和拉杆b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凹模组件在支撑台a、支撑台b以及下模座上移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凹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量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定量组件的定量桶转动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定量桶以及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耐火砖多工位自动化上料成型设备,包括压机1,所述压机1的下模座11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所述下模座11上设置有沿支撑台a2、下模座11以及支撑台b3前后滑动的凹模组件4,所述凹模组件4包括第一凹模41以及与第一凹模41活动连接的第二凹模42;

所述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处分别设置有加料装置a5和加料装置b6,所述加料装置a5和加料装置b6均包括底座51,所述加料装置a5还包括设置在底座51上的加土机构a52,所述加料装置b6还包括设置在底座51上的加土机构b61;

所述第一凹模41移动至加料装置a5下方时所述第二凹模42移动至压机1上,压机1对第二凹模42内的料进行成型时带动加料装置a5将定量的沙土加入到第一凹模41内;所述第二凹模42移动至加料装置b6下方时所述第一凹模41移动至压机1上,压机1对第一凹模41内的料进行成型时带动加料装置b6将定量的沙土加入到第二凹模42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压机的两侧分别设置加料装置a5和加料装置b6,并设置可以来回滑动的凹模组件4,使得其中一个凹模在进行成型时另一个凹模能同步进行加料工作,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在凹模内加完沙土后直接将梯形状的瓷条加入到沙土中进行后续的一体成型,成型后的瓷条直接与底砖合为一体,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后续将瓷条装配到底座成型留下的安装槽内并进行粘接的步骤,简化工序,节省成本且瓷条与底砖的结合牢固度更好,成型效率也大大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41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在底座51上的驱动件43,所述驱动件43带动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同步移动;

所述下模座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对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进行限位导向的导向块111,所述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的外侧边处均设置有限位块21;

进一步地,所述加土机构a52和加土机构b61均包括支架521、固定在支架521上的定量组件522以及设置在定量组件522上的料箱523;

所述压机1还包括上模座1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模座12上的凸模13。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组件522包括限位外框5221、可转动设置在限位外框5221内的定量桶5222以及与定量桶5222的中心轴5223同轴设置的齿轮5224,与之对应的在所述凸模13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5224配合的齿条5225;

所述齿条5225随凸模13下移带动齿轮5224转动,齿轮5224带动定量桶5222同步转动,所述定量桶5222设置为圆柱形且其外壁贴合限位外框5221的内壁,所述定量桶5222上开设有定量槽5226,所述定量槽5226朝上时料箱523内的料进入定量槽5226,所述定量槽5226转动至朝下时定量槽5226内的料经限位外框5221下方的出料口5227下落。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加土机构a52和加土机构b61处设置定量组件522,使得凹模在进行加沙土前能在定量槽5226储存定量的待加入沙土,此外通过在凸模13的一侧设置齿条5225,使得凸模13下移配合位于成型工位上的凹模进行成型时能通过齿条5225同步带动定量组件522工作将定量槽5226内定量的沙土加入到加料工位处的凹模内,结构简单巧妙,效率高且加料量容易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的一侧还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瓷条10的放置座7,所述放置座7的一侧设置有导向件71,所述导向件71上设置有与瓷条10尺寸配合的导向槽72,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与瓷条10尺寸配合的引入槽411,所述第一凹模41或第二凹模42完成加沙土后,所述瓷条10经导向槽72和引入槽411插入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内靠近沙土表面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桶5222的中心轴5223端部设置有方形部5228,所述齿轮5224与方形部5228滑动配合,所述齿轮5224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5224固定连接拨杆5229,与之对应的在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的前后侧均分别设置有拉杆a412和拉杆b413,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移动至贴靠限位块21时所述拉杆b413通过拨杆5229将齿轮5224推动至与齿条5225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移动至凸模13下方时所述拉杆a412通过拨杆5229将齿轮5224推动至齿条5225的一侧。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量桶上的齿轮可以沿中心轴方向滑动,并在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的前后侧均分别设置拉杆a412和拉杆b413,使得第一凹模41处于加料工位,第二凹模42处于成型工位时,加土机构a52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配合,而加土机构b61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处于错开状态,避免了成型时,由于加土机构b61的下方没有凹模而使沙土落到外面;反之也一样,第一凹模41处于成型工位时,加土机构a52上的齿轮与与之对应的齿条处于错开状态,避免加土机构a52的沙土落到外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外框5221的出料口5227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导流板a8和导流板b9,所述定量槽5226内的料部分从导流板a8和导流板b9之间的间隙下落,部分沿着导流板a8和导流板b9向两侧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414,所述固定块414上设置有螺栓415,所述下模座11上的导向块111上开设有与螺栓415配合的螺纹孔416。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111的两端靠内侧均设置有倒角1111。

实施例二

如图1、3和图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之间连接有连杆44,所述连杆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件4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5在连杆44的两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杆44的两端均通过万向节441分别与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均固定设置在底座51上,所述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上还均设置有承载板22,所述承载板22和支撑台a2或支撑台b3之间连接有弹簧23。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之间连接连杆44,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可转动连接,并在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之间连接弹性件45,此外配合设置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上的承载板22与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之间弹性连接,使得压机在对其中一个凹模进行振动成型时,能带动加料工位处的凹模进行小幅度振动,使得加入的沙土能通过振动摊平,省去人工进行摊平的操作,此外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加料工位处的凹模不会跟随压机一起剧烈振动,弹性件使得加料工位上的凹模振动频率较低,以免加入的沙土振到外面来。

工作过程:

驱动件43带动第一凹模41和第二凹模42一起在下模座11、支撑台a2和支撑台b3之间滑动,当第一凹模41移动至支撑台a2上时,第二凹模42移动至凸模13下方,此时,第一凹模41上的拉杆b143通过拨杆5229将加土机构a52上的齿轮5224推动至与齿条5225对应的位置处,而第二凹模42上的拉杆a142通过拨杆5229将加土机构b61上的齿轮5224推动至与齿条5225错开的位置处,此时第二凹模42内已经装好沙土和瓷条10;

然后凸模13随上模座12下移与第二凹模42配合,与此同时,加土机构a52一侧的齿条5225下移带动加土机构a52上的齿轮5224转动,定量桶5222转动使定量槽5226内的沙土经出料口5227下落到第一凹模41内,由于加土机构b61一侧齿条55225与齿轮5224错开,因此加土机构b61处的定量桶5226不发生转动,完成加沙土后,将放置座7上的瓷条10经导向槽72以及引入槽411插入到第一凹模41内,开启压机对第二凹模42内沙土进行振动成型,在振动的过程中第一凹模41跟随振动进行一个预振动;

反之当第二凹模42移动至支撑台b3上时,第一凹模41移动至凸模13下方,第二凹模42进行和第一凹模41同样的加料步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