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保温建筑外墙及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256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防水保温建筑外墙及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防水保温建筑外墙及建筑。



背景技术:

墙体是各种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的保温、防水性是墙体建造时的重要关注点,尤其门/窗与墙的结合部位及墙与楼板的结合部位是外墙防水的薄弱部位。

当前,无论是建筑设计时,还是建筑施工时,都没有形成相对可靠的对外墙外侧有保护作用的外墙外防水结构,一般来说外墙材料本身的防水、抗渗能力是很低的,当外界雨量充沛且伴随刮风时,会使外墙发生雨水渗透到外墙内表面,因而经常出现在楼板与墙的结合部位、及其下方和窗洞周围及其下方区域出现渗水,这不但会破坏室内装修,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在渗水部位发霉,影响室内的美观和使用者的健康。

对于有外保温结构的建筑外墙,其外防水功能主要是由外保温层表面的保护层来承担的,由于保护层材料与保温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很大,为了防止保护层因温度变化而开裂,保护层做得都很薄,又增加了渗水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水保温建筑外墙及建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防水保温建筑外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保护层、保温层、找坡层及内墙,所述墙体上开设有窗洞和/或门洞,所述窗洞和/或门洞上方的外墙的外表面固定有V形的上泄水板,所述上泄水板的两端延伸到所述窗洞的两侧外,其第一平板与内墙的外表面固定贴合,其第二平板斜向下延伸并且其下端穿过所述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保温层是成品保温板。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窗洞和/或门洞上方的墙体的第一端高于其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靠近墙体内表面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墙体外表面所在一端。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窗洞下部的内墙的顶面包括靠近墙体内侧的平面及靠近墙体外侧的下斜坡,所述下斜坡处设置有下泄水板,所述下泄水板的第三平板固定贴合在所述下斜坡上且其下端穿过内墙外表面处的保温层,所述下泄水板的第四平板与所述平面垂直且与窗框贴合。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窗洞下部的墙体的保护层与所述下斜坡平行,且其与窗框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墙体与楼板衔接区域的内墙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第五平板与内墙的外表面固定贴合且其上端延伸到楼板的顶面的上方,所述挡水板的第六平板斜向下倾斜且穿过内墙外表面处设置的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上泄水板、下泄水板及挡水板为铝合金板件,且分别通过水泥钉或射钉固定于外墙上。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水泥钉或射钉的表面具有热镀锌层。

优选的,所述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中,所述上泄水板的第二平板、下泄水板的第三平板及挡水板的第六平板的坡度均为1:5。

建筑,包括上述任一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在窗洞的上口、下口处分别设置有泄水板以及在墙与楼板衔接区域设置挡水板,可以有效的将外墙渗入的水引导到墙表面进行排除,从而可以避免渗水进一步渗入到墙体内表面造成装修破坏以及渗水面积的扩大,同时,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增加保温层和保护层的厚度,实现墙体防渗和保温的有效结合。

通过对窗上下口造型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液体进入到窗框与墙体的衔接区域,进一步保证防水效果。

采用水泥钉或射钉固定,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固定效果稳定,同时通过防腐设计,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保证防水的稳定性。

保温板采用成品保温材料,有效的改善了保温性能,同时兼具了隔声降噪性能,有利于简化墙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保护层11、保温层12、找坡层13及外墙14,所述保温层12可以是各种可行的保温板材,例如是XPS保温板、PU无机复合板材、气凝胶毡、玻璃棉等,优选是岩棉保温板,其除了具有极佳的保温性能外,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隔音性能。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窗洞2和/或门洞(图中未示出),所述窗洞2和/或门洞上方的内墙14的外表面固定有V形的上泄水板3,所述上泄水板3的两端31、32延伸到所述窗洞2和/或门洞的两侧21、22外,从而上泄水板3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窗洞2和/或门洞上沿的区域,所述上泄水板3的第一平板33与内墙14的外表面固定贴合,其第二平板34斜向下延伸并且其下端穿过所述保温层12,其下端延伸出保温层12约2mm,同时,所述第二平板34的下端位于窗框和内墙14的结合面10的下方,因此,即使有水从渗入到上泄水板3时,能够沿所述上泄水板3流动到所述保温层12外以排出,从而避免进一步渗入。

并且,所述窗洞2和/或门洞上方的墙体1的第一端15高于其第二端16,所述第一端15为靠近墙体内表面所在的一端,并且该端的保护层11与窗框通过防水胶密封,所述第二端16为墙体外表面所在一端,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雨水流入到窗框与墙体1的衔接区域,降低渗水的可能。

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窗洞2下部的内墙14的顶面包括靠近墙体内侧的平面141及靠近墙体外侧的下斜坡142,所述窗洞2下部的墙体1的保护层11与所述下斜坡142平行,且其与窗框5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6密封,从而当有水流入到窗框与窗台的衔接位置时,可以轻松的沿斜披流走而降低由于淤积导致渗透的风险。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下斜坡142处设置有下泄水板4,所述下泄水板4的两端43、44延伸到窗台的两侧外,从而可以有效覆盖窗台区域,所述下泄水板4的第三平板41固定贴合在所述下斜坡142上且其下端穿过内墙外表面处的保温层12,所述下泄水板4的第四平板42与所述平面141垂直且与窗框5贴合。

另外,如附图1、附图2所示,在所述墙体1与楼板7衔接区域的内墙14处设置有挡水板8,所述挡水板8的第五平板81与内墙14的外表面固定贴合且其上端延伸到楼板7的顶面的上方,所述挡水板8的第六平板82斜向下倾斜且穿过内墙外表面处设置的保温层。

同时,所述上泄水板3、下泄水板4及挡水板8为铝合金板件,进一步优选为防锈铝合金,从而具有极佳的抗锈蚀性能,以便于延长使用寿命,所述上泄水板3的第二平板34、下泄水板4的第三平板41及挡水板8的第六平板82的坡度均为1:5,从而可以快速的使渗水流走。

如附图1所示,所述上泄水板3、下泄水板4及挡水板8分别通过水泥钉或射钉9固定于内墙14上,具体的,所述上泄水板3的第二平板34、下泄水板4的第三平板41及挡水板8的第六平板82分别通过水泥钉或射钉9固定在内墙14上,并且,所述水泥钉或射钉9的头部还包覆于防水胶层中,同时所述上泄水板3的第二平板34、下泄水板4的第三平板41及挡水板8的第六平板82靠墙的三边通过防水胶密封;另外,所述水泥钉或射钉9的表面具有热镀锌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水泥钉或射钉9的防腐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建筑,其包括上述任一的防水保温建筑外墙。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