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5003发布日期:2019-07-19 23:2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立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古建筑立柱。



背景技术:

立柱是古建筑中最主要结构之一,主要用于承受上部荷载。古建筑中的立柱多为木质,常年经历风雨侵蚀,非常容易腐朽。立柱腐朽多发生在根部,为减少立柱根部的腐朽速度,常将立柱的底部固定在垫石上,以减少与地面积水的接触。

申请号为201620980226.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可拆卸的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所述下方柱料底部设置有垫石,垫石固定连接有插条,下方柱料开设有供插条穿入的安装孔,并且下方柱料设有连接插条以实现防止插条脱离下方柱料的穿插件,柱料外部环绕有卡箍。

该方案通过穿插件和插条实现垫石与下方柱料的相互连接,防止垫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上方柱料和下方柱料的稳定性,但该方案中上方柱料与下方柱料均呈半圆柱状,改变柱料的形状较多,对柱料自身的破坏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尽量少破坏柱料自身的情况下解决柱料之间连接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立柱,通过采用套接机构,将固定件直接套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外侧,并使用抵紧件将固定件与上柱料及下柱料固定,使得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稳定连接,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破坏立柱自身的同时加强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古建筑立柱,包括上柱料、下柱料、连接于下柱料底端的垫块、连接上柱料与下柱料的套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机构包括安装板、连接于安装板且分别套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的固定件、连接于固定件周壁且挤压固定件抵紧于上柱料及下柱料的抵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件同时套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上,然后移动抵紧件,使得抵紧件挤压固定件,使固定件抵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上,从而达到固定上柱料及下柱料的目的;

通常将上、下柱料连接的方法需要对上下柱料的形状进行改变,会破坏古建筑的结构,本专利采用套接机构,将固定件直接套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外侧,并采用抵紧件将固定件与上柱料及下柱料固定,使得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稳定连接,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破坏立柱自身的同时加强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板靠近上柱料一端且同轴开设有第一滑槽的第一固定件、固定于安装板靠近下柱料一端且同轴开设有第二滑槽的第二固定件,所述上柱料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内;所述下柱料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内;所述抵紧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固定件侧壁且挤压第一固定件抵紧于上柱料的第一抵紧件、连接于第二固定件侧壁且挤压第二固定件抵紧于下柱料的第二抵紧件,其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第一抵紧件与第二抵紧件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柱料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下柱料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当上柱料及下柱料都滑动至抵接于安装板时,同时移动第一抵紧件和第二抵紧件,使得第一抵紧件和第二抵紧件分别挤压上柱料及下柱料,从而达到同时固定上柱料及下柱料的目的,同时减少对上柱料及下柱料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古建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于安装板靠近上柱料且外侧壁设置有螺纹的第一圆环、固定于第一圆环远离安装板端面且抵紧于上柱料的收缩片,所述收缩片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抵紧件与第一圆环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抵紧件套接于第一固定件的侧壁,将上柱料穿过第一抵紧件及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滑槽滑向安装板的位置,转动第一抵紧件,使得第一抵紧件与第一圆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第一抵紧件挤压收缩片,使得收缩片抵紧于上柱料,从而达到固定上柱料的目的;

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第一抵紧件与第二抵紧件结构相同,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抵紧件通过相同的方式将下柱料固定,从而通过套接机构将上柱料及下柱料稳定连接,进而保护上柱料及下柱料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抵紧件包括与第一圆环螺纹配合的第一固定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远离安装板端面且内侧壁设置有弧面的第一抵紧环,所述弧面从靠近第一固定环处到远离第一固定环处逐渐收缩且抵紧于收缩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抵紧件套接于第一固定件的侧壁,将上柱料穿过第一抵紧件及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滑槽滑向安装板的位置,转动第一抵紧件,使得第一固定环与第一圆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当第一固定环沿螺纹转动时,第一抵紧件随着第一固定环向靠近安装板的位置移动,第一抵紧环的内侧壁设置为弧面,当第一抵紧环向靠近安装板位置移动时,弧面逐渐将收缩片收紧,收缩片渐渐地抵紧于上柱料,从而达到固定上柱料的目的;

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第一抵紧件与第二抵紧件结构相同,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抵紧件通过相同的方式将下柱料固定,从而通过套接机构将上柱料及下柱料稳定连接,进而保护上柱料及下柱料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环上安装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沿第一固定环径向开设的第一螺纹孔、沿第一圆环径向开设的第二螺纹孔、穿过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且抵紧于上柱料的螺栓;所述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抵紧件上安装有相同的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使得第一固定环与第一圆环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环与第一圆环的位置相对固定;

第二固定件及第二抵紧件上安装有相同的锁定机构,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抵紧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环上安装有抵紧机构,所述抵紧机构包括沿第一圆环径向开设的第一通孔、安装于第一通孔内且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的滑杆、安装于第一通孔内且连接于滑杆两端的第一球体及第二球体,所述第一通孔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限位第一球体及第二球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环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球体,所述第二球体抵接于上柱料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安装有相同的抵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抵紧件套接于第一固定件的侧壁,将上柱料穿过第一抵紧件及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滑槽滑向安装板的位置,转动第一抵紧件,使得第一抵紧件与第一圆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当第一抵紧件与第一圆环螺纹连接后,第一抵紧件的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球体,使得第一球体推动滑杆及第一球体沿第一通孔滑动,挡板限制第一球体及第二球体脱离出第一通孔,因此,第二球体只能有一部分穿出第二通孔,第二球体穿出第二通孔的部分抵接于上柱料的侧壁,从而达到进一步固定上柱料的目的;

第二固定件上安装有相同的抵紧机构,从而起到进一步固定下柱料的作用,进而达到稳定连接上柱料及下柱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块沿轴向开设有容纳下柱料底端的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常下柱料都是直接放置于垫块的上表面,立柱容易受到外力而滑动,不利于柱料的稳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柱料放置于圆槽中,垫块固定后,下注料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不会移动,有利于维护立柱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槽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凹槽,圆槽底端沿周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通;所述下柱料底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工作时滑动连接于第一凹槽且最终抵接于第二凹槽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安装下柱料时,将限位块沿第一凹槽滑动,滑动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连接处,然后转动下柱料,使得限位块沿第二凹槽滑动并抵接与第二滑槽侧壁,从而使得下柱料与垫块的连接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采用套接机构,将固定件直接套接于上柱料及下柱料外侧,并使用抵紧件将固定件与上柱料及下柱料固定,使得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稳定连接,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破坏立柱自身的同时加强上柱料与下柱料之间连接的目的;

其二,通过设置抵紧机构,第二球体抵紧于上柱料,使得上柱料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的更加紧密,从而达到稳定连接上柱料及下柱料的目的;

其三,通过设置圆槽及第二凹槽,使得下柱料与垫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抵紧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抵紧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柱料;2、下柱料;21、限位块;3、垫块;4、套接机构;41、安装板;42、固定件;421、第一固定件;422、第一滑槽;423、第一圆环;424、收缩片;425、第二固定件;426、第二滑槽;43、抵紧件;431、第一抵紧件;432、第一固定环;433、第一抵紧环;434、弧面;435、第二抵紧件;5、锁定机构;51、第一螺纹孔;52、第二螺纹孔;53、螺栓;6、抵紧机构;61、第一通孔;62、滑杆;63、第一球体;64、第二球体;65、挡板;66、第二通孔;7、圆槽;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古建筑立柱,如图1所示,包括上柱料1、下柱料2、连接于下柱料2底端的垫块3、连接上柱料1与下柱料2的套接机构4,上柱料1及下柱料2均为柱状;套接机构4包括安装板41、连接于安装板41且套接于上柱料1及下柱料2的固定件42、连接于固定件42周壁且挤压固定件42抵紧于上柱料1及下柱料2的抵紧件43。

固定件42包括固定于安装板41靠近上柱料1一侧且同轴开设有第一滑槽422的第一固定件421、固定于安装板41靠近下柱料2一侧且同轴开设有第二滑槽426的第二固定件425,第一固定件421为圆柱状且与上柱料1同轴设置,上柱料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422。

第一固定件421包括固定于安装板41靠近上柱料1且外侧壁设置有螺纹的第一圆环423、固定于第一圆环423远离安装板41端面且抵紧于上柱料1的收缩片424,第一圆环423的内径与上柱料1底面直径相同,收缩片424设置有若干片,收缩片424为弧片状,收缩片424较长的圆弧所在的圆的直径与第一圆环423的外径相同,收缩片424为弹性钢片;第二固定件425与第一固定件421的结构相同且功能相同,下柱料2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26。

如图3、 图4所示,抵紧件43包括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21侧壁且挤压第一固定件421抵紧于上柱料1的第一抵紧件431、连接于第二固定件425侧壁且挤压第二固定件425抵紧于下柱料2的第二抵紧件435;第一抵紧件431包括与第一圆环423螺纹配合的第一固定环432、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32远离安装板41端面且内侧壁设置有弧面434的第一抵紧环433。

第一固定环432内壁设置有螺纹,与第一圆环423外壁的螺纹相配合,二者通过螺纹抵紧;第一抵紧环433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32远离安装板41的端面,第一抵紧环433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内壁设置弧面434,弧面434从靠近安装板41的一端到远离安装板41的一端逐渐收缩,使得弧面434能够抵紧收缩片,使收缩片抵紧上柱料1;第二抵紧件435与第一抵紧件431结构相同且功能相同。

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环432上安装有锁定机构5,锁定机构5包括沿第一固定环432径向开设的第一螺纹孔51、沿第一圆环423径向开设的第二螺纹孔52、穿过第一螺纹孔51及第二螺纹孔52且抵紧于上柱料1的螺栓53;螺栓53穿过第一螺纹孔51及第二螺纹孔52,使得第一固定环432与第一圆环423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环432与第一圆环423的位置相对固定。

第二固定件425及第二抵紧件435上安装有相同的锁定机构5,从而使得第二固定件425与第二抵紧件435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5所示,第一圆环423上安装有抵紧机构6,抵紧机构6包括沿第一圆环423径向开设的第一通孔61、安装于第一通孔61内且滑动连接于第一通孔61的滑杆62、安装于第一通孔61内且连接于滑杆62两端的第一球体63及第二球体64,第一通孔61开口处设置有挡板65,挡板65上开设有限位第一球体63及第二球体64的第二通孔66;第一抵紧件431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球体63,第二球体64抵接于上柱料1侧壁。

抵紧机构6设置有六组,分别位于第一圆环423水平截面所在圆的60°等分线与圆的交点上。

当第一抵紧件431与第一圆环423螺纹连接后,第一抵紧件431的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球体63,使得第一球体63推动滑杆62及第一球体63沿第一通孔61滑动,挡板65限制第一球体63及第二球体64脱离出第一通孔61,因此,第二球体64只能有一部分穿出第一通孔61的开口,第二球体64穿出第一通孔61的部分抵接于上柱料1的侧壁,第二固定件425上安装有相同的抵紧机构6,从而达到进一步固定上柱料1的目的。

如图6所示,垫块3沿轴向开设有容纳下柱料2底端的圆槽7,圆槽7水平截面的直径与下柱料2底面直径相同下柱料2底端设置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位于下柱料2底面直径的两个端点处,并向外延伸,圆槽7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的宽度与限位块21的宽度相同,圆槽7侧壁底端沿周壁开设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与第一凹槽8相通,第二凹槽9的深度与限位块21的延伸出下柱料2部分的长度相同。

工作过程:将第一抵紧件431套接于第一固定件421的侧壁,将上柱料1穿过第一抵紧件431及第一固定件421,沿第一滑槽4211滑向安装板41的位置,转动第一抵紧件431,使得第一固定环432与第一圆环42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一起。

当第一固定环432沿螺纹转动时,第一抵紧件431随着第一固定环432向靠近安装板41的位置移动,第一抵紧环433的内侧壁设置为弧面434,当第一抵紧环433向靠近安装板41位置移动时,弧面434逐渐将收缩片424收紧,收缩片424渐渐地抵紧于上柱料1;螺栓53穿过第一螺纹孔51及第二螺纹孔52,使得第一固定环432与第一圆环423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加稳定;当第一抵紧件431与第一圆环423螺纹连接后,第一抵紧件431的内侧壁抵接于第一球体63,使得第一球体63推动滑杆62及第一球体63沿第一通孔61滑动,挡板65限制第一球体63及第二球体64脱离出第一通孔61,因此,第二球体64只能有一部分穿出第一通孔61的开口,第二球体64穿出第一通孔61的部分抵接于上柱料1的侧壁;第一固定件421与第二固定件425结构相同,第一抵紧件431与第二抵紧件435结构相同,第二固定件425及第二抵紧件435通过相同的方式将下柱料2固定,从而通过套接机构4将上柱料1及下柱料2稳定连接,进而保护上柱料1及下柱料2不被破坏;当要安装下柱料2时,将限位块21沿第一凹槽8滑动,滑动至第一凹槽8与第二凹槽9的连接处,然后转动下柱料2,使得限位块21沿第二凹槽9滑动并抵紧于第二凹槽9侧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