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5674发布日期:2019-10-08 21:5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脚手架,具体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双保险防坠器。



背景技术:

附着升降脚手架由于其可以沿随建筑物的竖向移动,从而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降低了材料成本,于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施工中。附着升降脚手架通过固定在建筑物外侧的支座来进行支撑,由于附着升降脚手架沿建筑物上升后导致下部悬空,有发生坠落的危险。于是,为了安全考虑,附着升降脚手架必须配套安装防坠器。防坠器包括支座和顶杆,顶杆与支座铰接,顶杆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导轨保持接触的状态,导轨上朝向防坠器的一侧固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防坠齿,导轨上移时,防坠齿推动顶杆偏转,从而使顶杆进行避让,使导轨正常上移;当导轨下坠的时候,顶杆与导轨上的防坠齿相抵,从而防止导轨继续下落,进而达到了防止附着升降脚手架下坠的问题。但是当脚手架下移的时候,为了避免顶杆阻碍导轨下移,需要人为的将顶杆与导轨分离,而此时主要是依靠人为控制顶杆的摆动来实现及时的防坠作用,从而导致防坠器的防坠作用减弱。如何提高防坠器在脚手架下移时的防坠作用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双保险防坠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坠器在脚手架下移时的防坠作用比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连墙件,所述支座上连接有与脚手架的导轨滑动配合的导向架,所述支座的上部铰接有顶杆,所述支座上设有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与支座铰接的制动块,所述支座上设有使制动块与脚手架的导轨保持分离的弹性件,所述制动块上铰接有当脚手架的导轨下移时使制动块与导轨间歇配合的触发块。

设置支座,用于支撑导向架、顶杆和防坠机构。设置连墙件,用于将支座固定安装在建筑物上。设置导向架,用于限制脚手架的导轨的运动方向。设置顶杆,通过顶杆与脚手架的导轨上的防坠齿相抵,从而使脚手架的位置得以固定,从而方便使用。设置防坠机构,当脚手架下坠时,防坠机构与脚手架相抵,从而避免脚手架继续下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制动块,用于在脚手架发生坠落时对脚手架的导轨进行支撑,从而防止脚手架继续下坠而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制动块在脚手架正常使用时,制动块与脚手架处于分离状态,从而使制动块不会对脚手架的移动产生干扰。当脚手架的导轨下移时,导轨上的防坠齿拨动触发块摆动,从而使触发块带动制动块朝导轨处摆动,然后制动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当脚手架下坠时,由于导轨的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弹性件来不及使制动块复位,从而使制动块与导轨的防坠齿相抵,进而实现避免脚手架继续下坠的作用,进而实现了防坠器的自动防坠,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顶杆为长度可调式伸缩结构,顶杆用于支撑脚手架的导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楔块。将顶杆设置成长度可调式伸缩结构,方便对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顶杆对脚手架的导轨具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支撑力。通过设置楔块,用于增大顶杆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当楔块与导轨的防坠齿接触时,楔块支撑在防坠齿的根部,从而可以减小防坠齿在顶杆的支撑力作用下产生的弯矩,从而有利于提高防坠齿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顶杆包括套管和支撑螺杆,支撑螺杆与套管同轴滑动配合,套管与支座铰接,支撑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与套管相抵的螺母,所述顶杆的数量为一个。通过将顶杆设置成包括套管、支撑螺杆和螺母的结构,通过转动螺母就可以实现调节支撑螺杆与套管的总长度(即顶杆的长度),从而方便使用。将顶杆设置为一个,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支座主要是通过顶杆对脚手架进行支撑,一个顶杆的情况下,支座与脚手架之间的传力情况比较明确,方便进行调节;而当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顶杆的时候,由于每个顶杆都会受力,但是具体每个顶杆的受力大小不好控制,容易给支座造成偏心受力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支座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连墙件至少设有两个,并且连墙件沿竖向分布。将连墙件至少设置两个,可以避免支座在建筑物上可以围绕连墙件而转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支座对脚手架支撑的稳定性;将连墙件竖向分布,可以使支座横向占用的空间减小,进而可以减小支座的体积,使支座的结构实现小型化,从而方便搬运等操作。

进一步,所述触发块与制动块铰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触发块与导轨接触的一端为触发端,所述连接端的下部固设有限制触发块转动角度的限位部,所述触发块与制动块之间设有用于触发块复位的复位弹簧。通过设置限位部,使触发块在限位部与制动块接触时不能向下摆动,从而当导轨推动触发块向下摆动时,触发块带动制动块摆动,实现了触发块与制动块之间的联动作用。

进一步,所述连墙件为高强螺栓,支座上设有用于高强螺栓穿过的通孔。高强螺栓的强度比较大,可以给支座提供足够的连接力,提高支座安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通孔,使高强螺栓与支座可以分离,从而方便将高强螺栓与支座拆分后进行搬运等操作,同时也方便对高强螺栓进行替换。

进一步,所述顶杆与支座的铰接点位于制动块与支座的铰接点的正上方。通过这样设置后,正常使用时,顶杆位于制动块的正上方,从而使顶杆对上部落下的杂物进行阻挡,避免杂物落在制动块的铰接处而影响制动块的转动灵活性。

进一步,所述顶杆与支座的铰接点的正下方设有加强块,加强块与支座固定连接,顶杆的端部与加强块间隙配合。通过设置加强块,增强了支座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由于顶杆在支撑脚手架的时候,随着顶杆的使用时间的增多,顶杆与支座的铰接处可能发生一定的形变,通过设置了加强块后,当顶杆的铰接处发生形变时,加强块可以对顶杆进行辅助支撑,从而使顶杆不至于因形变而损坏,提高了顶杆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导向架与支座可拆卸连接。由于导向架时常跟脚手架的导轨之间产生滑动磨损,导向架属于易损件,更换和维护的频率会高一些,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了导向架的更换和维护,从而不会造成整个防坠器都停止使用的情况,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所述导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污板。通过在导向架的顶部设置挡污板,通过利用挡污板对建筑材料等杂物进行阻挡,避免建筑材料等杂物影响导轨与导向架之间的相对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实施例一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实施例一的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实施例一的制动块制动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实施例二的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状态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连墙件1、竖杆21、横杆22、斜杆23、连接杆24、套管31、调节螺母32、螺杆33、楔块34、支撑板41、安装板42、制动块51、触发块52、安装座61、导向轮62、挡污板63、建筑物7、导轨8、防坠齿9、手柄10、加强块11、连杆12、滑块13、排气阀14、缸体15、活塞16、导气管17、拉绳18、挡块19、限位板20。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附着升降脚手架用防坠器,包括支座,支座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三角形的主支架,每个主支架包括竖杆21、横杆22和斜杆23,竖杆21、横杆22和斜杆23均采用槽钢制作而成;两个主支架的竖杆21之间焊接有两根连接杆24,两根连接杆24沿竖向分布并相互平行设置,两根连接杆24上分别开设有供连墙件1穿过的通孔。连墙件1为两端带有螺母的高强螺栓。

横杆22远离竖杆21的一端焊接有竖向的支撑板41,两根横杆22上的支撑板41相互平行设置。两块支撑板41的上部开设有同轴的上销孔,上销孔内间隙配合有销轴。销轴上转动连接有顶杆,顶杆包括套管31和螺杆33,套管31与销轴垂直设置,并且套管31的下端垂直焊接有与销轴同轴转动配合的连接管。螺杆33与套管31同轴设置,螺杆33的下部伸入套管31的内部并与套管31滑动配合,螺杆33上螺纹连接有与套管31的上端相抵的调节螺母32,通过转动调节螺母32可以实现螺杆33与套管31之间的相对滑动。螺杆33的上端焊接有楔块34,螺杆33通过楔块34与脚手架的导轨8上的防坠齿9的根部相抵,从而增大防坠齿9的受力面积。连接管靠近连墙件1的一侧焊接有手柄10,通过拉动手柄10,可以实现顶杆的转动。两块支撑板41的中部之间焊接有加强块11,加强块11的上表面与连接管间隙配合,通过加强块11可以增加两块主支架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当顶杆推动连接管发生形变的时候,加强块11可以对连接管进行辅助支撑,从而增强顶杆的稳定性。

两块支撑板41的下部开始有同轴的下销孔,两个下销孔之间设有连接销。连接销上转动连接有防坠机构,防坠机构包括制动块51,制动块51的下端焊接有与连接销同轴转动配合的圆管,圆管的轴线位于制动块51的一个对称面内。制动块51与支撑板41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优选为扭簧,扭簧套设在连接销上,制动块51通过扭簧的弹力时刻具有往连墙件1方向转动的趋势,于是,当制动块51往远离连墙件1的方向摆动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可以快速的复位。制动块51远离连墙件1的一侧设有触发块52,圆管上焊接有连接耳板,触发块52与连接耳板铰接;触发块52与连接耳板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的上部倒圆角设置,连接端的下部设有呈直角形限位部,当限位部与圆管相抵时,触发块52可以带动制动块51一起转动。触发块52与圆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优选为扭簧,触发块52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触发块52的限位部与圆管之间具有保持接触的趋势。

主支架的横杆22上远离竖杆21的一端还焊接有用于安装导向架的安装板42,安装板42与支撑板41垂直设置,于是,具体制作时,安装板42和支撑板41可以通过使用角钢制作而成,角钢的一边作为支撑板41使用,另一边作为安装板42使用。安装板42上连接有导向架,导向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座61(图1中省略了其中一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61分别与对应的安装板42通过螺栓连接,每个安装座6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62,两个导向轮62沿竖向分布,安装座61的顶部焊接有横向的挡污板63,使用时,导向轮62伸入脚手架的导轨8上的凹槽内,从而防止导轨8倾覆,挡污板63也同时伸入导轨8的凹槽内,从而阻挡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掉落至导向轮62与导轨8之间而影响导轨8的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使用连墙件1将支座安装固定在建筑物7上,将导向架连接在支座上,脚手架的导轨8与导向架滑动配合,导轨8上的防坠齿9朝向支座。正常使用时,顶杆通过楔块34与防坠齿9的根部进行支撑,从而使脚手架不会下坠。

当提升脚手架的时候,导轨8向上移动,导轨8上的防坠齿9推动顶杆远离导轨8,由于顶杆倾斜设置,于是顶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具有与导轨8保持接触的趋势。同时,防坠齿9推动触发块52的触发端向上移动,使触发块52以铰接处的轴线为回转轴而转动,从而对防坠齿9形成避让效果,于是导轨8可以顺畅的向上移动。如果发生脚手架突然下落的情况,顶杆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及时的与防坠齿9相抵,从而防止脚手架继续下移。同时,脚手架下移的时候,防坠齿9会推动触发块52的触发端向下转动,从而使触发块52带动制动块51的上端朝向导轨8移动,由于脚手架下落的速度会比较快,制动块51在扭簧的作用下还来不及复位,于是制动块51与防坠齿9相抵,从而阻止脚手架继续下坠。

当下降脚手架的时候,拉动顶杆使其与导轨8保持分离状态,脚手架上的导轨8下移时通过防坠齿9推动触发块52转动,从而使制动块51的上端朝向导轨8移动。由于脚手架正常下移时是按照一定的速度匀速下降的,同时,制动块51在转动后具有复位的趋势,当触发块52与防坠齿9脱离时,制动块51在扭簧的作用下有时间及时复位,于是,制动块51不会与防坠齿9相抵,从而使脚手架可以正常下移。当脚手架发生坠落的时候,如图3所示,由于脚手架下落的速度比较快,制动块51来不及复位,于是制动块51与防坠齿9相抵,从而使制动块51阻止脚手架下坠,起到了防坠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仅在于:顶杆与支座之间设有使顶杆往导轨8一侧偏转的第一扭簧。手柄10远离顶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2,连杆12的下端铰接有活塞式气缸。活塞式气缸包括缸体15和活塞16,缸体15的右侧焊接有与支撑板41铰接的支撑杆,使缸体15可以绕支撑杆与支撑板41的铰接点上下摆动,缸体15的上端与连杆12铰接;活塞16位于缸体15的内部并与缸体15密封滑动配合,活塞16的底部连接有拉绳18。缸体15的无杆腔上连通有导气管17,导气管17远离缸体15的一端密封连接有排气阀14,排气阀1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制动块51上,排气阀14优选为球阀。制动块51上沿制动块5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下端与排气阀14的控制杆相抵,滑块13的上端凸出于制动块51的上端,通过滑块13向下滑动推动排气阀14的控制杆摆动,可以使排气阀14开启。制动块51上设有使排气阀14的控制杆复位的第二扭簧,排气阀14的控制杆在复位的同时也使滑块13复位。支撑板41上焊接有限位板20,限位板20上设有供拉绳18穿过的限位孔。拉绳18上位于限位板20与活塞16之间设有可与限位板20相抵的挡板,挡板绑扎在拉绳18上。

正常使用时,活塞16靠近缸体15的上端,排气阀14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制动块51上的滑块13也处于远离排气阀14的位置。当脚手架下降时,通过拉动拉绳18,使拉绳18拉动活塞16向下移动,由于此时排气阀14处于关闭状态,于是,活塞式气缸的无杆腔内没有外界空气的补充而形成负压状态,使缸体15在负压的作用下与活塞16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缸体15通过连杆12拉动手柄10摆动,进而使顶杆的上端偏离导轨8,使导轨8可以正常的下移。为了合理的控制顶杆的偏转距离,通过使拉绳18上绑扎的挡板与限位板20相抵,此时,顶杆停止偏转。

当脚手架发生下坠的情况时,导轨8快速下落,使制动块51在触发块52的作用下与导轨8的防坠齿9相抵,从而阻止导轨8继续下坠。而在制动块51与导轨8的防坠齿9相抵前,由于滑块13的上端凸出于制动块51的上端,于是,滑块13会先与防坠齿9相抵,进而使滑块13沿制动块51滑动,滑块13滑动时推动排气阀14的控制杆摆动而使排气阀14开启。排气阀14开启后,使外界的空气在无杆腔的负压作用下吸入无杆腔内,从而使缸体15与活塞16可以相对滑动,使缸体15可以向上移动。于是,手柄10失去了缸体15的限制作用,使手柄10向上摆动,从而使顶杆往导轨8偏转,进而对导轨8起到防坠作用。从而使顶杆在架体下坠的过程可以快速的实现对导轨8的制动作用,避免只有制动块51在架体下降过程中才具有制动作用,增强了防坠效果;同时,顶杆的制动无需人为操作,实现了自动控制,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及时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