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052发布日期:2019-11-08 23: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施工现场剪力墙模板支设过程中为了控制剪力墙的有效厚度,往往采取的做法是在剪力墙钢筋骨架上加设预制的水泥制品内撑条,且目前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墙体模板内支撑通常都是使用水泥内撑条,使用在墙体模板与墙钢筋之间,其作用是保证剪力墙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但成本较高,且施工不便,同时这样的做法既浪费社会资源又增加支设水泥制品内撑条的人工费,同时由于工序上的繁琐也会导致延长剪力墙的施工工期,与此同时在加固模板时是采用在模板上钻孔,往孔眼内放置PVC管,再在所放置的PVC管孔内穿入对拉螺杆,工序比较复杂且墙面的防水效果不理想。

因此,需研制实用性较强以及工作可靠性较高的多用途的剪力墙内撑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发生墙面渗水的施工质量隐患,实现工序比较简单且墙面的防水效果较为理想的这样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发明目的能够解决传统的水泥内撑条成本较高,能减少后道施工工序且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利用装置上的卡槽可以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的改进,包括设于预浇筑剪力墙墙体两侧的模板(1),在两个模板(1)之间水平设有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整体为中段为实心、两端中空的棒状体构件,在该棒状体构件的两端中空部分分别穿设有支撑螺杆 (3),支撑螺杆(3)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模板(1)并通过锁紧件(4)连接固定;在棒状体构件中部设有止水片(5),止水片(5)环形连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两端分别对称环形设有支撑件(21)和钢筋卡环(22),钢筋卡环(22)与支撑件(21)之间形成用于卡合水平钢筋(6) 的卡槽(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总长度与两个模板(1)之间的间距相吻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21)整体为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结构,且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结构的支撑件(21)面积较大的端面接触模板(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卡环(22)整体为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构件;所述支撑螺杆(3)为对拉螺杆,该对拉螺杆的端部通过锁紧件(4)锁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件(4)包括两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防护钢管(41)和山型卡(42)以及螺母(43),其中,两根防护钢管 (41)位于模板(1)和山型卡(42)之间,山型卡(42)穿过支撑螺杆(3) 并通过螺母(43)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钢管(41)为圆形钢管,在该圆形钢管的外部套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防护套,橡胶防护套上同体设有数个橡胶防滑突起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母(43)为山型螺母、平头螺母或者是六角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水片(5)整体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止水片(5)直径小的一面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中部满焊连接,止水片(5)直径大的一面环形设有一圈与其适配的密封圈(51),密封圈(51)设置在支撑螺杆(3)与止水片(5)的相交重合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水片(5)开口大的一面的直径为70mm,止水片(5)开口小的一面的直径为30mm,壁厚为3mm,止水片(5) 的中心开孔直径与支撑螺杆(1)的外径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51)是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制成。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通过支撑螺杆(3)与紧固件(4)水平固定连接设置于两个模板(1)之间即可待为使用。

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表面清理干净,而且要保证其表面无油污和杂物附着;把可以使用的该装置放置与已经绑扎好且验收合格的剪力墙钢筋骨架上,摆放时需要结合模板加固所需要的间距来考虑该装置的摆放位置,然后在架设模板前需要在模板(1)上根据所放置的该装置的位置弹线钻孔,以方便使支撑螺杆(3)两端伸出模板(1)外表面,

为了充分发挥该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中关于能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的作用,在摆放在钢筋骨架上时要使该装置两端的支撑件(21)与钢筋卡环(22)之间形成的钢筋的卡槽(7)分别卡在每一侧剪力墙钢筋骨架中的水平钢筋(6)上,使剪力墙钢筋骨架中的水平钢筋(6)均衡的放置在卡槽内。

紧接着,架设模板,架设模板时要保证模板(1)上的眼孔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相重复一致;最后,加固模板;加固模板时首先把支撑螺杆(3) 穿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两端头,再把防护钢管(41)分别放置在支撑螺杆(3)的两端及上下两侧,最后通过拧紧螺母(43)使山型卡(42)紧紧卡住防护钢管(41),随后操作人员即可进行剪力墙混凝土(6)的浇筑工作。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装置使用完毕后与剪力墙连为一个整体,无需再把其取出,只需要把附着与剪力墙外表面的模板(1)、支撑螺杆(3)与防护钢管(41)及山型卡(42)和螺母(43)取出即可,取出上述部件时只需拧松螺母(43)再把山型卡(42)松动,从山型卡(42)中取出防护钢管(41)。最后从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孔中扭转取出支撑螺杆(3),待全部加固的零部件拆除完成后还需要把模板(1)从浇筑成型的剪力墙表面拆除,并将其剪力墙的其余部位进行抹平并进行光滑处理,最后,再把上述所取出的零部件清理干净加以存储以备二次使用即可完成整个工序的施工。在上述的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具体判断模板是否加固到位的依据是观察在拧紧螺母(43)时能否再顺着支撑螺杆(3)前进,加固时最好保证剪力墙两侧面同时同步骤加固。

在本实用新型中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是代替水泥制品内撑条同时又起到减少支撑螺杆的使用工程量,能够使支撑螺杆在加固墙体过程中不被混凝土污染,保证支撑螺杆的完整性以使对拉螺杆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同时还能利用两个钢筋卡环(22)之间形成的装置物长度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网片之间的间距,保证其钢筋骨架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规范要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钢筋卡环(22)做到对墙体在使用过程中防渗水的一个初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优点是:一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现了节省对拉螺杆的使用量,减低工程施工辅助材料的使用成本;二是由于该装置中部是实心状,在加固模板时可以有效避免该装置弯曲变形导致剪力墙厚度不满足要求;三是另一方面由于该装置中段是实心状而且在外侧表面还附加止水片,可以杜绝墙面渗水现象的发生;四是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装置上的卡槽可以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五是利用支撑件21的厚度控制剪力墙保护层的厚度,节约施工辅助材料的使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解决了传统的穿放对拉撑螺杆的PVC管与水泥制品内撑条相结合的复杂程序,可以省去水泥制品内撑条,这样的做法既能节约水泥制品内撑条的材料费又能节省该道工序的人工费,同时还能简化工序节约工期,由于该装置上设有防水装置,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发生墙面渗水的施工质量隐患,加快安装进度,还避免了水泥内撑条处的混凝土浆渗漏,防水效果好,通过利用装置上的卡槽可以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图3所示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3所示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二;

其中,图中标号:1—模板;

2—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1—支撑件,22—钢筋卡环;

3—支撑螺杆;

4—锁紧件,41—防护钢管,42—山型卡,43—螺母;

5—止水片,51—密封圈;

6—水平钢筋;

7—卡槽;8—剪力墙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说明书附图1至说明书附图7所示的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包括设于预浇筑剪力墙墙体两侧的模板1,在两个模板1之间水平设有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整体为中段为实心、两端中空的棒状体构件,在该棒状体构件的两端中空部分分别穿设有支撑螺杆3,支撑螺杆3 的一端分别穿过两个模板1并通过锁紧件4连接固定;在棒状体构件中部设有止水片5,止水片5环形连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两端分别对称环形设有支撑件21和钢筋卡环22,钢筋卡环22与支撑件21之间形成用于卡合水平钢筋6的卡槽7。

进一步的,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总长度与两个模板1之间的间距相吻配。

进一步的,支撑件21整体为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结构,且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结构的支撑件21面积较大的端面接触模板1。

进一步的,钢筋卡环22整体为圆柱状、圆台状、圆锥台状或者是喇叭状构件;所述支撑螺杆3为对拉螺杆,该对拉螺杆的端部通过锁紧件4锁紧。

支撑螺杆3的直径略小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直径。

进一步的,锁紧件4包括两根彼此呈平行设置的防护钢管41和山型卡42 以及螺母43,其中,两根防护钢管41位于模板1和山型卡42之间,山型卡42 穿过支撑螺杆3并通过螺母43锁紧固定。

具体的,防护钢管41为圆形钢管,在该圆形钢管的外部套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防护套,橡胶防护套上同体设有数个橡胶防滑突起物。

具体的,螺母43为山型螺母、平头螺母或者是六角螺母。

进一步的,止水片5整体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止水片5直径小的一面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中部满焊连接,止水片5直径大的一面环形设有一圈与其适配的密封圈51,密封圈51设置在支撑螺杆3与止水片5的相交重合处。

具体的,止水片5开口大的一面的直径为70mm,止水片5开口小的一面的直径为30mm,壁厚为3mm,止水片5的中心开孔直径与支撑螺杆3的外径相适配。

还更具体的,密封圈51是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制成。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的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通过支撑螺杆3与紧固件4水平固定连接设置于两个模板1之间即可待为使用。

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表面清理干净,而且要保证其表面无油污和杂物附着;把可以使用的该装置放置与已经绑扎好且验收合格的剪力墙钢筋骨架上,摆放时需要结合模板加固所需要的间距来考虑该装置的摆放位置,然后在架设模板前需要在模板1上根据所放置的该装置的位置弹线钻孔,以方便使支撑螺杆3两端伸出模板1外表面,

为了充分发挥该一种改进的多用途剪力墙浇筑内撑装置中关于能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的作用,在摆放在钢筋骨架上时要使该装置两端的支撑件21与钢筋卡环22之间形成的钢筋的卡槽7分别卡在每一侧剪力墙钢筋骨架中的水平钢筋 6上,使剪力墙钢筋骨架中的水平钢筋6均衡的放置在卡槽内。

紧接着,架设模板,架设模板时要保证模板1上的眼孔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相重复一致;最后,加固模板;加固模板时首先把支撑螺杆3穿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的两端头,再把防护钢管41分别放置在支撑螺杆3的两端及上下两侧,最后通过拧紧螺母43使山型卡42紧紧卡住防护钢管41,随后操作人员即可进行剪力墙混凝土6的浇筑工作。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装置使用完毕后与剪力墙连为一个整体,无需再把其取出,只需要把附着与剪力墙外表面的模板1、支撑螺杆3与防护钢管41 及山型卡42和螺母43取出即可,取出上述部件时只需拧松螺母43再把山型卡 42松动,从山型卡42中取出防护钢管41。最后从该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孔中扭转取出支撑螺杆3,待全部加固的零部件拆除完成后还需要把模板1从浇筑成型的剪力墙表面拆除,并将其剪力墙的其余部位进行抹平并进行光滑处理,最后,再把上述所取出的零部件清理干净加以存储以备二次使用即可完成整个工序的施工。在上述的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具体判断模板是否加固到位的依据是观察在拧紧螺母43时能否再顺着支撑螺杆3前进,加固时最好保证剪力墙两侧面同时同步骤加固。

在本实用新型中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是代替水泥制品内撑条同时又起到减少支撑螺杆的使用工程量,能够使支撑螺杆在加固墙体过程中不被混凝土污染,保证支撑螺杆的完整性以使对拉螺杆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同时还能利用两个钢筋卡环22之间形成的装置物长度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网片之间的间距,保证其钢筋骨架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规范要求。

支撑件21是设置在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两端部的一种扩大头,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加固的过程中是剪力墙的侧模板1与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紧贴且受力均衡,同时还可以防止在加固过程中剪力墙内撑装置本体2所产生的应力比较集中而破坏模板;该支撑件21还可以发挥另一个作用是利用其厚度,可以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代替传统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钢筋保护层挂块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

可以使该部件支撑件21做到一物两用,在保护模板的同时也能减少施工辅助材料的使用,发挥其最大的经济合理的作用。

在两侧模板加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装置本身所具有的长度和硬度来防止模板过度加固,从而导致剪力墙截面变小。使其剪力墙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严重的施工质量事故发生。

止水片5的作用是防止建筑物墙体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水房间墙面受水浸湿后,水会顺着该装置本体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流淌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

密封圈51的作用是对止水片5的止水作用起到一个完善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钢筋卡环22做到对墙体在使用过程中防渗水的一个初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优点是:一是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现了节省对拉螺杆的使用量,减低工程施工辅助材料的使用成本;二是由于该装置中部是实心状,在加固模板时可以有效避免该装置弯曲变形导致剪力墙厚度不满足要求;三是另一方面由于该装置中段是实心状而且在外侧表面还附加止水片,可以杜绝墙面渗水现象的发生;四是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装置上的卡槽可以控制剪力墙钢筋骨架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五是利用支撑件21的厚度控制剪力墙保护层的厚度,节约施工辅助材料的使用,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