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744发布日期:2019-10-12 23:5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箱、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五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且搅拌箱在混凝土搅拌站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原理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将砂石、石灰、煤渣等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制作成混凝土,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搅拌箱存在以下问题:

1、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搅拌箱无法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导致搅拌箱内部的混凝土只能够跟随搅拌杆运动,混凝土无法随着搅拌箱一起上下运动,进而导致搅拌的效率低下;

2、搅拌杆大多都是直线型,从而导致搅拌杆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小,进而导致搅拌的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混凝土搅拌站用搅拌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用搅拌箱,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搅拌箱无法进行上下运动,且搅拌杆大多都是直线型,从而导致搅拌杆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支撑架和电机,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箱,且搅拌箱外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并且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有套杆的上端,所述套杆的下端通过弹性元件与套筒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的下端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所述搅拌箱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下端位于支撑架的下方,并且出料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搅拌箱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上端位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电机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且电机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轴,并且第一转轴的下端位于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一搅拌杆,且第一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杆,并且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均位于搅拌箱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支撑架的底部和搅拌箱的顶部之间,并且第一转轴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二转轴的一端,且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通过第二固定板与支撑架的顶部相互连接,且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有推块,并且推块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关于搅拌箱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搅拌箱与第一固定板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套杆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套杆通过弹性元件与套筒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设计为“S”字型结构,且第二搅拌杆在第一搅拌杆上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设计为锥形结构,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连接,并且第二齿轮关于第一齿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推块设计为水滴形结构,且推块关于搅拌箱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凝土搅拌站,使得搅拌箱能够进行上下运动,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分的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接触,进而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1、在支撑架、第一固定板、套杆、弹性元件、套筒、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轴、第二固定板和推块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搅拌箱能够进行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搅拌箱内部的混凝土也能够进行上下运动,进而使得混凝土能够充分的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接触,进而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2、第二搅拌杆设计为“S”字型结构,且第二搅拌杆在第一搅拌杆上等间距分布,从而使得第二搅拌杆能够接触跟多的混凝土,进而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搅拌箱;3、第一固定板;4、套杆;5、弹性元件;6、套筒;7、出料管;8、阀门;9、进料管;10、电机;11、第一转轴;12、第一搅拌杆;13、第二搅拌杆;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二转轴;17、第二固定板;18、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支撑架1、搅拌箱2、第一固定板3、套杆4、弹性元件5、套筒6、出料管7、阀门8、进料管9、电机10、第一转轴11、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固定板17和推块18,支撑架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箱2,且搅拌箱2外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并且第一固定板3的底部连接有套杆4的上端,套杆4的下端通过弹性元件5与套筒6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6的下端固定于支撑架1的底部,搅拌箱2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7,且出料管7的下端位于支撑架1的下方,并且出料管7上安装有阀门8,搅拌箱2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9,且进料管9的上端位于支撑架1的上方,电机10安装于支撑架1的顶部,且电机10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轴11,并且第一转轴11的下端位于搅拌箱2的内部,第一转轴11的外壁固定有第一搅拌杆12,且第一搅拌杆1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杆13,并且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均位于搅拌箱2的内部,第一转轴11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齿轮14,且第一齿轮14位于支撑架1的底部和搅拌箱2的顶部之间,并且第一转轴11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固定于第二转轴16的一端,且第二转轴16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架1的内部,第二转轴16的外壁通过第二固定板17与支撑架1的顶部相互连接,且第二转轴16的外壁固定有推块18,并且推块18位于第一固定板3的上方;

第一固定板3关于搅拌箱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搅拌箱2与第一固定板3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保证了搅拌箱2与第一固定板3之间的稳固性,从而保证了第一固定板3上下运动的同时搅拌箱2也能够上下运动;

套杆4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套杆4通过弹性元件5与套筒6构成伸缩结构,由于套筒6的内部开设有槽,因此套杆4能够通过弹性元件5在槽的内部进行伸缩,使得搅拌箱2能够向上运动;

第二搅拌杆13设计为“S”字型结构,且第二搅拌杆13在第一搅拌杆12上等间距分布,增大了第二搅拌杆13与混凝土接触的面积,从而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均设计为锥形结构,且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为啮合连接,并且第二齿轮15关于第一齿轮14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保证了第一齿轮14旋转时,第一齿轮14两侧的第二齿轮15能够同时旋转,从而使得2第二齿轮15能够同时通过第二转轴16带动推块18进行旋转;

推块18设计为水滴形结构,且推块18关于搅拌箱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个,保证了推块18旋转时,能推动搅拌箱2向下运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混凝土搅拌站时,根据图1-3和图5,首先通过进料管9将制备混凝土的原料倒入搅拌箱2的内部,接着将电机10接通外部电源,再接着电机10通过第一转轴11带动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进行旋转,使得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对搅拌箱2内部的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

根据图1-5,电机10带动第一转轴11旋转的同时会带动第一齿轮14进行旋转,接着第一齿轮14通过第二齿轮15带动第二转轴16旋转,再接着第二转轴16带动推块18进行旋转,然后推块18的凸出端与第一固定板3相互靠近时,推块18推动第一固定板3向下运动,同时第一固定板3带动搅拌箱2向下运动,且第一固定板3带动套杆4向套筒6的内部运动,同时弹性元件5被压缩,当推块18的凸出端与第一固定板3相互远离时,此时弹性元件5推动搅拌箱2向上运动,在推块18不停的旋转下,使得搅拌箱2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搅拌箱2内部的混凝土也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进而使得混凝土能够与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充分接触,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同时第二搅拌杆13设计为“S”字型结构,从而增大了第二搅拌杆13与混凝土接触的面积,进而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