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8892发布日期:2019-05-22 02: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时,建筑的强度、高度和抗震能力决定了建筑是否会发生坍塌,房屋是否坍塌决定了是否会对建筑内部和周围人员造成危害。近些年,全球地震频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小地震的损失,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建筑本身的施工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建筑抗震主要通过深打地基和采用减震装置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减震装置成本高,制造困难,造成施工时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的建筑抗震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上钢片网格、波浪形减震板和下钢片网格,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上成型有纵横交错的驼峰,所述驼峰之间成型凹坑,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上方焊接有所述上钢片网格,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下方焊接有所述下钢片网格;

所述上钢片网格和所述下钢片网格形状结构相同且均采用纵横交错的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形减震板的成型尺寸为2m*4m,所述波浪形减震板成型后的厚度为15mm-50mm。

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形减震板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弹性材料可以为弹性金属、碳纤维材料、弹性橡胶、塑胶材料、聚氨酯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驼峰和所述凹坑交错分布,所述驼峰的中心距为10mm-10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钢片网格与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之间、所述下钢片网格与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弹性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填充为聚氯乙烯防水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条和所述横向连接条分为两层呈十字交错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条和所述横向连接条依次上下叠压编织成型,且交叉点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上钢片网格和所述下钢片网格的交叉点对应所述驼峰和所述凹坑的位置,且接触点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驼峰内侧焊接有纵向限位柱,所述纵向限位柱外部嵌套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下钢片网格的交叉点接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一种建筑抗震结构通过密布分布的圆弧形凸起驼峰增加结构强度,并利用驼峰自身弹性进行减震,提高减震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可根据建筑的高度制造出厚度不同、驼峰数量不同的减震结构,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空间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波浪形减震板空间立体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波浪形减震板俯视线条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钢片网格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钢片网格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钢片网格;2、弹性填充;3、纵向限位柱;4、下钢片网格;5、波浪形减震板;6、缓冲弹簧;7、驼峰;8、凹坑;9、纵向连接条;10、横向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上钢片网格1、波浪形减震板5和下钢片网格4,波浪形减震板5上成型有纵横交错的驼峰7,驼峰7之间成型凹坑8,波浪形减震板5上方焊接有上钢片网格1,波浪形减震板5下方焊接有下钢片网格4;

上钢片网格1和下钢片网格4形状结构相同且均采用纵横交错的横向连接条10和纵向连接条9焊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波浪形减震板5的成型尺寸为2m*4m,面积小,方便加工和运输,波浪形减震板5成型后的厚度为15mm-50mm,根据施工要求加工不同厚度的波浪形减震板5,然后通过拼接完成建筑的整体建筑施工。

本实施例中,波浪形减震板5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弹性材料可以为弹性金属、碳纤维材料、弹性橡胶、塑胶材料、聚氨酯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一体成型时可采用冲压、注塑和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使得所有的驼峰7连接在一起,强度大,减震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驼峰7和凹坑8交错分布,驼峰7的中心距为10mm-100mm,根据建筑减震需求确定驼峰7的成型密度,从而控制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上钢片网格1与波浪形减震板5之间、下钢片网格4与波浪形减震板5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弹性填充2,弹性填充2可以进一步增加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弹性填充2为聚氯乙烯防水填料,具有减震效果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纵向连接条9和横向连接条10分为两层呈十字交错焊接在一起,加工简单,可以实现快速生产。

本实施例中,纵向连接条9和横向连接条10依次上下叠压编织成型,且交叉点焊接在一起,纵向连接条9和横向连接条10连接强度大,提高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上钢片网格1和下钢片网格4可以采用冲裁成型方式成型,形成纵横交错且连接为一体的纵向连接条9和横向连接条10,冲孔后对孔边缘进行打磨去毛刺加工。

本实施例中,上钢片网格1和下钢片网格4的交叉点对应驼峰7和凹坑8的位置,且接触点固定在一起,通过上钢片网格1和下钢片网格4的牵拉固定作用,可以提高减震结构的整体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驼峰7内侧焊接有纵向限位柱3,纵向限位柱3外部嵌套固定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一端与下钢片网格4的交叉点接触,纵向限位柱3和缓冲弹簧6可以对驼峰7内侧进行进一步的支撑,提高驼峰7的强度和减震效果。

施工前,根据建筑的抗震需求和建筑本身的高度选择合适规格的减震结构,施工时,在建筑主体下方和下端侧壁处安放该减震结构,然后铺设防水材料和其他材料,利用混凝土完成减震结构与建筑本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即可完成建筑的减震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包括上钢片网格、波浪形减震板和下钢片网格,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上成型有纵横交错的驼峰,所述驼峰之间成型凹坑,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上方焊接有所述上钢片网格,所述波浪形减震板下方焊接有所述下钢片网格;所述上钢片网格和所述下钢片网格形状结构相同且均采用纵横交错的横向连接条和纵向连接条焊接而成。该一种建筑抗震结构通过密布分布的圆弧形凸起驼峰增加结构强度,并利用驼峰自身弹性进行减震,提高减震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可根据建筑的高度制造出厚度不同、驼峰数量不同的减震结构,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施工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周瑜;雍承鑫;周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瑜
技术研发日:2019.03.22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