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149发布日期:2019-08-31 02:11阅读:1923来源:国知局
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多高层钢结构中,钢梁多为H型钢梁,钢柱多为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与钢柱的 刚接连接是提供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的最基本的措施。目前常用的刚接节点是在钢柱对应梁翼缘的位置设置横隔板,钢梁翼缘的内力通过隔板传递给钢柱,从而形成刚接节点。悬挑结构与主结构的连接始终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授权公告号为CN2077761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梁与宽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整体式侧板加强节点,包括加强板和整体式侧板,钢梁通过加强板与宽钢管混凝土柱短边壁板刚性连接,在宽钢管混凝土柱的短边壁板与钢梁上下翼缘分别相连接处设置加强板,或者在宽钢管混凝土柱的短边壁板钢梁翼缘之间沿钢梁高度方向通高设置整块的加强板,使得钢梁翼缘的端面通过加强板与宽钢管混凝土柱进行连接;在钢梁所连接的宽钢管混凝土柱短边两侧的两长边壁板沿钢梁高度方向设置整体式侧板,整体式侧板与加强板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节点构造加工简单,降低了加工制作难度,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混凝土的浇灌非常容易。

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钢梁承重时连接处缺少支撑,连接螺栓承受剪力较大,一段时间后连接节点的可靠性降低,可能影响整个结构安全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通过钢管连接座与纵肋板之间设置的支撑肋板和拉杆,提高纵肋板的抗弯矩能力,增加纵肋板与横梁连接处的耐久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包括钢管连接座,所述钢管连接座的侧壁固定有纵肋板,横梁通过连接板和螺栓与纵肋板固定;钢管连接座固定有用于支撑纵肋板和横梁下缘的支撑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通过纵肋板悬吊在砼结构上,横梁受力时通过连接板传递到纵肋板使得纵肋板向下产生弯矩,横梁与纵肋板之间由于分离趋势对螺栓产生剪力。支撑肋板对横梁有支撑作用,减小了横梁对纵肋板产生的弯矩。此外,支撑肋板对纵肋板支撑产生向上的弯矩,能够克服纵肋板的部分向下弯矩,提高纵肋板与横梁连接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肋板与钢管连接座之间连接有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对纵肋板产生拉力,提高纵肋板与钢管连接座的连接强度,减小了纵肋板从钢管连接座撕裂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连接座内部固定有灌浆套筒,灌浆套筒的注浆孔连接钢管连接座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部砼结构的混凝土柱浇筑完毕硬化后,可以通过从注浆孔中灌注水泥浆,使得上下两个混凝土柱接触面的间隙被填充,提高砼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连接座包括通过法兰连接并依次设置的下钢管连接座、中钢管连接座和上钢管连接座,灌浆套筒固定在中钢管连接座内;下钢管连接座和上钢管连接座内分别固定有能插入灌浆套筒内的连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连接座为三段并法兰连接,减少内部深度,便于安装灌浆套筒和连接柱。此外,由于连接柱能够插入到灌浆套筒内,安装中钢管连接座和上钢管连接座时,可以起到初步定位作用,防止中钢管连接座与下钢管连接座发生错台,使得上钢管连接座与中钢管连接座初步对齐,便于使用螺栓对法兰进行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为螺纹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钢增加了与混凝土之间的粗糙度,提高连接柱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钢管连接座与砼结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肋板上凸起形成支撑台,支撑台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两倍法兰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管连接座与下钢管连接座法兰连接后,支撑台能够抵接到纵肋板下缘,避免因为法兰厚度影响对纵肋板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连接座的内壁设有至少两根固定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筋提高了钢管连接座相对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纵肋板对钢管连接座产生向外的拉力时,钢管连接座不易变形。此外,固定筋提高了钢管连接座与砼结构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肋板的横截面呈“I”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肋板的抗弯能力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有两块并位于纵肋板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连接板从两侧对纵肋板和横梁进行连接固定,提高横梁与纵肋板的连接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纵肋板以及横梁的连接螺栓数量至少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在长期受力时会发生疲劳变形,当其中一个螺栓发生变形时,其余螺栓依然保持横梁与纵肋板之间的初步稳定,便于有时间检查维修,提高结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撑肋板对纵肋板有支撑作用,减小纵肋板受力时焊接处被撕裂的可能,提高纵肋板的稳固性;

2.支撑肋板对横梁的端部也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了纵肋板的弯矩;拉杆对纵肋板有斜向上的拉力,进一步克服横梁对纵肋板的弯矩,提高纵肋板以及连接板处的连接稳定性;

3.上部混凝土柱浇筑完毕后,可以从注浆孔灌注水泥浆,使得两个混凝土柱连接处的间隙被充满,提高混凝土柱连接截面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显示灌浆套筒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显示钢梁安装过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下钢管连接座;11、下连接柱;12、下固定筋;2、中钢管连接座;3、上钢管连接座;31、上连接柱;32、上固定筋;4、纵肋板;41、通孔;5、横梁;51、连接板;6、支撑肋板;61、支撑台;62、支撑槽;7、拉杆;8、灌浆套筒;81、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钢管连接座1、中钢管连接座2和上钢管连接座3,中钢管连接座2的外侧壁固定有纵肋板4,纵肋板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梁5,纵肋板4通过拉杆7与上钢管连接座3连接,纵肋板4通过支撑肋板6与下钢管连接座1连接。由于拉杆7和支撑肋板6分别对纵肋板4提供拉力和支撑力,提高了纵肋板4的连接强度,使得纵肋板4与横梁5连接更稳定。

参考图2,下钢管连接座1、中钢管连接座2和上钢管连接座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下钢管连接座1可以与混凝土柱一起浇筑。下钢管连接座1的横截面可以呈矩形,下钢管连接座1的内部通过下固定筋12固定有下连接柱11,下固定筋12可以是直径为φ10mm的钢筋,下连接柱11可以是直径为φ30mm的螺纹钢,下固定筋12与下连接柱11和下钢管连接座1内壁焊接固定,下连接柱11位于下钢管连接座1的中轴线处且靠近法兰一端突出法兰端面一段尺寸,这个尺寸可以是10cm。

上钢管连接座3的内部通过上固定筋32固定有上连接柱31,为了制作方便,上钢管连接座3的结构可以与下钢管连接座1的结构相同,使得上钢管连接座3与下钢管连接座1可以通用替换。

中钢管连接座2通过钢筋焊接固定有灌浆套筒8,灌浆套筒8侧壁设有注浆孔81,注浆孔81与中钢管连接座2的侧壁连接,以便从外部对灌浆套筒8进行水泥浆注浆。灌浆套筒8的上下两端孔径与上连接柱31和下连接柱11相适应。这样安装中钢管连接座2和上钢管连接座3时,灌浆套筒8插入到下连接柱11上,可以起到初步定位作用,防止中钢管连接座2与下钢管连接座1发生错台,便于使用螺栓对法兰进行连接固定。安装上钢管连接座3时,上连接柱31插入到灌浆套筒8中,使得上钢管连接座3与中钢管连接座2初步对齐,便于对法兰进行螺栓连接。

参考图2和图3,纵肋板4的横截面呈“I”型,纵肋板4与中钢管连接座2可以是焊接固定。纵肋板4的位置与注浆孔81错开以免影响注浆。拉杆7的一端与上钢管连接座3焊接固定,拉杆7的另一端与纵肋板4顶面可以是通过销轴铰接,使得拉杆7对纵肋板4呈斜拉状态。

支撑肋板6为竖向设置的三角形板,支撑肋板6与下钢管连接座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焊接固定。支撑肋板6靠近法兰的一侧凸起形成有支撑台61,靠近支撑台61形成支撑槽62。支撑台61的上平面与纵肋板4的下平面抵接,使得支撑肋板6对纵肋板4起到支撑作用。

横梁5的端部支撑在支撑槽62中且端面与纵肋板4抵接。在纵肋板4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41,横梁5的腹板端部也对应设有通孔,连接点位于纵肋板4两侧分别贴合有连接板51,两个连接板51之间通过穿设于纵肋板4和横梁5上的螺栓与螺母配合固定。支撑肋板6对纵肋板4和横梁5的连接部位进行支撑,减小了横梁5受力对螺栓的剪切作用,提高连接稳定性。

该钢梁与砼结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下钢管连接座1与混凝土柱一起浇筑成型,然后依次安装中钢管连接座2和上钢管连接座3。把纵肋板4的端部抵接中钢管连接座2侧壁,使得纵肋板4的下边缘抵接在支撑肋板6的支撑台61上,然后将纵肋板4焊接固定在中钢管连接座2上。

移动调节拉杆7的端部与上钢管连接座3的侧壁贴合并焊接固定。把横梁5的端部支放在支撑槽62上并与纵肋板4抵接对齐,然后将两块连接板51从横梁5的两侧贴合放置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

在上钢管连接座3上搭建混凝土柱模板并浇筑,使得中钢管连接座2和上钢管连接座3与混凝土柱一体成型,然后从注浆孔81灌注水泥浆,使得两个混凝土柱连接处的间隙被充满,提高混凝土柱连接截面处的强度。

横梁5受力时,纵肋板4通过连接板51对横梁5起到悬吊作用,支撑肋板6对纵肋板4有支撑作用,减小纵肋板4受力时焊接处被撕裂的可能,提高纵肋板4的稳固性。此外,支撑肋板6对横梁5的端部也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了纵肋板4的弯矩。拉杆7对纵肋板4有斜向上的拉力,进一步克服横梁5对纵肋板4的弯矩,提高纵肋板4以及连接板51处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