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水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281发布日期:2019-11-15 22:01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水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幕墙。



背景技术:

传统水幕墙水从墙面流下噪音很大,水四处飞溅;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水幕墙,以解决现有水幕墙噪音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水幕墙,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水幕墙,所述水幕墙与所述墙体通过角钢连接,所述角钢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所述水幕墙与水平面呈85°夹角,所述角钢上表面安装有一带开口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开口高于所述水幕墙的上表面,所述水幕墙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沟槽,所述蓄水箱与一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埋设在墙体内;

所述水幕墙的下方设有一生态蓄养池,所述循环管道与一地坑导通,所述地坑位于所述生态蓄养池下方,且所述地坑与所述生态蓄养池导通,所述地坑内设有循环水泵和增氧过滤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幕墙上增加沟槽能够增加水幕的过水断面面积,使得水流速更加的缓和,能够提高视觉效果。而且通过石材倾斜角度与水槽的距离等不同组合设计,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安装的时候,使墙体内部通过循环水管、安装循环水泵使得墙体表面形成水幕的效果。通过设置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的的生态蓄养池,增加了水幕墙的水的使用率,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还可以改善室内场所的空气质量,而且,生态蓄养池和养殖装置均与循环水泵连通,循环水既为水幕供水,又为生态蓄养池和养殖装置供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所述生态蓄养池是由钢化夹层玻璃构成的无盖容器,所述水幕墙的流水方向朝向所述生态蓄养池。本实用新型通过钢化玻璃能够不影响生态蓄养池的景观。

所述生态蓄养池内安装有防水射灯。能够在夜晚发出光芒。

所述蓄水箱的上方还设有石膏板天花,所述石膏板天花上固定有射灯和灯管,所述射灯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水幕墙。

所述生态蓄养池与所述地坑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

所述角钢与墙体之间设有槽钢,所述槽钢与所述角钢之间还设有水泥砂浆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内埋设有铁丝网,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水泥砂浆层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槽钢能够更好的对角钢进行固定,水泥砂浆层内增加铁丝网能够提高水泥砂浆的连接强度。

所述生态蓄养池呈l形,所述水幕墙下方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下灯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幕墙,2.墙体,3.角钢,4.蓄水箱,5.循环管道,6.生态蓄养池,7.地坑,8.钢化夹层玻璃,9.防水射灯,10.石膏板天花,11.射灯,12.灯管,13.第一防水层,14.槽钢,15.水泥砂浆层,16.第二防水层,17.凹槽,18下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或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水幕墙,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水幕墙,水幕墙1与墙体2通过角钢3连接,角钢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水幕墙与水平面呈85°夹角,角钢上表面安装有一带开口的蓄水箱4,蓄水箱的开口高于水幕墙的上表面,水幕墙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排布的沟槽,蓄水箱与一循环管道5连接,循环管道埋设在墙体内;水幕墙的下方设有一生态蓄养池6,循环管道与一地坑7导通,地坑位于生态蓄养池下方,且地坑与生态蓄养池导通,地坑内设有循环水泵和增氧过滤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幕墙上增加沟槽能够增加水幕的过水断面面积,使得水流速更加的缓和,能够提高视觉效果。而且通过石材倾斜角度与水槽的距离等不同组合设计,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安装的时候,使墙体内部通过循环水管、安装循环水泵使得墙体表面形成水幕的效果。通过设置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的的生态蓄养池,增加了水幕墙的水的使用率,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还可以改善室内场所的空气质量,而且,生态蓄养池和养殖装置均与循环水泵连通,循环水既为水幕供水,又为生态蓄养池和养殖装置供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生态蓄养池是由钢化夹层玻璃8构成的无盖容器,水幕墙的流水方向朝向生态蓄养池。本实用新型通过钢化玻璃能够不影响生态蓄养池的景观。生态蓄养池内安装有防水射灯9。能够在夜晚发出光芒。蓄水箱的上方还设有石膏板天花10,石膏板天花上固定有射灯11和灯管12,射灯的发光方向朝向水幕墙。生态蓄养池与地坑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13。角钢与墙体之间设有槽钢14,槽钢与角钢之间还设有水泥砂浆层15和第二防水层16,水泥砂浆层内埋设有铁丝网,防水层位于水泥砂浆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槽钢能够更好的对角钢进行固定,水泥砂浆层内增加铁丝网能够提高水泥砂浆的连接强度。生态蓄养池呈l形,水幕墙下方设有一凹槽17,凹槽内安装有下灯管18。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