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8875发布日期:2019-05-22 02: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破坏是产生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采取措施减轻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其中,隔震是一种降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的有效措施,其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设置消能减震装置,以此延长建筑结构水平、垂直方向的自振周期,从而达到减小地震作用给建筑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大多数消能减震装置比较单一,要么只解决建筑结构水平方向的自振,要么只解决建筑结构垂直方向的自振,不能做到同时兼备。因此,为消耗传递到上部结构的能量,减小建筑结构上、下部结构之间的水平和垂直相对位移,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消能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以解决建筑结构在水平、垂直方向的自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支撑臂和滑块,所述支撑臂为两个,呈倒八字状,其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铰接连接;所述滑块为两个,分别相对滑动的套设在两个支撑臂上、且可水平滑动的方式单自由度设置在下横梁上,所述下横梁呈槽型结构,其两翼边用于分别抵止两滑块;相对设置的两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震部件;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支撑臂配合滑动的滚轴。

进一步,所述滚轴的中轴线设于滑块的顶部与底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下横梁上设有燕尾形或呈凸字形的直线滑槽,所述滑块在直线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上横梁设有滑槽,所述支撑臂通过与之铰接连接的转轴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内还设有作用于转轴上的第二隔震部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震部件、第二隔震部件为阻尼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包括呈正交十字形的水平台架以及在水平台架四个边下方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如上述的减震阻尼装置,所述水平台架的上侧与建筑结构的上部结构相连,其下侧与减震阻尼装置的上横梁相连,所述减震阻尼装置的下横梁与建筑结构的下部结构相连。

进一步,所述水平台架的中间结合处下方设置有作用于建筑基础上的隔震座。

进一步,所述隔震座为叠层橡胶支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解决建筑结构在水平、垂直方向的自振周期,从而达到减小地震作用给建筑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结构紧凑、形式简洁易行,运行平稳,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描述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作为典型示例,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减震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发明减震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横梁1、下横梁2、支撑臂3、滑块4、第一隔震部件5、滚轴6、滑槽7、转轴8、第二隔震部件9、水平台架10、隔震座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包括呈正交十字形的水平台架10以及在水平台架10四个边下方分别设置一个减震阻尼装置,所述水平台架10的上侧与建筑结构的上部结构相连,其下侧与减震阻尼装置的上横梁1相连,所述减震阻尼装置的下横梁2与建筑结构的下部结构相连;该减震阻尼装置主要由上横梁1、下横梁2、支撑臂3和滑块4组成,其中,支撑臂3为两个,呈倒八字状,其两端分别与上横梁1和下横梁2铰接连接;滑块4为两个,分别相对滑动的套设在两个支撑臂3上、且可水平滑动的方式单自由度设置在下横梁2上,下横梁2呈槽型结构,其两翼边用于分别抵止两滑块4;相对设置的两滑块4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震部件5;滑块4上设有与支撑臂3配合滑动的滚轴6;上横梁1设有滑槽7,支撑臂3通过与之铰接连接的转轴8同滑槽7滑动配合,滑槽7内还设有作用于转轴8上的第二隔震部件9,该第一隔震部件5、第二隔震部件9均采用阻尼器。

使用时,当建筑结构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设置本减震阻尼机构及减震阻尼装置后,其支撑臂压靠在滚轴上并使得滑块抵止在下横梁的两侧内壁上,且两滑块之间通过第一隔震部件吸震,并支撑起上横梁及减震结构的上部结构,而第二隔震部件在支撑臂上部形成吸震结构,当发生地震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自振时会分别被第一隔震部件和第二隔震部件吸收,从而达到延长建筑结构水平、垂直方向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作用给建筑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

本减震阻尼装置的滚轴6的中轴线设于滑块4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当支撑臂通过滚轴向滑块施加载荷时,可以保证滚轴不会脱出滑块,降低整个装置复杂性的同时提高了它的安全可靠性。

本减震阻尼装置的下横梁2上设有燕尾形或呈凸字形的直线滑槽,滑块4在直线滑槽内滑动。可进一步限制滑块除了沿各自所在的下横梁上做定向滑动,不具有其他的自由度,防止滑块受支撑臂推挤力向上的分力带动而脱落相应下横梁上的直线滑槽,利于实现减震消能。

本减震阻尼机构的水平台架10的中间结合处下方设置有作用于建筑基础上的隔震座11,该隔震座11为叠层橡胶支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阻尼装置及用于建筑减震消能的减震阻尼机构,属于建筑减震技术领域,本减震阻尼装置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支撑臂和滑块,支撑臂为两个,呈倒八字状,其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下横梁铰接连接;滑块为两个,分别相对滑动的套设在两个支撑臂上、且可水平滑动的方式单自由度设置在下横梁上;下横梁呈槽型结构,其两翼边用于分别抵止两滑块,相对设置的两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隔震部件;滑块上设有与支撑臂配合滑动的滚轴。本发明能够解决建筑结构在水平、垂直方向的自振周期,从而达到减小地震作用给建筑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结构紧凑、形式简洁易行,运行平稳,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戚秀芝;周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恩倍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7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