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994发布日期:2019-07-24 09:4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杯具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杯子的端放,通常会在杯体上设置有方便手握的把手。对于陶瓷杯或玻璃杯等材质的杯子,通常都是在生产杯胎的时候,将把同等材质手把连接到杯体上,然后再高温烧成带把手杯具。在带把手的杯具上面做图案,除了传统贴花工艺以外,还有热转印、丝印、移印等工艺。这些工艺均因把手在杯身凸起的原因,会阻碍手的动作,或阻碍夹具定位,造成其很难将满幅图案做在杯子上。而只能实现小幅、半幅或者大半幅图案在杯身上。同样,对于变色杯,在杯体上做的图案也是非满幅。但由于市场需求和美观需要,杯体上的图案通常要求满幅印制。目前对于变色杯图案的印制多是热转印、丝印、移印等工艺,满幅印制很难实现;即使用水转印贴花做满幅图案,也因把手的问题,造成制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合格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实用的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设计和制作杯体和把手;

2)、对杯体进行图案印刷处理;

3)、将把手连接上杯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1)中,制作完杯体后对杯体喷涂上带感温变色粉的变色涂料形成变色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1)中,变色涂料由18℃蓝色感温变色粉、丙烯酸树脂、稀释剂混合而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印刷上杯体的图案中部分设有不透明的第一隔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1)中,变色涂料喷涂到杯体上,然后在160℃~180℃的温度下保温0.5~1小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3)中,把手通过强力胶或无影胶黏接到杯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利用UV印刷机将图案转印到杯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利用水转移将图案转印到杯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利用热转移将图案转印到杯体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利用丝印机将图案印刷到杯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这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先分别制作杯体和把手,然后在杯体上印刷图案,最后再将把手连接到杯体上,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整体式把手和杯体在印刷图案时存在的把手阻碍问题,并且可以便捷高效地实现在杯体上的满幅印刷,提高杯体的美观程度,保证了图案的印刷质量和效率,提供更多的图案容纳空间,并且可以保证杯体上把手的连接位置处更加规则美观,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图案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为一种图案杯的后粘把手式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设计和制作杯体11和把手12;

2)、对杯体11进行图案印刷处理;

3)、将把手12连接上杯体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1)中,杯体11一般为陶瓷材质,但也可以是陶瓷、玻璃或者其他材质。把手12可以是塑胶、塑料、水晶或者陶瓷等材质,只要能够保证把手12能够比较好地连接到杯体11上。对于能实现变色功能的图案杯,通常在制作完杯体11后还会在杯体11上喷涂变色涂料形成变色层。变色涂料中含有感温变色粉,感温变色粉能够在临界温度左右因电子转移使该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发生变色反应。感温变色粉可以是低于25℃以下冷变色,也可是高于25℃的热变色。变色涂料的喷涂固定可以选用环氧树脂AB双组份固化或者丙烯酸树脂固化等,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喷涂固定方法。这样形成的变色层会根据杯体11的温度变化到临界温度左右,变色层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反映杯体11中液体的温度范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中,由于没有把手12的阻隔,图案的印刷过程更为方便,并且能实现杯体11的满幅印刷图案。本申请中所说的满幅印刷是指能够实现杯体11上环绕杯体11外表面的全方位印刷图案,并且在印刷过程中不会受到把手12的限制。对于杯体11的图案印刷,一般有多种选择,可以利用水转印或者热转印的工艺,也可以利用丝印机等一些印刷设备直接对杯体11进行印刷。优选地,可以利用UV印刷机进行印刷。UV印刷机通常为可以进行曲面印刷的UV印刷机,通常该UV印刷机中夹持杯体11的组件可以带动杯体11旋转和移动,并设有光栅码盘保证其旋转的准确度。而该UV印刷机中喷头沿杯体11轴向运动,通过杯体11的旋转,加上位移控制杯体11与喷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实现杯体11的在UV印刷机中的喷涂。优选地,针对带有变色层的杯体11,印刷的图案通常是部分设有不透明的第一隔层,为了方便描述,将有第一隔层的部分图案称为第一涂层2,将没有第一隔层的部分图案称为第二涂层3。通常情况下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相互之间不重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层为白色。白色的第一隔层可以很好地对第一涂层2的色彩图案进行反射,避免发生混色,可以直观地显示出第一涂层2的色彩图案。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设置第一隔层为其他颜色使第一涂层2和第一隔层生成混色。优选地,第二涂层3与变色层之间设有透明的第二隔层,通常还会设置第一隔层与第二隔层的厚度是一致的。增加透明的第二隔层可以垫高第二涂层3,使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更加统一。通常情况下第一涂层2、第二涂层3、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都是由喷涂印刷颜料紫外线固化而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3)中,把手12通常利用胶水黏接到杯体11上。黏接所用的胶水可以根据把手12和杯体11之间的材质进行确定。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一种带图案的冷变色的变色杯的制作工艺,其步骤包括:

1)、分别设计杯体11和把手12,并将杯体11和把手12分别烧制成型。将18℃蓝色感温变色粉、丙烯酸树脂、稀释剂按照质量比例为1:5:7混合而成形成变色涂料,然后用喷枪均匀喷涂到杯体11外表面上。晾干后,在160℃~180℃的温度下保温0.5~1小时。优选地,在170℃的温度下保温30分钟。

2)、针对杯体11的外表面设计所需的色彩图案,并将其分割为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确定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喷涂位置,第一涂层2为变色层变色前所显示的色彩图案。接着将已喷涂变色层的杯体11安装到UV印刷机中,利用UV打印机带动已喷涂变色层的杯体1的旋转移动,UV打印机的喷头在已喷涂变色层的杯体1上第一涂层2的打印位置处先喷涂上白色油墨的第一隔层,含有光敏剂的白色油墨在UV固化灯作用下,固定到已喷变色层的杯体1表面上。紧跟着利用UV打印机进行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打印,并且打印过程中含有光敏剂的油墨在UV固化灯作用下固定到已喷涂变色层的和已印刷第一隔层的杯体1的表面上,完成其外表面色彩图案的印刷。优选地,完成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印刷后,再利用UV印刷机印刷上光油,同样,含有光敏剂的光油在UV固化灯作用下固定到杯体11的表面上,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杯体11上的外表面亮度,同时防止刮蹭变色层、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

3)、利用强力胶将把手12黏接上杯体11的相应位置上。

UV印刷形成的带图案的冷变色的变色杯,由于在图案印刷的时候没有受到把手12的阻碍,杯体11外表面上满幅可以满幅印刷冷变色图案。在常温下25℃,变色杯发生变色前,即大于变色层的临界温度18℃时变色层呈现为近似透明,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当在杯体11中加入温度小于18℃的液体时,变色层由透明色变成蓝色,和第二涂层3形成蓝色的混色层。而第一涂层2由于第一隔层的隔离而使其能正常显示,从而在杯体11上形成新的图案。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步骤2)中,将所需的图案印制在水转印纸上,然后将带有图案的水转印纸通过水转移工艺将图案移植到杯体11上,然后烘烤,制成带有水转印图案的变色杯。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步骤2)中,将所需图案用热转印油墨打印在热转印纸上,裁剪后将热转印纸贴在杯体11上。然后利用烤杯机,将图案热转印在杯身上,制成带有热转印图案的变色杯。

在第四种实施例中,步骤2)中,利用丝印机将图案丝印印在杯体11上,并通过烘烤固化,制成带丝印图案的变色杯。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