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2886发布日期:2019-04-20 05:5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墙面安装(家装)过程中,墙面找平是必须的工序,如图1所示,家装工人首先将原有墙面表层的腻子和粉刷石膏层铲除,然后用粉刷石膏做墙面粗找平,等墙面粉刷石膏层干燥后,周期为2天,再用腻子做墙面细找平,在腻子层干燥后,再用砂纸打磨,然后才在得到的找平层表面上使用装饰面层(油漆涂料、壁纸等)进行装饰。

因为这种传统的墙面安装施工过程非常耗时,且所需的干燥周期也较长,另外,在最后的装饰面层的安装过程中,对工人个人经验和技艺要求非常高,且装饰面层的安装工人的工资成本较高。

针对这种传统的墙面安装工艺,如图2及图3所示,市场上通过一些装配式装修的方法,不在现场通过粉刷石膏和腻子进行墙面找平,而是通过钢制条形龙骨或点状龙骨进行墙面找平,然后再在得到的找平层表面上安装10mm厚装饰墙板。但是,在将装饰墙板安装在条形龙骨上时,是通过胶水或螺丝钉将装饰墙板固定于条形龙骨上,安装过程工序复杂,同时也对装饰墙板造成了破坏性伤害,无法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包括:

墙板基材层;

找平组件,固定于建筑墙面,用于为安装所述墙板基材层进行找平,且用于将所述墙板基材层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可选的,所述墙板基材层通过所述找平组件与所述建筑墙面构成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包括:墙面调平轨道;

其中,所述墙面调平轨道包括:

墙面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墙板固定件,通过墙板卡件与所述墙板基材层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墙板扣件,固定于所述墙板固定件的端部,且扣设于所述墙面固定板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

所述墙板固定件通过所述墙板扣件可沿所述墙面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所述墙面固定件包括:

墙面固定板,与所述建筑墙面贴合且固定;

至少两个第一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墙面固定板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且均垂直于所述墙面固定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衔接板均位于所述墙面固定板的同一侧;

与所述墙板扣件构成相互卡扣配合连接的第一扣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衔接板中远离所述墙面固定板的端部,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墙面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衔接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扣板平行于所述墙面固定板;

而且,所述墙板扣件与所述第一扣板构成间隙配合,通过所述墙板扣件与所述第一扣板的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固定件可沿所述墙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所述墙面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墙面条形孔;

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墙面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墙板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且所述螺纹固定件中外露于所述墙面固定板的部件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衔接板与所述墙面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墙板卡件包括:

第二衔接板,固定于所述墙板固定件中背向所述墙面固定件的侧面上;

第三衔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衔接板中远离所述墙板固定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衔接板平行于所述墙板固定件中固定所述第二衔接板的侧面;

其中,所述墙板固定件、所述第二衔接板、及所述第三衔接板围成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的卡接槽。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包括:顶角滑动轨道;

其中,所述顶角滑动轨道包括:

顶角主板,固定于建筑墙面上;

至少两个第四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顶角主板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第四衔接呈平行设置且均位于所述顶角主板的同一侧,

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衔接板、及所述顶角主板围成有顶角凹槽,所述墙板基材层的顶端夹持于所述顶角凹槽,且所述墙板基材层的顶端与所述顶角凹槽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基材层可沿所述顶角凹槽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所述顶角滑动轨道还包括:

若干个顶角条形孔,开设于所述顶角主板和/或所述第四衔接板;

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顶角条形孔后与开设于建筑顶面上的螺纹孔或吊顶侧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滑动轨道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顶面或吊顶侧面。

可选的,所述顶角滑动轨道还包括:

顶角隔离板,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至少两个第五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顶角隔离板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且均垂直于所述顶角隔离板;所述至少两个第五衔接板均位于所述顶角隔离板的同一侧;

第二扣板,固定于所述第五衔接板中远离所述顶角隔离板的端部,所述第二扣板与所述顶角隔离板均位于所述第五衔接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扣板平行于所述顶角隔离板;

所述第二扣板与所述顶角隔离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墙面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且任一所述第二扣板与任一所述第四衔接板呈一体化设置;

所述顶角滑动轨道还包括:

若干个顶角隔离条形孔,开设于所述顶角隔离板上;

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顶角隔离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隔离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远离所述建筑墙面的所述第四衔接板中远离所述顶角主板的端部固定有:

第六衔接板,平行于所述顶角主板,且与所述顶角主板分别位于所述远离建筑墙面的第四衔接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六衔接板位于吊顶封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吊顶封板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顶角滑动轨道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墙板基材层的顶端的面饰收口顶角线件;

其中,所述面饰收口顶角线件包括:

收口顶角主板;

至少两个第七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收口顶角主板的两端,而且,所述第七衔接板均位于所述收口顶角主板的同一侧;

而且,通过将任一所述第七衔接板夹持于所述第六衔接板与所述吊顶封板的下表面之间,以悬挂所述面饰收口顶角线件。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包括: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

其中,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包括:

地脚主板;

至少两个第八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地脚主板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第八衔接板呈平行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地脚主板的同一侧;

至少两个所述第八衔接板、及所述地脚主板围成有地脚凹槽,所述墙板基材层的底端夹持于所述地脚凹槽,且所述墙板基材层的底端与所述地脚凹槽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基材层可沿所述地脚凹槽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或,所述地脚主板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八衔接板的中部。

可选的,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还包括:

地脚隔离板;

至少两个第九衔接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地脚隔离板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且均垂直于所述地脚隔离板;所述至少两个地脚隔离板均位于所述递交隔离板的同一侧;

第三扣板,固定于所述第九衔接板中远离所述地脚隔离板的端部,所述第三扣板与所述地脚隔离板设置于所述第九衔接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扣板平行于所述地脚隔离板;

所述第三扣板与所述地脚隔离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墙面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且任一所述第三扣板与任一所述第八衔接板呈一体化设置;

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还包括:

若干个地脚隔离条形孔,开设于所述地脚隔离板上;

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地脚隔离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地脚隔离板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墙板基材层的底端的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

其中,所述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包括:

踢脚线墙面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墙板基材层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卡接槽;

面饰踢脚线板,其面向所述踢脚线墙面连接板的侧面上固定有与所述卡接槽构成卡接关系的凸型条,且所述面试踢脚板在所述建筑墙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墙板基材层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包括:阴角插接装饰条;

其中,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包括:

阴角主板,

至少两个第十衔接板,固定于所述阴角主板的两端,且均位于所述阴角主板的同一侧;

第十一衔接板,固定于任一所述第十衔接板,且与所述阴角主板分别位于所述任一第十衔接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十衔接板及所述阴角主板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的第一墙板凹槽;所述第十一衔接板、所述任一第十衔接板、及所述建筑墙面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的第二墙板凹槽;

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还包括:

若干个阴角条形孔,开设于所述阴角主板上;

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阴角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

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还包括:

阴角加固支撑板,夹持于所述阴角主板与所述建筑墙面之间、及所述第十衔接板与所述建筑墙面之间。

可选的,所述找平组件包括:阳角组件;

其中,所述阳角组件包括:

呈直角设置的阳角外饰件、呈直角设置的阳角内饰件、及连接板;

所述阳角外饰件与所述阳角内饰件呈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阳角外饰件的直角内边以及所述阳角内饰件的直角外边;

位于所述连接板同一侧的所述阳角外饰件及所述阳角内饰件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面基材层的卡接凹槽;

所述阳角组件还包括;

阳角加固支撑件,卡接于所述卡接槽中与所述墙板基材层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墙面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1:通过钻孔工具在墙壁的预设位置上开设若干个固定孔,其中,该墙壁包括:建筑墙面及建筑顶面;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墙面固定板、顶角滑动轨道、及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

s12:在所述固定孔中嵌入木楔子;

s13:用激光电子水平仪找出墙板基材层的安装垂直立面,并通过激光线打出该安装垂直立面的位置,并在所述木楔子与激光线交接处将该木楔子锯断,保证所有所述木楔子中远离所述建筑墙面的另一端均平齐于所述安装垂直立面;

s14:将所述墙面固定板、所述顶角滑动轨道、及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木楔子上,而且,所述螺纹固定件嵌入建筑墙面,并使得所述所述墙面固定板、所述顶角滑动轨道、及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均平齐于所述安装垂直立面;

s15:通过墙板扣件将墙板固定件滑入墙面固定板;

s16:将至少两块墙板基材层的顶端插入所述顶角滑动轨道,并将该墙板基材层的底端插入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

s17:通过第一墙板扣件卡接第一墙板基材层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然后将第二墙板基材层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与第一墙板基材层中设有墙板凸起的竖直侧边卡接,再通过第二墙板扣件卡接第二墙板基材层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并据此依次安装第三、……、n墙板基材层,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

s18:安装阳角组件及阴角插接装饰条,并分别通过阳角加固支撑件及阴角加固支撑板对所述阳角组件及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进行加固及保护;

s19:将面饰收口顶角线件、及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分别安装于顶角滑动轨道、及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上,以进行固定和装饰美化。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找平组件,不仅可以在建筑墙面上进行找平以提高安装墙板基材层的质量;而且,通过该找平组件,还可以直接将墙板基材层装卸于该建筑墙面上,从而,简化了墙板基材层的装卸工序;另外,因为墙板基材层是通过该找平组件可拆卸式安装于建筑墙面,所以,在装卸过程中避免了墙板基材层被破坏,以此保证了墙板基材层的完整性,使得墙板基材层可以再次被利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传统墙面的安装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中龙骨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龙骨通过螺丝方式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墙面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找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通过找平组件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过找平组件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顶角滑动轨道与墙面顶端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顶角滑动轨道与墙面顶端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面饰收口顶角线件与顶角滑动轨道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阴角插接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阴角插接装饰条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阳角组件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阳角加固支撑件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墙面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100、建筑墙面;101、粉刷石膏找平层;1011、吊顶;102、粉刷腻子找平层;103、面层乳胶漆/壁纸;104、结构胶;105、墙面条形龙骨;106、固定螺栓;107、自攻螺丝;200、墙板基材层;301、墙面固定件;3011、墙面固定板;3012、第一衔接板;3013、第一扣板;302、墙板固定件;3021、墙板固定板;3022延展扣块、;3023、延展块;303、墙板卡件;3031、第二衔接板;3032、第三衔接板;304、墙面条形孔;305、螺纹固定件;400、顶角滑动轨道;401、第六衔接板;402、第四衔接板;403、顶角主板;406、顶角隔离板;4061、第二扣板;4062、第五衔接板;407、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1、收口顶角主板;4072、第七衔接板;4073、;501、地脚主板;502、第八衔接板;503、第三扣板;504、地脚隔离板;505、第九衔接板;600、面饰踢脚线板;601、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3、凸型条;604、卡接槽;606、阴角主板;607、第十衔接板;608、第十一衔接板;609、阴角加固支撑板;700、阴角条形孔;701、连接板;702、阳角内饰件;703、阳角外饰件;800、阳角加固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图1为传统墙面的安装结构;图2为现有技术中龙骨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龙骨通过螺丝方式安装墙板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在传统的墙面安装过程中,墙面找平是必须的工序,如图1所示,家装工人首先将原有墙面表层的腻子和粉刷石膏层铲除,这大概需要耗时1天;然后用粉刷石膏做墙面粗找平,以得到粉刷石膏找平层101,这大概需要耗时1天,同时要等墙面粉刷石膏层干燥,这大概需要耗时2天;然后用腻子做墙面细找平,腻子层找平需要做两遍,以得到对应的粉刷腻子找平层102,每遍都大概需要耗时1天,干燥也需要耗时1天;第二遍腻子干燥后还需要用砂纸打磨,这大概又需要耗时1天;然后在这个表面再使用墙面基材层(墙板、油漆涂料、面层乳胶漆/壁纸103等)进行装饰,这大概需要耗时1天的周期。

因为这种传统的墙面安装施工过程非常耗时,且所需的干燥周期也较长,另外,在找平过程中,对工人个人经验和技艺要求非常高,而且,在第二遍腻子层干燥后还需要用砂纸打磨,会产生大量烟尘,这种烟尘会极大影响施工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整个操作空间和周边地区带来粉尘污染。

针对这种传统的墙面安装工艺,如图2及图3所示,市场上通过一些装配式装修的方法,不在现场通过粉刷石膏和腻子进行墙找平,而是通过钢制条形龙骨(如:墙面条形龙骨105)进行墙面找平,然后安装墙板基材层200(粘贴有pvc膜或壁纸/的10mm厚装饰墙板),这虽然可以大幅度降低墙面找平和装饰的时间,但是,在安装墙面基材层的过程中会使用结构胶104、固定螺栓106、或自攻螺丝107,导致安装过程工序复杂,同时安装好后拆卸只能使用破坏性拆卸的方法。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包括:墙板基材层200;找平组件,固定于建筑墙面100,用于为安装所述墙板基材层200进行找平,且用于将所述墙板基材层20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

就此,通过该找平组件,不仅可以在建筑墙面100上进行找平以提高安装墙板基材层200的质量;而且,通过该找平组件,还可以直接将墙板基材层200装卸于该建筑墙面100上,从而,简化了墙板基材层200的装卸工序;另外,因为墙板基材层200是通过该找平组件可拆卸式安装于建筑墙面100,所以,在装卸过程中避免了墙板基材层200被破坏,以此保证了墙板基材层200的完整性,使得墙板基材层200可以再次被利用。此外,由于在墙板基材层200安装过程中,无需使用结构胶104进行粘接及找平粉刷,也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墙面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找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通过找平组件安装墙板基材层20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过找平组件安装墙板基材层200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4至7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面安装结构,包括:墙板基材层200;找平组件,固定于建筑墙面100,用于为安装所述墙板基材层200进行找平,且用于将所述墙板基材层20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墙板基材层200通过所述找平组件与所述建筑墙面100构成滑动连接。

具体的,根据图4至7所示,所述找平组件包括:墙面调平轨道;

其中,所述墙面调平轨道包括:墙面固定件301、墙板固定件302、及墙板扣件;其中,墙面固定件301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墙板固定件302通过墙板卡件303与所述墙板基材层200构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而且,墙板扣件固定于所述墙板固定件302的端部,且该墙板扣件扣设于所述墙面固定件301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而且,所述墙板固定件302通过所述墙板扣件可沿所述墙面固定件30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具体的,该墙板固定件302中包括墙板固定板3021及该墙板扣件,而墙板扣件包括至少两个延展块3023及延展扣块3022,该至少两个延展块3023分别固定于该墙板固定板3021的两端,此外,该至少两个延展块3023均垂直于该墙板固定块3021且均分布于该墙板固定块3021的同一侧。而该延展扣块3022固定于该延展块3023中远离该墙板固定块3021的一端,而且,该延展扣块3022平行于该墙板固定块3021,该延展扣块3022与该墙板固定块3021均位于该延展块3023的同一侧。

针对该所述墙面固定件301,其包括:墙面固定板3011、至少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及与所述墙板扣件构成相互卡扣配合连接的第一扣板3013;具体的,根据图4至7所示,该墙面固定板3011与所述建筑墙面100贴合且固定,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分别固定于墙面固定板3011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而且,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均垂直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其中,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均位于墙面固定板3011的同一侧。

而该第一扣板3013固定于所述第一衔接板3012中远离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的端部,而且,所述第一扣板3013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设置于所述第一衔接板3012的两侧,且该第一扣板3013平行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墙板扣件与所述第一扣板3013构成间隙配合,所以,通过所述墙板扣件与所述第一扣板3013的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固定件302可沿所述墙板固定件302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墙面固定板3011上开设有:若干个墙面条形孔304;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墙面条形孔304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100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墙板固定件302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且所述螺纹固定件305中外露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的部件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衔接板3012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之间的距离。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墙面固定板3011及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的设置,使得该墙面固定板3011及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围成了凹槽。从而可以将螺纹固定件305隐藏其中,而不会超出该墙面固定件301,从而避免了墙板基材层200凸起,同时也增加了该墙面固定件301的横向强度。

此外,在该墙面固定板3011及该两个第一衔接板3012围成的凹槽内部设置墙面条形孔304,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切换该墙面固定件301的安装位置,如:左右调节该墙面固定件301,而且,在开设有两个墙面条形孔304的情况下,两个槽位中心点之间间隔设置为一个固定值。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螺纹固定件305的结构、尺寸、材料、及种类进行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如:该螺纹固定件305为:自攻螺丝。

其中,该墙板卡件303包括:第二衔接板3031、及第三衔接板3032。其中,该第二衔接板3031固定于所述墙板固定件302中背向所述墙面固定件301的侧面上,即:该第二衔接板3031固定于墙板固定板3021中远离建筑墙面100的侧面上;而第三衔接板3032固定于所述第二衔接板3031中远离所述墙板固定件302的端部且所述第二衔接板3031平行于所述墙板固定件302中固定所述第二衔接板3031的侧面,其中,所述墙板固定件302、所述第二衔接板3031、及所述第三衔接板3032围成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卡接槽。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墙板卡件303可如图6所示的安装于该墙板固定件302中背向所述墙面固定件301的侧面中部,当然,该墙板卡件303也可如图7所示的安装于该墙板固定件302中背向所述墙面固定件301的侧面边缘。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墙板卡件303在该墙板固定件302中背向所述墙面固定件301的侧面上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即: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第二衔接板3031在墙板固定板3021中远离建筑墙面100的侧面上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顶角滑动轨道与墙面顶端的装配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顶角滑动轨道与墙面顶端的装配示意图。

根据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找平组件还包括:顶角滑动轨道400;该顶角滑动轨道400包括:顶角主板403及至少两个第四衔接板40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四衔接板402。

其中,该两个第四衔接板402分别固定于顶角主板403的两端,而且,该两个第四衔接板402呈平行设置且均位于所述顶角主板403的同一侧。

而该两个第四衔接板402、及顶角主板403围成有顶角凹槽,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顶端夹持于所述顶角凹槽,且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顶端与所述顶角凹槽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基材层200可沿所述顶角凹槽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而且,该顶角滑动轨道400还包括:若干个顶角条形孔,该顶角条形孔开设于所述顶角主板403和/或所述第四衔接板402;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顶角条形孔后与开设于建筑顶面上的螺纹孔或吊顶1011侧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顶面或吊顶1011侧面。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顶角条形孔也可为圆形孔。

当建筑顶面未设置吊顶1011时,则选择顶角主板403上开设有该顶角条形孔的顶角滑动轨道400,此时,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顶角条形孔后与开设于建筑顶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顶面。

当建筑顶面设置有吊顶1011时,则选择第四衔接板402上开设有该顶角条形孔的顶角滑动轨道400,此时,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顶角条形孔后与开设于吊顶1011侧面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顶面。

当然,根据图9所示,顶角滑动轨道400还包括:固定于建筑墙面100顶角隔离板406、至少两个第五衔接板4062、及第二扣板4061。根据图9所示,该第五衔接板4062的数量设置两个。

其中,该两个第五衔接板4062分别固定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且均垂直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而且,该该两个第五衔接板4062均位于顶角隔离板406的同一侧;

而第二扣板4061固定于所述第五衔接板4062中远离所述顶角隔离板406的端部,所述第二扣板4061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均位于所述第五衔接板4062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扣板4061平行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

此外,所述第二扣板4061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扣板3013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之间的距离,且任一靠近建筑墙面100的第二扣板4061与任一所述第四衔接板402呈一体化设置。

当顶面有吊顶1011时,通过以下设置:该顶角隔离板406与建筑墙面100固定、第二扣板4061与顶角隔离板406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扣板3013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之间的距离、任一第二扣板4061与任一所述第四衔接板402呈一体化设置,保证了顶角滑动轨道400与墙板固定件302平齐,避免了墙板基材层200突出以保证了墙板基材层200的安装质量。

针对将顶角隔离板406固定于建筑墙面100,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以下设置:

该顶角滑动轨道400还包括:若干个顶角隔离条形孔,其中,该顶角隔离条形孔开设于所述顶角隔离板406上。所以,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顶角隔离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100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顶角隔离板406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顶角隔离条形孔也可为圆形孔。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面饰收口顶角线件与顶角滑动轨道的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0所示,远离所述建筑墙面100的所述第四衔接板402中远离所述顶角主板403的端部固定有:

第六衔接板401,平行于所述顶角主板403,且与所述顶角主板403分别位于所述远离建筑墙面100的第四衔接板402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六衔接板401位于吊顶1011(如:吊顶封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吊顶1011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该第六衔接板401即可用于安装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其中,该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用于遮盖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顶端。

具体的,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顶端的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其中,所述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包括:收口顶角主板4071、及至少两个第七衔接板4072。根据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七衔接板4072。其中,该两个第七衔接板4072分别固定于所述收口顶角主板4071403的两端,而且,该两个所述第七衔接板4072均位于所述收口顶角主板4071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通过将任一所述第七衔接板4072夹持于所述第六衔接板401与所述吊顶1011封板的下表面之间,以悬挂所述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顶角滑动轨道400固定该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让墙板基材层200与建筑顶面衔接更自然,当然也更精致。而且,通过本实施例中关于该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的设计,可以从视觉上会降低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的宽度,符合人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可以增加led灯槽,将光源和顶角线功能合为一体。

图1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1至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找平组件还包括: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针对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其包括:地脚主板501及至少两个第八衔接板502。根据根据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八衔接板502,而且,该两个第八衔接板502分别固定于所述地脚主板501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第八衔接板502呈平行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地脚主板501的同一侧。而且,该两个第八衔接板502、及地脚主板501围成有地脚凹槽,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夹持于所述地脚凹槽,且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与所述地脚凹槽之间构成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墙板基材层200可沿所述地脚凹槽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根据图12所示,另一种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设置为:所述地脚主板501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八衔接板502的中部。即: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呈“h”型设置。

针对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其还包括:地脚隔离板504、至少两个第九衔接板505、及第三扣板503。根据图11至12可知,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九衔接板505,该两个第九衔接板505分别固定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中长度方向上的侧端,且均垂直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所述至少两个地脚隔离板504均位于所述递交隔离板的同一侧;而第三扣板503固定于所述第九衔接板505中远离所述地脚隔离板504的端部,所述第三扣板503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设置于所述第九衔接板505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扣板503平行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

而且,所述第三扣板503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扣板3013与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之间的距离,且任一第三扣板503与任一第八衔接板502呈一体化设置。

当然,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还包括:若干个地脚隔离条形孔。其中,该地脚隔离条形孔开设于所述地脚隔离板504上;而且,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地脚隔离条形孔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100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地脚隔离板504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地脚隔离条形孔也可为圆形孔。

通过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可以让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插入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中,从而通过该该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对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起到固定作用,而且,也对该墙板基材层200进行装卸。

图1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与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3所示,该找平组件还包括:用于遮盖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的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

其中,所述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包括: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及面饰踢脚线板600。而且,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用于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卡接槽604,而且,该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固定于墙板基材层200上;面饰踢脚线板600中面向所述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的侧面上固定有与所述卡接槽604构成卡接关系的凸型条603,且所述面试踢脚板在所述建筑墙面10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

通过该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及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可以使得墙面基材层与地面装饰面层(木地板/瓷砖/大理石)衔接更自然也更精致。

图1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阴角插接装饰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阴角插接装饰条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4至15所示,该找平组件还包括:阴角插接装饰条;其中,该阴角插接装饰条包括:阴角主板606、至少两个第十衔接板607、及第十一衔接板608,其中,根据图14至15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十衔接板607,其中,该阴角主板606固定于所述阴角主板606的两端,而且,该阴角主板606均位于所述阴角主板606的同一侧;而第十一衔接板608固定于任一所述第十衔接板607,且第十一衔接板608与所述阴角主板606分别位于所述任一第十衔接板607的两侧;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十衔接板607及所述阴角主板606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第一墙板凹槽;所述第十一衔接板608、所述任一第十衔接板607、及所述建筑墙面100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第二墙板凹槽。

而且,该阴角插接装饰条还包括:若干个阴角条形孔700。其中,该阴角条形孔700开设于所述阴角主板606上,此外,通过螺纹固定件305穿过所述阴角条形孔700后与开设于所述建筑墙面100上的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建筑墙面100。

针对该阴角插接装饰条,其还包括:阴角加固支撑板609,该阴角加固支撑板609夹持于所述阴角主板606与所述建筑墙面100之间、及所述第十衔接板607与所述建筑墙面100之间。

通过该阴角加固支撑板609,可有效避免建筑墙面的内拐角处的墙板基材层200的塌陷,而且,该阴角加固支撑板609也可通过上述用于卡接所述墙板基材层200的卡接槽进行卡接。

图1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阳角组件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阳角加固支撑件与墙面基材层的装配示意图。根据图16至17所示,该找平组件还包括:阳角组件。其中,该阳角组件还呈直角设置的阳角外饰件703、呈直角设置的阳角内饰件702、及连接板701;其中,所述阳角外饰件703与所述阳角内饰件702呈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7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阳角外饰件703的直角内边以及所述阳角内饰件702的直角外边;而且,位于所述连接板701同一侧的所述阳角外饰件703及所述阳角内饰件702围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墙面基材层的卡接凹槽。

通过该阳角组建,可以增强墙板基材层200在墙面外拐角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阳角加固支撑件800直接与墙面调平轨道的背面连接,而且,该阳角加固支撑件800的两侧槽口插入装饰墙板,且前面尖角除了对墙面基材层200进行固定还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种墙面安装方法的示意图。根据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面安装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

s11:通过钻孔工具在墙壁的预设位置上开设若干个固定孔,其中,该墙壁包括:建筑墙面100及建筑顶面;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墙面固定板3011、顶角滑动轨道400、及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

如:以固定间隔(60cm)墙面用冲击钻开5cm直径深度5cm的固定孔,

具体的,根据图18所示,通过钻孔工具在墙壁的预设位置开设若干个固定孔,这些固定孔排成六条安装线,其中,一条安装线位于建筑顶面与建筑墙面100的拐角处用以安装顶角滑动轨道400(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的顶部、吊板的侧面、及建筑顶面上开设若干个分别用于安装顶角主板403、第四衔接板402、及顶角隔离板406的固定孔;),一条安装线位于建筑地面与建筑墙面100的拐角处用以安装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用于安装地脚隔离板504的固定孔;),其余三条均匀分布于该建筑墙面100上用以安装三条对应的墙面固定板3011。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在安装带有顶角隔离板406、第五衔接板4062、及第二扣板4061的顶角滑动轨道400时,只需完成以下步骤: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的顶部、和/或、吊板1011的侧面、和/或建筑顶面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安装顶角主板403、及顶角隔离板406的固定孔。

在本步骤中,在安装未带有顶角隔离板406、第五衔接板4062、及第二扣板4061的顶角滑动轨道400时,只需完成以下步骤: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的顶部、和/或、吊板1011的侧面、和/或建筑顶面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安装顶角主板403的固定孔。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在安装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时,只需完成以下步骤: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安装顶角主板403、及顶角隔离板406的固定孔,该固定孔的位置与顶角隔离条形孔的位置对应设置。

在本步骤中,在安装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时,只需完成以下步骤:通过钻孔工具在建筑墙面100的底部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安装地脚隔离板504的固定孔,该固定孔的位置与地脚隔离条形孔的位置对应设置。

s12:在所述固定孔中嵌入木楔子;

s13:用激光电子水平仪找出墙板基材层200的安装垂直立面,并通过激光线打出该安装垂直立面的位置,并在所述木楔子与激光线交接处将该木楔子锯断,保证所有所述木楔子中远离建筑墙面200的另一端均平齐于该安装垂直立面;

s14:将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及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通过螺纹固定件305固定在所述木楔子上,而且,所述螺纹固定件305嵌入建筑墙面100,并使得所述所述墙面固定板3011、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及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均平齐于所述安装垂直立面;

s15:通过墙板扣件将墙板固定件302滑入墙面固定板3011;

s16:将至少两块墙板基材层200的顶端插入所述顶角滑动轨道400,并将墙板基材层200的底端插入所述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

s17:通过第一墙板扣件卡接第一墙板基材层200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然后将第二墙板基材层200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与第一墙板基材层200中设有墙板凸起的竖直侧边卡接,再通过第二墙板扣件卡接第二墙板基材层200中设有嵌合槽的竖直侧边,并据此依次安装第三、……、n墙板基材层200,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

当然,若为普通的板状墙板,该s13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通过第一墙板扣件卡接第一墙板基材层200的竖直侧边,通过第二墙板扣件卡接所述第一墙板基材层200的另一竖直侧边,并据此安装第二、三、……、n墙板基材层200,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s18:安装阳角组件及阴角插接装饰条,并分别通过阳角加固支撑件800及阴角加固支撑板609对所述阳角组件及所述阴角插接装饰条进行加固及保护;

s19:将面饰收口顶角线件407、及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分别安装于顶角滑动轨道400、及地脚插入式滑动轨道上,以进行固定和装饰美化。

具体的,在安装面饰收口踢脚线组件时,根据图13所示,需要在墙板基材层200上钻螺纹孔;然后通过螺纹固定件穿过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上的通孔以螺纹连接于该螺纹孔,然后将面饰踢脚线板600的凸型条603卡接于踢脚线墙面连接板601的侧面上的卡接槽6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