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350发布日期:2019-05-11 00: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绿色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力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

通常,为了节能环保,玻璃幕墙目前需要较好的保温性能,因此采用双层玻璃板的结构,并且双层玻璃板之间留有间距,以使得玻璃幕墙的隔热效果较佳,但在潮湿天气,水汽容易进入双层玻璃板之间,经过冷却后,容易形成水滴,在太阳的照射下,容易滋生青苔、细菌等,一旦滋生青苔、细菌等将由于双层玻璃之间的间隙较小,将难以清理,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玻璃幕墙,具有不易形成冷凝水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玻璃幕墙,包括若干幕墙单元以及安装幕墙单元的连接件,所述幕墙单元包括平行的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所述幕墙单元还包括贯穿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的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套有被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夹持的限位管以使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所述第二玻璃板靠近室内,所述第二玻璃板朝向夹层空间的板面上设有隔热涂层,所述第一玻璃板朝向夹层空间的板面上设有吸水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管使得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进而利用第一玻璃板-夹层空间-第二玻璃板的结构以阻隔热量传递,降低室内外热交换,节能环保;通过在第一玻璃板朝向夹持空间的板面上设有吸水涂层,使得空气中的水汽被吸水涂层吸收,降低夹持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在夹层空间形成冷凝水滴并粘附在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上的情况;通过第二玻璃板朝向夹层空间的板面上设有隔热涂层,提高玻璃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节能效果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涂层远离第二玻璃板的一面设有吸水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好的吸收夹层空间中的水分,使得减少形成冷凝水滴的效果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玻璃板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0份;

玻璃纤维10-15份;

荷叶粉5-8份;

铜粉3-5份;

钴盐0.5-1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使得第一玻璃板不易破裂且质量较轻,安全性较好;通过加入玻璃纤维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补强,提高第一玻璃板的韧性,使得第一玻璃板强度较高且不易破裂,在遇到室外大风导致物体撞击玻璃幕墙时,玻璃幕墙的结构稳定性更佳;通过加入荷叶粉使得第一玻璃板的憎水性大幅提高,进而使得水分不易残留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使得雨天时,雨水能较好地将玻璃幕墙外壁清刷干净,起到自洁的效果;通过加入铜粉使得第一玻璃板的导热率上升,进而使得水汽进入夹层空间中并被吸水涂层吸收后,通过晴天太阳照射,利用第一玻璃板的导热率上升以将更多热量传递至吸水涂层中,进而更好的将水分蒸发以使得水汽排出夹层空间,避免夹层空间中积累的水分越来越多的情况;加入钴盐能有效提高铜粉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铜粉能更好地均匀分布在第一玻璃板中,减少团聚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粉为纳米铜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纳米铜粉,使得铜粉均匀分散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后,能降低对第一玻璃板透光性的影响,使得第一玻璃板仍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粉的粒径为20-25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保持第一玻璃板透光性的效果较佳,同时使得铜粉分布面积广且均匀,使得第一玻璃板的导热效果分布均匀,以更好地在晴天干燥吸水涂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玻璃板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0份;

玻璃纤维10-15份;

荷叶粉5-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使得第二玻璃板不易破裂且质量较轻,安全性较好;通过加入玻璃纤维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补强,提高第二玻璃板的韧性,使得第二玻璃板强度较高且不易破裂;通过加入荷叶粉使得第二玻璃板的憎水性大幅提高,进而使得水分不易残留在第二玻璃板表面,使得清洗第二玻璃板时,不易残留水迹,便于清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涂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聚乙二醇100份;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2-6.3份;

乙二醇0.15-0.16份;

锡粉15-25份;

钴盐1-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聚乙二醇作为吸水涂层的主料以利用聚乙二醇含有大量醚键的特性,使得吸水涂层吸水性较佳,通过加入锡粉以使得吸水涂层形成热反射的效果,配合隔热涂层,使得保温隔热效果更佳,并且更好的补偿第一玻璃板导热率提高后导致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效果下降的缺陷,通过加入钴盐使得锡粉与聚乙二醇连接稳定性更佳,减少团聚,使得锡粉易于在聚乙二醇中分散均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为铜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管较软的特性,减少对防水涂层的损伤,同时通过铜管导热率较高的特性,使得第一玻璃板传递至第一玻璃板上的防水涂层上的部分热量可通过限位管传递至第二玻璃板上的防水涂层上,提高防水涂层水分蒸发的效果,减少第一玻璃板上的防水涂层带有热反射效果而导致热量传递至第二玻璃板上的反射涂层上的热量较少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涂层为聚酰亚胺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聚酰亚胺的透光性,避免过于影响玻璃幕墙的透光性,同时利用聚酰亚胺较高的强度以补强第二玻璃板,使得第二玻璃板结构强度更佳,提高安全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第一玻璃板朝向夹持空间的板面上设有吸水涂层,使得空气中的水汽被吸水涂层吸收,降低夹持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在夹层空间形成冷凝水滴并粘附在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上的情况;

2.通过加入荷叶粉使得第一玻璃板的憎水性大幅提高,进而使得水分不易残留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使得雨天时,雨水能较好地将玻璃幕墙外壁清刷干净,起到自洁的效果;

3.通过加入铜粉使得第一玻璃板的导热率上升以将更多热量传递至吸水涂层中,进而更好的将水分蒸发以使得水汽排出夹层空间,避免夹层空间中积累的水分越来越多的情况;

4.利用聚酰亚胺的透光性,避免过于影响玻璃幕墙的透光性,同时补强第二玻璃板,使得第二玻璃板结构强度更佳,提高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幕墙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用于示意幕墙单元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幕墙单元;11、第一玻璃板;111、吸水涂层;12、第二玻璃板;121、隔热涂层;2、螺纹紧固件;21、螺杆;211、限位管;212、卡板;213、螺母;3、连接件;31、连接管;4、夹层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绿色玻璃幕墙,参照图1,包括若干幕墙单元1以及安装幕墙单元1的连接件3。

参照图2以及图3,幕墙单元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玻璃板11以及第二玻璃板12,第一玻璃板11与第二玻璃板12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4,第一玻璃板11以及第二玻璃板12均成正方形板状,第二玻璃板12位于幕墙单元1靠近室内的一侧,第一玻璃板11位于幕墙单元1靠近室外的一侧。

幕墙单元1还包括贯穿第一玻璃板11以及第二玻璃板12的螺纹紧固件2,螺纹紧固件2包括螺杆21,螺杆21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12,卡板212抵接在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上,螺杆21远离卡板21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13,螺母213抵接在第二玻璃板12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上。

螺杆21上套有限位管211,限位管211为铜管,限位管211被第一玻璃板11以及第二玻璃板12夹持,通过限位管211限制第一玻璃板11与第二玻璃板12靠近以保证夹持空间稳定。

第一玻璃板11朝向夹层空间4的板面涂覆有吸水涂层111。

第二玻璃板12朝向夹层空间4的板面涂覆有隔热涂层121,隔热涂层121朝向夹层空间4的板面涂覆有吸水涂层111,隔热涂层121为聚酰亚胺涂层。

连接件3包括与螺杆21远离卡板212的端部螺纹连接的连接管31。

第一玻璃板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0kg、荷叶粉5kg、铜粉3kg、钴盐0.5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铜粉为纳米铜粉,粒径为20-25nm;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第二玻璃板1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0kg、荷叶粉5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吸水涂层1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乙二醇颗粒100kg、锡粉15kg、钴盐1kg,加热至110℃,转速45r/min,搅拌3min以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

b.在搅拌釜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2kg、乙二醇0.15kg,控制温度升温至110℃后停止加热,转速100r/min,搅拌至搅拌电机功率上升2倍,停止搅拌,卸料形成吸水涂料。

c.将吸水涂料加入螺杆21挤出机中加热挤出以通过热熔法将吸水涂料涂覆在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2的隔热涂层121上,冷却后形成吸水涂层11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第一玻璃板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3kg、荷叶粉6kg、铜粉4kg、钴盐0.7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铜粉为纳米铜粉,粒径为20-25nm;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第二玻璃板1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3kg、荷叶粉6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吸水涂层1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乙二醇颗粒100kg、锡粉20kg、钴盐1.5kg,加热至110℃,转速45r/min,搅拌3min以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

b.在搅拌釜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25kg、乙二醇0.157kg,控制温度升温至110℃后停止加热,转速100r/min,搅拌至搅拌电机功率上升2倍,停止搅拌,卸料形成吸水涂料。

c.将吸水涂料加入螺杆21挤出机中加热挤出以通过热熔法将吸水涂料涂覆在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2的隔热涂层121上,冷却后形成吸水涂层11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第一玻璃板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5kg、荷叶粉8kg、铜粉5kg、钴盐1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铜粉为纳米铜粉,粒径为20-25nm;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第二玻璃板1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5kg、荷叶粉8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吸水涂层1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乙二醇颗粒100kg、锡粉25kg、钴盐2kg,加热至110℃,转速45r/min,搅拌3min以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

b.在搅拌釜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3kg、乙二醇0.16kg,控制温度升温至110℃后停止加热,转速100r/min,搅拌至搅拌电机功率上升2倍,停止搅拌,卸料形成吸水涂料。

c.将吸水涂料加入螺杆21挤出机中加热挤出以通过热熔法将吸水涂料涂覆在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2的隔热涂层121上,冷却后形成吸水涂层111。

比较例1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玻璃板11以及第二玻璃板12上均不设置吸水涂层111。

比较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玻璃板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3kg、荷叶粉6kg、钴盐0.7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比较例3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玻璃板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100kg、玻璃纤维13kg、荷叶粉6kg、铜粉4kg,转速60r/min,搅拌5min以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b.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21挤出机中挤出成型。

铜粉为纳米铜粉,粒径为20-25nm;

玻璃纤维长度为0.1-0.2mm。

比较例4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吸水涂层1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乙二醇颗粒100kg、钴盐1.5kg,加热至110℃,转速45r/min,搅拌3min以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

b.在搅拌釜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25kg、乙二醇0.157kg,控制温度升温至110℃后停止加热,转速100r/min,搅拌至搅拌电机功率上升2倍,停止搅拌,卸料形成吸水涂料。

c.将吸水涂料加入螺杆21挤出机中加热挤出以通过热熔法将吸水涂料涂覆在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2的隔热涂层121上,冷却后形成吸水涂层111。

比较例5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吸水涂层11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搅拌釜中加入聚乙二醇颗粒100kg、锡粉20kg,加热至110℃,转速45r/min,搅拌3min以搅拌均匀形成预混物。

b.在搅拌釜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6.25kg、乙二醇0.157kg,控制温度升温至110℃后停止加热,转速100r/min,搅拌至搅拌电机功率上升2倍,停止搅拌,卸料形成吸水涂料。

c.将吸水涂料加入螺杆21挤出机中加热挤出以通过热熔法将吸水涂料涂覆在第一玻璃板11及第二玻璃板12的隔热涂层121上,冷却后形成吸水涂层111。

比较例6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二玻璃板12上不设置隔热层。

实验1

取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制备的幕墙单元1作为试样,在25℃的环境温度下通过聚光灯照射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通过红外温度探测器检测幕墙单元1两侧的温度,控制聚光灯功率,使得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温度恒定为50℃并保持60min,检测第二玻璃板12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温度。

实验2

取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制备的幕墙单元1作为试样,在25℃的环境温度下通过聚光灯照射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通过红外温度探测器检测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温度以及第一玻璃板11上的防水涂层空间夹层空间4的表面温度,控制聚光灯功率,使得第一玻璃板11远离夹层空间4的板面温度恒定为50℃并保持60min,检测第一玻璃板11上的吸水涂层111靠近夹层空间4的表面温度。

具体检测数据见表1

表1

根据表1可得,在第一玻璃板11中加入铜粉,可有效使得第一玻璃板11的导热率上升,进而更好的加热吸水涂层111,以较快吸水涂层111吸收水汽后的干燥效率。

通过在吸水涂层111中加入锡粉,可有效提高玻璃幕墙的隔热效果,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进而使得空气或暖气使用量下降,节能环保。

通过在第二玻璃板12上涂覆聚酰亚胺涂层,能有效降低玻璃幕墙的隔热效果,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进而使得空调或暖气使用量下降,节能环保。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