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自收口的钢结构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196发布日期:2019-08-13 20:2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外包自收口的钢结构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包自收口的钢结构接头。



背景技术:

钢结构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三种,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焊接连接因具有对钢材的任何方位、角度和形状都可以直接连接,不削弱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连接的刚度大,密封性能好,宜采用自动化作业,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焊接连接是通过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局部熔化,经冷却凝结成焊缝,从而将焊件连接成一体。在高温焊接冷却过程中,焊缝附近的钢材因高温作用形成热影响区,由于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结构产生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而变脆,对钢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

对于需求特殊性能(如多段连杆、头部需旋转便于组装的安全框架)的钢结构而言,需求特殊的要求防轴向拉脱但径向可旋转的接头结构。

而目前在国内已申请的相关专利中,没有专门针对防轴向拉脱但径向可旋转接头结构的现有技术,因而市场上需要一种允许原位旋转、防止轴向拉脱、自收口、安装简单、结构稳定的钢结构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允许原位旋转、防止轴向拉脱、自收口、安装简单、结构稳定的钢结构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包自收口的钢结构接头,该钢结构接头该钢结构接头由钢基体与和钢基体匹配的球头杆组成,其中钢基体为下端圆柱上端倒锥筒且锥面相对于轴线斜度为30°的两段式结构,基体上端面中心为基点垂直向下设置有顶端角度为60°的锥孔;在靠近锥孔的锥面下端位于距端面长度2/3-3/4的位置,以球头杆3的球头半径为加工半径、以锥孔面与端面交接处的圆环为垂直截面的圆心,设置有一圈弧形环面;锥孔底部设置有深度与锥孔的锥面长度相等的退刀槽;在弧形环面上固化一层厚度0.08mm-0.2mm的固体滑膜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收口并包套,实现了允许原位旋转、防止轴向拉脱的功能性结构,并通过固化滑膜层的设置和圆弧环面的加工加强了这种结构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提升了使用寿命并降低了滑阻,同时还提升了接头的紧合程度。(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是十分优秀与合理的,常规的物理收口技术中,是没有办法在内球面上集成完整、连续的固体滑膜的,这是由于常规技术中的收口(实际上应用的也极少)仅仅只是变形上端面外侧的边翼区域,使其向内包套,抓紧力也仅仅依靠小小边翼区域的钢结构支撑,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有很大的内弧球面接近与轴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甚至还会被端得的边翼阻挡,对于直线型的沉积方式(如激光熔覆、超音速火焰喷涂等),是无法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变形区域的体积,使得提供抓紧加的钢结构体积大大增加,抗拉脱力更强,同时使未收口的内弧球面倾角增大,也没有物理阻挡,可以简单实现功能层的熔覆,极大地增强接头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接头具有允许原位旋转、防止轴向拉脱、自收口、安装简单、结构稳定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钢基体1、退刀槽2、球头杆3、固体滑膜层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外包自收口的钢结构接头,该钢结构接头由钢基体1与和钢基体1匹配的球头杆3组成,其中钢基体1为下端圆柱上端倒锥筒且锥面相对于轴线斜度为30°的两段式结构,钢基体1上端面中心为基点垂直向下设置有顶端角度为60°的锥孔;在靠近锥孔的锥面下端位于距端面长度2/3的位置,以球头杆3的球头半径为加工半径、以锥孔面与端面交接处的圆环为垂直截面的圆心,设置有一圈弧形环面;锥孔底部设置有深度与锥孔的锥面长度相等的退刀槽2;在弧形环面上固化一层厚度0.2mm的固体滑膜层4。

实施例2:

整体与实施例1一致,差异之处在于:

弧形环面下端点设置于靠近锥孔的锥面下端位于距端面长度3/4的位置。

实施例3:

整体与实施例1一致,差异之处在于:

在弧形环面上固化一层厚度0.08mm的固体滑膜层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仅为了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