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4968发布日期:2019-07-19 23:2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承重梁。



背景技术:

如今钢结构厂房十分流行,其原因在于,易于搭建,成形周期段,不耽误企业生产。

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厂房,其承重梁的强度不足,因此在屋顶积雪严重的情况下,无可弹性回缩的空间,导致承重梁发生弯曲形变,后期恢复较为困难,而替换承重梁,则需要对屋顶进行重新拆除。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易于与安装,并且可提供一定的回弹空间,减少弯曲形变,增加承重能力的钢结构承重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与安装,并且可提供一定的回弹空间,减少弯曲形变,增加承重能力的钢结构承重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承重梁,包括左右两个与墙壁固定连接的支撑装置,及装配在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之间梁体;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工字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浇筑在墙体内,另一侧暴露在墙体的外部,在所述连接件位于墙体外部的那一部分处竖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竖向贯穿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墙体之间配合有长螺栓,所述长螺栓贯穿墙体,所述长螺栓的直径大于12mm,还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梁体上的滑套,所述滑套可沿着梁体的横线移动,所述滑套与所述梁体之间装配有螺丝,在所述滑套的底部焊接有对应所述通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竖向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连接件内的那一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在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一限位所述第一弹簧用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导向杆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件后配合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纤维套与所述导向杆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

优选地,所述梁体为方形钢梁,所述梁体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内支撑杆,内支撑杆采用弹簧钢材质,在所述内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梁体的两端焊接有内板,所述内支撑杆穿过所述内板后接触墙壁;内支撑杆的好处是在于提高梁体的回弹能力,例如在冬季时,房顶的上方会堆积较多的积雪,此时梁体被压弯,容易产生永久形变,而通过设置内支撑杆配合弹簧,可以在梁体的内部帮助起到支撑,同时还可以提供回弹力,有助于恢复形变。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梁体均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

优选地,所述梁体的壁厚为6mm~12mm。

优选地,单个所述连接件至少与墙壁之间装配有两个所述长螺栓;两个以上的长螺栓可以保证固定的牢固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壁厚为12mm~16mm。

本产品的安装方式如下:

首先需要在已经堆砌完成的墙壁上开槽,将连接件嵌入至槽内,通过灌浆的方式将连接件首先浇筑在墙壁上,而后再通过钻孔设备,在墙壁上钻对应长螺栓的孔,钻孔完成后,再装配长螺栓,等待6~8天,待混凝土完全干燥,而后再根据所需铺装的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梁体,如果梁体的长度不足,则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延长,焊接需要采用鱼鳞焊,而后将滑套装配在梁体上,再将导向杆向下插入至通孔内,在插入时,需要将限位套和第一弹簧设置在连接件的内侧,使得导向杆在插入后穿过限位套和第一弹簧,再将限位套固定在合适位置,使得滑套不与连接件发生接触,形成缓冲间隙,而后再固定第一限位套,上述步骤固定完成后,本产品即搭建结束,此时在梁体的上方搭建钢结构的房顶即可;根据设计需要,需要在梁体承重屋顶的重量后,第一弹簧至少需要留出5~10cm的可压缩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易于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成后,梁体是可上、下活动的,,在梁体承重后,首先通过第一弹簧的压缩进行受力,增加受力效果,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受力能力较强,特别是针对雨雪天气,具有明显的受力增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B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4为A-A处剖视图;

图5为梁体的侧视图;

图6为滑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钢结构承重梁,包括左右两个与墙壁固定连接的支撑装置1,及装配在两个所述支撑装置1之间梁体2;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工字形的连接件101,所述连接件101的一侧浇筑在墙体内,另一侧暴露在墙体的外部,在所述连接件101位于墙体外部的那一部分处竖向开设有两个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竖向贯穿所述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与墙体之间配合有长螺栓103,所述长螺栓103贯穿墙体,所述长螺栓103的直径大于12mm,还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梁体2上的滑套104,所述滑套104可沿着梁体2的横线移动,所述滑套104与所述梁体2之间装配有螺丝111,在所述滑套104的底部焊接有对应所述通孔102的导向杆105,所述导向杆105竖向贯穿所述通孔102,所述导向杆105位于所述连接件101内的那一部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06,在所述导向杆105上套设有一限位所述第一弹簧106用的限位套107,所述限位套107与所述导向杆105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112,所述导向杆105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件101后配合有第一限位套108,所述第一纤维套108与所述导向杆105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113。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梁体2为方形钢梁,所述梁体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两根以上的内支撑杆211,内支撑杆211采用弹簧钢材质,在所述内支撑杆211的外部套设有弹簧212,所述梁体2的两端焊接有内板213,所述内支撑杆211穿过所述内板213后接触墙壁;内支撑杆的好处是在于提高梁体的回弹能力,例如在冬季时,房顶的上方会堆积较多的积雪,此时梁体被压弯,容易产生永久形变,而通过设置内支撑杆配合弹簧,可以在梁体的内部帮助起到支撑,同时还可以提供回弹力,有助于恢复形变。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连接件101和所述梁体2均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梁体2的壁厚为8mm。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单个所述连接件101与墙壁之间装配有两个所述长螺栓。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连接件101的壁厚为14mm。

本产品的安装方式如下:

首先需要在已经堆砌完成的墙壁上开槽,将连接件嵌入至槽内,通过灌浆的方式将连接件首先浇筑在墙壁上,而后再通过钻孔设备,在墙壁上钻对应长螺栓的孔,钻孔完成后,再装配长螺栓,等待6~8天,待混凝土完全干燥,而后再根据所需铺装的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梁体,如果梁体的长度不足,则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延长,焊接需要采用鱼鳞焊,而后将滑套装配在梁体上,再将导向杆向下插入至通孔内,在插入时,需要将限位套和第一弹簧设置在连接件的内侧,使得导向杆在插入后穿过限位套和第一弹簧,再将限位套固定在合适位置,使得滑套不与连接件发生接触,形成缓冲间隙,而后再固定第一限位套,上述步骤固定完成后,本产品即搭建结束,此时在梁体的上方搭建钢结构的房顶即可;根据设计需要,需要在梁体承重屋顶的重量后,第一弹簧至少需要留出5~10cm的可压缩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易于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成后,梁体是可上、下活动的,,在梁体承重后,首先通过第一弹簧的压缩进行受力,增加受力效果,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受力能力较强,特别是针对雨雪天气,具有明显的受力增益,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