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7999发布日期:2019-08-20 23:2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民建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工民建指工业与民用建筑,而该类建筑根据施工材料和建筑方式的不同,导致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墙体坍塌、潮湿和变形等问题,为延长工民建使用的寿命,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加固装置,以支撑加固为例,采用相应的支撑结构对原墙体进行支撑,从而达到一定的加固效果(专利号为CN207776485U的中国实用新型)。

但是,上述加固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集中受力的问题,导致原墙体在被加固的同时会造成支撑部位的二次变形,另外上述装置在更换时需要进行整体加固结构的更换,导致更换维修成本加大,并且由于加固结构较大,导致更换操作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加固装置在使用时会因集中受力而造成原墙体的二次变形和后续维修更换成本较大且操作较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包括原墙体和支撑底面,所述原墙体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面的顶端,所述原墙体的一侧外壁上通过固定件安装有若干个纵向钢筋,相邻两个所述纵向钢筋之间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钢筋,若干个所述横向钢筋均匀分布于原墙体的外壁上,每个所述纵向钢筋的一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位于第二支撑筋的上方,且第一支撑筋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筋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均为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远离纵向钢筋的一端均固定于支撑底面的顶端,所述固定件由U型件和L型件共同组成,所述L型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L型件分别焊接于U型件的两侧外壁上,所述U型件与纵向钢筋通过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L型件与横向钢筋通过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且L型件通过螺栓与原墙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面内部预埋有预埋筋,所述预埋筋的顶端焊接有限位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与限位连接板和纵向钢筋均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原墙体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纵向钢筋的数量相同,且纵向钢筋卡合于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每个所述L型件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第一固定环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面顶端位于卡槽的内部预埋有混凝土基座,纵向钢筋的底端固定于混凝土基座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该加固结构在使用时,利用若干个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组合形成网状加固结构,使得整体装置均匀的分布与原墙体表面,从而使整体墙面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因局部支撑而造成二次变形的问题,另外上述结构在进行加固操作时还可配合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混凝土基座等结构进行二次加固,以保证整体加固装置的稳定,从而达到间接加固原墙体的效果,并且,利用两个支撑筋的支撑结构和混凝土基座的支撑结构之间的配合,还可改变整体装置安装时的占用空间,从而保证该加固装置能有效适用于不同的加固环境;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固定件和连接端板,在进行该加固装置的组装时,利用固定件内的U型件和L型件能分别实现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连接,而连接端板则可快速实现两个支撑筋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整体结构能进行快速组装,以实现该装置的快速安装,另外在上述连接过程中各部分之间均为单独连接,使得各个结构之间也能进行单独拆卸和更换,大大降低了后续使用时的维修更换成本,有效保证该装置能始终保持稳定的加固效果,并且固定件和连接端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避免造成加工成本过高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中:1-原墙体、2-纵向钢筋、3-横向钢筋、4-卡槽、5-第一支撑筋、6-支撑底面、7-连接端板、8-第二支撑筋、9-预埋筋、10-固定件、11-第一固定环、12-U型件、13-第二固定环、14-L型件、15-固定槽、16-限位连接板、17-混凝土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民建墙体加固装置,包括原墙体1和支撑底面6,原墙体1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面6的顶端,原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通过固定件10安装有若干个纵向钢筋2,相邻两个纵向钢筋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横向钢筋3,若干个横向钢筋3均匀分布于原墙体1的外壁上,通过若干个纵向钢筋2和横向钢筋3组合形成网状的加固结构,并且该结构完整的固定于原墙体1表面,形成对原墙体1的限定和加固,同时有效保证了原墙体1的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支撑而引起二次变形的问题,每个纵向钢筋2的一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第一支撑筋5位于第二支撑筋8的上方,且第一支撑筋5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筋8的长度,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均为倾斜设置,通过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的配合,进一步提高纵向钢筋2安装的稳定,从而达到间接加固的效果,且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远离纵向钢筋2的一端均固定于支撑底面6的顶端,固定件10由U型件12和L型件14共同组成,L型件14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L型件14分别焊接于U型件12的两侧外壁上,U型件12与纵向钢筋2通过第二固定环13固定连接,L型件14与横向钢筋3通过第一固定环11固定连接,通过U型件12和L型件14的配合形成了各个结构之间的单独连接,从而保证各个结构之间也能进行单独拆卸,以便于进行结构的更换,另外每个固定件10均包含有两个L型件14,从而保证纵向钢筋2的两侧均能连接横向钢筋3,以形成横向钢筋3的连续固定,且L型件14通过螺栓与原墙体1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固定的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底面6内部预埋有预埋筋9,通过预埋筋9的设置使得两个支撑筋的安装更加稳定,避免支撑筋在受力后出现下陷的现象,预埋筋9的顶端焊接有限位连接板16,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端板7,连接端板7与限位连接板16和纵向钢筋2均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横向钢筋3能贴紧固定于原墙体1表面,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原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4,卡槽4的数量与纵向钢筋2的数量相同,且纵向钢筋2卡合于卡槽4的内部。

为了保证第一固定环11与横向钢筋3之间的卡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个L型件14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5,固定槽15与第一固定环11卡合连接。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了另一种技术方案:支撑底面6顶端位于卡槽4的内部预埋有混凝土基座17,纵向钢筋2的底端固定于混凝土基座17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首先在原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卡槽4,然后利用固定件10将纵向钢筋2卡合于卡槽4内,其中固定件10由U型件12和L型件14组成,而纵向钢筋2则通过第二固定环13与U型件12之间保持固定,在完成纵向钢筋2的安装后可利用固定螺栓将L型件14与原墙体1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整体结构的进一步固定,然后再利用L型件14与第一固定环11的配合完成横向钢筋3的固定,从而组合形成整体墙面上的网状加固结构,接着在距离原墙体1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埋入预埋筋9,并保证预埋筋9顶端的限位连接板16限定于支撑底面6的顶端,其中在处置于原墙体1的方向上等于预埋两个预埋筋9,而在平行于原墙体1的方向上预埋若干个预埋筋9,其预埋数量与纵向钢筋2的安装数量相同,最后通过连接端板7在纵向钢筋2与预埋筋9之间固定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以此进一步加固纵向钢筋2安装的稳定,达到间接加固原墙体1的效果;

另外,在作用于加固空间较小的位置处时,可不进行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8的安装,此时为保证纵向钢筋2安装的稳定,可在每个卡槽4底端的位置处浇筑一个混凝土基座17,然后在安装纵向钢筋2时,将纵向钢筋2的底端插入混凝土基座17的内部,以此达到稳定纵向钢筋2的效果,同样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并且有效减小了整体的占用空间,而其他结构的固定方式与上述操作相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