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661发布日期:2019-10-19 04:14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光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



背景技术:

阳光房一般从阳台或露台变化而来,也有别墅在室外加盖的,可能空间不大,但一般玻璃窗户很大,光线非常好。

现有阳光房的固定玻璃墙体包括立柱和横梁,在立柱和横梁围成的主框架中设置有玻璃副框架,在玻璃副框架中嵌设有玻璃。在安装固定玻璃墙体时,需要测量放线后固定立柱和横梁,之后将装有玻璃的玻璃副框架整体安装在立柱和横梁围成的主框架中。现有阳光房立柱和横梁之间的长度配合关系固定,如果现场施工时出现尺寸偏差,就需要多次调整横梁的长度。其中,玻璃副框架的加工及其与玻璃之间的装配步骤一般包括玻璃副框架的装配、基材净化、定位安装、注胶、养护、实验等,都需要在加工厂完成,装配花费时间较长,增加了施工周期,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整个阳光房的制作成本。此外,这种玻璃与玻璃副框架装配制作安装后,难以拆卸,玻璃损坏后不易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节省了玻璃与玻璃副框架的装配过程,从而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包括两根立柱,及分别与两根立柱连接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在上横梁上开设有上横梁凹槽,在下横梁上开设有下横梁凹槽,在下横梁凹槽和上横梁凹槽之间安装有玻璃板,且下横梁凹槽的开槽深度小于上横梁凹槽的开槽深度;

每根立柱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外立柱和内立柱,在外立柱的内侧中部设置有一凸起部,在凸起部与内立柱之间连接有隔热件,在所述外立柱的凸起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支撑玻璃板的支撑部,在每个支撑部上设置有玻璃板外侧密封部,在内立柱上扣接有一立柱扣线,在立柱扣线的外侧面设置有玻璃板内侧密封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固接于两根立柱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玻璃板外侧密封部与所述玻璃板之间设置有外密封条,在所述玻璃板内侧密封部与玻璃板之间设置有内密封条。

进一步的,玻璃板外侧密封部为固设于在支撑部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玻璃板内侧密封部为固设于立柱扣线外侧面的第三挂钩。

进一步的,在内立柱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一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立柱扣线开放端设有的第二挂钩配合设置以用于挂接所述立柱扣线。

进一步的,在凸起部的内侧面和内立柱外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隔热件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为两根分别安装于第二卡槽中的隔热板条。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的两根立柱上还设置有中横梁,所述中横梁的两端分别通第一连接件与两根立柱相连;

在所述中横梁的顶部开设有一中横上凹槽,所述中横上凹槽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上横梁凹槽的开槽深度,在上港横梁凹槽与中横上凹槽之间安装有一上玻璃板,在所述中横梁的底部开设有一中横下凹槽,在下横梁凹槽和中横下凹槽之间安装有一下玻璃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用于与立柱固定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板一体成型的两块间隔设置的横板,两块横板分别插接固定于中横梁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的中横下凹槽和中横上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立柱的截面为T形截面,所述内立柱的截面为矩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所具有的优点是:该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通过两根立柱与上横梁、下横梁的配合设置,实现了玻璃的快速便捷安装,减少了传统的玻璃与玻璃副框架的复杂装配工序,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从而降低了阳光房的建造成本;立柱扣线的便捷可拆卸设置,不仅有利于实现玻璃板的便捷更换,而且有助于加固立柱的强度,从而使得整个墙体单元更稳固;在立柱扣线与内立柱之间围成一腔室,可用于隔音,使得室内外隔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中横梁与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沿B-B向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包括两根立柱1,及分别与两根立柱1连接的上横梁2和下横梁3,在上横梁2上开设有上横梁凹槽4,在下横梁3上开设有下横梁凹槽5,在上横梁凹槽5和下横梁凹槽4之间安装有玻璃板6,且下横梁凹槽5的开槽深度小于上横梁凹槽4的开槽深度;

每根立柱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外立柱7和内立柱8,在外立柱7的内侧中部设置有一凸起部9,在凸起部9与内立柱8之间连接有隔热件10,在所述外立柱7的凸起部9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支撑玻璃板6的支撑部11,在每个支撑部6上设置有玻璃板外侧密封部12,在内立柱8上扣接有一立柱扣线13,在立柱扣线13的外侧面设置有玻璃板内侧密封部14。

使用安装时,先根据测量点将两根立柱1(不包括扣线)竖直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再将下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1连接,且将下横梁紧贴混凝土基座固定,在两根立柱1的上端与上横梁2进行固定;或者据测量点将下横梁3与混凝土基座固定,将两根立柱1下端固定在下横梁3上,上端与上横梁2固定。

在由两根立柱1、上横梁2及下横梁3固定围成的玻璃框架中安装玻璃板6,玻璃板6安装步骤如下:通过机械吸盘吸住玻璃移动至玻璃框架处,将玻璃板6的上端嵌入上横梁2底部开设的上横梁凹槽3中,玻璃板6的嵌入深度至少为:玻璃板6的下端可以悬空至下横梁3顶部开设的下横梁凹槽5正上方,之后通过机械吸盘控制玻璃板6下端嵌入上横梁凹槽4中,由于下横梁凹槽5的开槽深度小于上横梁凹槽4的开槽深度,此时,玻璃板6的上部任然有部分嵌设在上横梁凹槽4中,以保证在无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玻璃板6不会歪倒;玻璃板6的两侧的外侧面与外立柱7的支撑部11贴合,之后将立柱扣线13扣设于玻璃板6内侧面的内立柱8上,用于将玻璃板6扣压在支撑部11与立柱扣线13之间。立柱扣线13具有加固立柱1强度的作用。最后在每个支撑部11与玻璃板外侧密封部12之间,及在立柱扣线13与玻璃板内侧密封部14之间安装密封件即可。相较于传统的玻璃墙体,本新型的墙体单元,可直接在施工现场安装,且安装步骤简便快捷,节省了现有玻璃副框架的加工工序,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在需要更玻璃板时,取下立柱扣线13和密封件后,重新安装玻璃板即可。其中,在玻璃板6与上横梁2之间的上横梁凹槽4中、及玻璃板6与下横梁3的下横梁凹槽5中均设有减震垫块或垫条。

特别的,多个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可共用一根上横梁2。

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5固接于两根立柱1之间。下横梁单独设置相比于多个模块化阳光房墙体单元共用一根下横梁来说,有利于实现更稳固的玻璃墙体结构,下横梁3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5与两根立柱1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下横梁3的长度误差。即在下横梁3稍微短些时,可通过第一连接件15抵消下横梁3长度误差。

进一步的,在所述玻璃板外侧密封部12与所述玻璃板6之间设置有外密封条,用于将玻璃板6外侧面与支撑部11之间的缝隙密封,在所述玻璃板内侧密封部14与玻璃板6之间设置有内密封条,用于将玻璃板6内侧面与立柱扣线13之间的缝隙密封。

进一步的,玻璃板外侧密封部12为固设于在支撑部11上的第一卡槽,在卡槽中安装外密封条,所述玻璃板内侧密封部14为固设于立柱扣线13外侧面的第三挂钩,第三挂钩与内密封条配合设置以密封立柱扣线与玻璃板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在内立柱8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一第一挂钩16,所述第一挂钩16与所述立柱扣线13开放端设有的第二挂钩17配合设置以用于挂接所述立柱扣线13,挂接设置,便于立柱扣线13的安装和拆卸。所述立柱扣线13与所述内立柱8之间可围成一腔室18,用于隔音。使得室内外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在凸起部9的内侧面和内立柱8外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隔热件的第二卡槽,所述隔热件10为两根分别安装于第二卡槽中的隔热板条,所述凸起部9、所述内立柱8和两根隔热板条之间可围成一隔热腔19,使得室内外隔热效果较好,有利于维持室内温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的两根立柱1上还设置有中横梁20,所述中横梁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5与两根立柱1相连;

在所述中横梁20的顶部开设有一中横上凹槽21,所述中横上凹槽21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上横梁凹槽4的开槽深度,在上横梁凹槽4与中横上凹槽21之间安装有一上玻璃板,在所述中横梁20的底部开设有一中横下凹槽22,在下横梁凹槽5和中横下凹槽22之间安装有一下玻璃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15包括一用于与立柱固定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固定板一体成型的两块间隔设置的横板,两块横板分别插接固定于中横梁20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的中横下凹槽22和中横上凹槽21中,第一连接件15通过螺栓与所述中横梁20固定。

使用安装时,中横梁20可以安装多根,现举例一根中横梁20的安装方法,先在混凝土基座上将由两根立柱1、上横梁2和下横梁3围成的框架固定安装好,其中立柱与混凝土基座之间、上横梁与立柱之间均通过五金连接件固定连接,中横梁20先活动设置于上横梁2和下横梁3之间的两根立柱1上。第一步安装下玻璃板:通过机械吸盘将下玻璃板的下端嵌入下横梁3顶部开设的下横梁凹槽5中,再将中横梁20的底部开设的中横下凹槽22对准下玻璃板的上端卡入,之后通过第一连接件15将中横梁20与两根立柱1分别固定。第二步安装上玻璃,安装步骤与无中横梁20的安装步骤相同,由于中横上凹槽21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上横梁凹槽4的开槽深度,故上玻璃板安装完成后,上玻璃板的上端任然部分嵌设于上横梁2中。上、下玻璃板的两侧的外侧面与均外立柱7的支撑部11贴合,之后将立柱扣线13扣设于上、下玻璃板内侧面的内立柱8上,用于将上、下玻璃板扣压在支撑部11与立柱扣线13之间。最后在每个支撑部11与上、下玻璃板外侧密封部之间,及在立柱扣线13与上、下玻璃板内侧密封部之间安装密封条即可。在需要更玻璃板时,取下立柱扣线13和内密封条、外密封条后,重新安装玻璃板即可。

所述外立柱7的截面为T形截面,所述内立柱8的截面为矩形截面。外立柱和内立柱均设置为中空结构。

文中,“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下凹槽、上凹槽、中横下凹槽、中横上凹槽中的“下”指的是开槽口朝向地面的方向,“上”指的是与其相反的方向。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