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4860发布日期:2019-05-24 20:34阅读:2457来源:国知局
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基础结构较为简单,例如专利申请201610455877.9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基础,包括凸形预制基础,凸形预制基础为混凝土基础,内部设有若干根纵筋,纵筋伸出凸形预制基础的两端并通过套筒与相邻凸形预制基础的纵筋连接;凸形预制基础内固定有若干根竖直向上的连接筋,该连接筋伸出凸形预制基础上部并通过套筒与外墙连接。

又例如专利申请201210026247.1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u型槽基础,包括在地基上挖凿成型、用于插入装配式墙板的空腔槽,空腔槽的外周挖设有u型槽,在u型槽内靠近u型槽底面处安装设置有底部钢筋或钢筋网、靠近u型槽的侧壁处间隔布置侧向钢筋及竖向钢筋,u型槽底部、空腔槽底部、u型槽侧壁以及空腔槽侧壁处均固定有用于将u型槽支设成形状呈u型的中空槽的支撑模板,空腔槽的底面上固定有后置锚钩垫块,后置锚钩垫块上固定有用于连接墙板的柱形钢制构件,地基内u型槽、墙板与空腔槽的槽壁间均浇筑有混凝。

现有技术中的基础结构与墙/柱的连接通过套筒连接或者通过u型槽连接,并由预埋钢筋进行绑扎浇筑。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基础与墙/柱直接拼接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均需要搭建模块进行绑扎钢筋,模板使用率较高,对模具较高要求,而且现有的装配式墙体要求标准化较高,并且抗震效果也较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一种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所述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

所述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时,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

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通过预紧筋穿过所述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对所述墙/柱、所述基础梁和所述局部墙/柱施加预紧力。

优选地,所述基础梁上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墙/柱下侧位于所述第三空洞的位置开有凹槽,所述第一孔洞贯穿所述凸出部,当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时,所述凸出部嵌入到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

优选地,所述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在工厂预制,所述底座与局部墙/柱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洞和/或第二孔洞和/或第三孔洞内预埋套管。

优选地,,所述预埋套管为波纹金属套管。

优选地,所述预紧筋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制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所述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所述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所述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

搭建基础梁与墙/柱:固定局部墙/柱,将基础梁搭建在所述局部墙/柱上,所述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所述基础梁的底面,所述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将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使所述第三孔洞与所述第一孔洞对齐;

墙/柱、基础梁和局部墙/柱施加预紧力:在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内穿设预紧筋,张拉预紧筋并在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内灌注浆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模块化施工,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整个施工可以实现完全干法,减少模板的使用,减少施工人员。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基础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局部墙/柱与基础梁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基础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墙/柱与基础梁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技术术语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除非另有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基础包括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沿局部墙/柱的侧面穿出,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墙/柱搭建在基础梁上时,所述第三孔洞与第一孔洞对齐。本发明采用特定的上述基础结构与墙/柱连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省去模板的搭建,能够降低预制件的标准化要求。

下面的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释,如图1所示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基础示意图,图2所示本发明局部墙/柱与基础梁的分解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基础包括底座1、局部墙/柱2和基础梁3。根据本发明,本实施例中底座1、局部墙/柱2和基础梁3在工厂预制,底座1与局部墙/柱2一体成型。

局部墙/柱2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202,基础梁3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302,凸台302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302的第一孔洞301,局部墙/柱2竖向开设第二孔洞201,第二孔洞201沿局部墙/柱的侧面穿出。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基础的侧视图,结合图2和图3,局部墙/柱2的第二孔洞201从局部墙柱的顶部的竖向洞口205穿入,延伸至局部墙/柱2内部,由局部墙/柱2的侧面的横向洞口206穿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局部墙/柱2的侧面开设施工洞,第二孔洞201穿至施工洞内。

基础梁3搭建在局部墙/柱2上时,凹陷部202的上侧面203支撑基础梁3的底面303;局部墙/柱2的上表面204支撑凸台302的底面304,并且第一孔洞301与第二孔洞201对齐,具体来说,第一孔洞301与第二孔洞的竖向孔口205对齐。通过预紧筋穿过第一孔洞301和第二孔洞302对基础梁3和局部墙/柱2施加预紧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孔洞301和/或第二孔洞301内预埋套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预埋套管为波纹金属套管,预紧筋采用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

如图4所示本发明基础结构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预制基础呈“l”型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预制基础可以是“一”字型或者“t”型结构。

如图5所示本发明墙/柱与基础连接的示意图,本发明墙/柱4在工厂预制,墙/柱4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401,墙/柱4搭建在基础梁3上时,第三孔洞401与第一孔洞301对齐,通过预紧筋穿过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对墙/柱4、基础梁3和局部墙/柱2施加预紧力。根据本发明,第三孔洞401和/或第一孔洞301和/或第二孔洞201内预埋套管。预埋套管为波纹金属套管,预紧筋为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墙/柱4与基础梁3的连接通过通过阶梯型嵌合的方式进行拼接,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墙/柱与基础梁的连接示意图,基础梁3上侧设有凸出部305,墙/柱4下侧位于第三空洞401的位置开有凹槽402,第一孔洞301贯穿凸出部305,当墙/柱4搭建在基础梁3上时,凸出部305嵌入到凹槽402内,第三孔洞401与第一孔洞301对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墙/柱底部由墙面向内凹陷形成企口,基础梁3的凸台302嵌入到企口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用于预应力张拉施工建筑的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1)预制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

本发明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均在车间完成预制,墙/柱开设纵向贯通的第三孔洞,局部墙/柱两侧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基础梁的两端向内凹陷,使基础梁两端形成凸台,凸台竖向开设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一孔洞,局部墙/柱竖向开设第二孔洞,第二孔洞沿局部墙/柱的侧面穿出。

(2)搭建基础梁和墙/柱。

车间预制好的墙/柱底座、局部墙/柱和基础梁运输至施工现场,固定局部墙/柱,将基础梁搭建在局部墙/柱上,凹陷部的上侧面支撑基础梁的底面,局部墙/柱的上表面支撑所述凸台的底面,并且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二孔洞对齐;将所述墙/柱搭建在所述基础梁上,使所述第三孔洞与第一孔洞对齐。

(3)墙/柱、基础梁和局部墙/柱施加预紧力。

在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内穿设预紧筋,张拉预紧筋并在第三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内灌注浆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墙/柱与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降低预制件的标准化要求,减少模板的使用,增加墙/柱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