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12703发布日期:2019-10-08 23:25阅读:30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外墙修复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红砖瓦屋建筑,传承着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建筑风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一些古建筑的红砖外墙风蚀损坏严重,如按传统的工艺维修、重建,则需要大量的红砖。古建筑的保护、修复至关重要,然而如何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保证古建筑原有面貌成为施工一大难点。

古建筑修复的最大难题是材料缺乏,尤其木料与传统砖瓦。木料方面,在没有相应尺寸的干木料或者木料稀缺珍贵时,可采用其他刚性材料外贴覆薄片木料后刷漆或贴覆仿木纹材料。而砖瓦材料多暴露于室外环境中,且单体外露面积小,不适宜使用贴覆工艺或整体刷漆工艺,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已经发明了很多古建筑红砖外墙修复施工方法,比如采用红砖贴面的施工方法、超薄仿古红砖技术等,可模仿古建筑的装饰风格,具有一定的仿古效果。但是,这些方法有易空鼓脱落、施工工艺复杂等缺点。

现有技术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多采用的是风格性修复,其仅仅是还原历史建筑的风格,不考虑历史建筑原风貌,修复后整个建筑“焕然一新”,已很难分辨出建筑那部分是历史遗留的,哪部分是经过修复的,这样的修复方式只是对历史建筑的简单复制,失去了历史建筑修复的意义。

对历史建筑的修复真正需要的是原真性的修复,即修复完毕的历史建筑从远处看过去,具有原建筑的历史风貌,保持了原历史建筑的风格,但从近处可清楚地分辨出哪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哪部分是经过修复的,这样的修复才符合历史建筑物的修复的标准,而现有技术中鲜有这样的工艺。

申请号为201510312346.x的专利公开古建筑青砖外墙的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着严重破损区周边的原青砖外墙中开孔设置横向支撑,通过连接螺丝将横向支撑与竖向支撑相连,完成严重破损区支撑体系的施工;开凿严重破损区,并根据开凿区域的大小制作框架;在框架周围设置模板,浇筑细石混凝土,浇筑的细石混凝土的厚度需达到四分之三墙厚,待细石混凝土初凝后拆除模板,然后对称进行挂网、抹灰层和外墙修复层的施工工作;缓慢拆除连接螺丝,将横向支撑抽出,之后撤掉竖向支撑,并将相应的墙中开孔进行修补,恢复古建筑青砖外墙的外观。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古建筑完好的外墙上开孔,最后施工完再进行修补,一方面容易造成渗漏,且容易破坏古建筑外墙原有的外墙风貌,无法保持原真性,同时,这种施工方法也容易造成空鼓现象。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能够即能针对不同破损状况且施工简便,保持原真性的古建筑红砖外墙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现场勘查和工作准备;

b、外墙墙体风化处理:对主楼外墙面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墙面酥碱、风化的程度对墙面进行修补,针对破损深度5.0mm-20mm的墙面采用砖粉修复料进行修复,所述砖粉修复料的强度与原墙面砖块的强度比为50%-100%,针对破损深度大于20mm的墙面采用替换修复;

c、外墙檐口积尘处理:针对主楼檐口处清水砖墙,先采用喷砂物理清洗方法,将积存的污垢从表面去除;其次,对原清水砖墙采用憎水剂对清洗位置进行淋涂;对涂刷涂料位置采取重新喷涂原涂料的方式进行处理;

d、内墙空鼓处理:对于空鼓区域凿除砂浆面层,用与原砂浆面层相同的砂浆材料进行修补,对于面层,采用与周围墙体相同的涂料进行粉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具体步骤为:

(1)针对砖块破损深度5.0mm-20mm的墙面:采用砖粉修复料对破损的墙面进行修补,所述砖粉修复料由外墙面破损严重的砖块磨制的粉末与水硬性水泥调配,采用砖粉修复料修复时遵循最小干预原则;

(2)针对破损深度大于20mm的墙面:首先将破损地方剔除,仔细清理凹洞砂浆与碎屑,用刷子或雾化水湿润凹洞和替换的同一类型的砖块,当凹洞潮湿时,将砂浆置于凹洞的底部与周边形成砂浆厚层,将砂浆涂于砖块上部将其推入空洞处,直至砂浆从缝隙中挤出,反之,重新加量给凹洞处填浆;

(3)用低标号水泥制备的水泥砂浆对砖缝进行修补,用外墙涂料掺和白水泥拌成膏灰,在砖缝之间做灯芯线;

(4)采用有机硅建筑防水剂对墙面进行憎水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的具体步骤为:

(1)选用颗粒坚硬、有棱角、含水量<2%、砂料粒径05mm-1.5mm的砂,以0.3-0.4mpa的工作压力进行喷砂清洗;

(2)将原饰面层凿除,清理墙面基底,涂刷固结胶溶液后,用1:3水泥砂浆补平原饰面层厚度,然后采用外墙腻子批荡三遍,直至覆盖饰面层,打磨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

a、基层清理,凿除空鼓区域砂浆面层,清除基层表面尘土和其他粘附物,布设与基层表面匹配的钢丝网架,所述钢丝网架内填充水泥砂浆;

b、均匀涂刷1-2遍胶水,用腻子找补不平之处,干后砂平,对基层进行整体刮涂2-3遍腻子,干后砂平;刷底涂料,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刷面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

a、基层清理,凿除空鼓区域砂浆面层,清除基层表面尘土和其他粘附物,布设与基层表面匹配的钢丝网架,所述钢丝网架内填充水泥砂浆;

b、均匀涂刷1-2遍胶水,用腻子找补不平之处,干后砂平,对基层进行整体刮涂2-3遍腻子,干后砂平;刷底涂料,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刷面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的钢丝网架内部由外之内依次设有热熔胶膜层、水溶性膜层、耐碱玻纤网格布,所述水溶性膜层和耐碱玻纤网格布之间填充防水剂粉末和元明粉,所述水泥砂浆在布设钢丝网架前填充在耐碱玻纤网格布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的胶水采用丙烯酸乳液或水溶性建筑胶水加3~5倍水稀释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风化的外墙红砖进行磨粉用于破损轻微的外墙修补,同时通过在基层布设钢丝网架,在钢丝网架内部依次布设热熔胶膜层、水溶性膜层、耐碱玻纤网格布,热熔胶膜层能够避免水溶性膜层在施工过程破损造成气泡空鼓现象,同时热熔胶膜层能够较好的保证水溶性膜层与钢丝网架之间贴合,且水溶性膜层遇水溶解,使得防水剂粉末和元明粉释放出来形成防水层,进一步加强防水性能,耐碱玻纤网格布隔绝水泥砂浆进入水溶性膜层,同时能够较好的避免水泥砂浆分散脱落基层,能够防止空鼓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丝网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丝网架;2、热熔胶膜层;3、水溶性膜层;4、耐碱玻纤网格布;5、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古建筑红砖外墙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现场勘查和工作准备:首先工作人员对古建筑物墙体的时代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残缺程度进行勘查;然后绘制该古建筑物墙体的残缺情况和尺寸的测绘图纸、照片、必要的文字说明资料,并完成相关的勘查结果的报告;最后进行人员调配,将加固修复墙体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运输到现场;

b、外墙墙体风化处理:对主楼外墙面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墙面酥碱、风化的程度对墙面进行修补,针对破损深度5.0mm-20mm的墙面采用砖粉修复料进行修复,所述砖粉修复料的强度与原墙面砖块的强度比为50%-100%,针对破损深度大于20mm的墙面采用替换修复;

c、外墙檐口积尘处理:针对主楼檐口处清水砖墙,先采用喷砂物理清洗方法,将积存的污垢从表面去除;其次,对原清水砖墙采用憎水剂对清洗位置进行淋涂;对涂刷涂料位置采取重新喷涂原涂料的方式进行处理;

d、内墙空鼓处理:对于空鼓区域凿除砂浆面层,用与原砂浆面层相同的砂浆材料进行修补,对于面层,采用与周围墙体相同的涂料进行粉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具体步骤为:

(1)针对砖块破损深度5.0mm-20mm的墙面:采用砖粉修复料对破损的墙面进行修补,所述砖粉修复料由外墙面破损严重的砖块磨制的粉末与水硬性水泥调配,具体的,首先通过originalschmidtn/l/nr/lr回弹仪检测需要修补的红砖外墙的红砖强度,选用比红砖强度低的水硬性水泥,然后利用外墙面破损严重的砖块磨制的粉末与水硬性水泥调配砖粉修复料,在水硬性水泥和水按1:2比例混合的水泥砂浆中不断加入外墙面破损严重的砖块磨制的粉末,通过回弹仪测量砂浆强度,直至满足砖粉修复料的强度与原墙面砖块的强度比为50%-100%,以此条件下制备的砖粉修复料进行墙面修补,采用砖粉修复料修复时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砖粉修复料的强度与原墙面砖块的强度比为50%-100%,使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最先风化的应该是后修补的部分,而不是老旧的砖面,同时砖粉修补强调“逐块修补”,而不能大块批平,在修补时要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将每块砖的修补范围控制到最小,尽可能多的露出老的砖面。

(2)针对砖块严重风化、破损严重的墙面(即破损深度大于20mm的墙面):首先将破损地方剔除,仔细清理凹洞砂浆与碎屑,用刷子或雾化水湿润凹洞和替换的同一类型的砖块,当凹洞潮湿时,将砂浆置于凹洞的底部与周边形成砂浆厚层,将砂浆涂于砖块上部将其推入空洞处,直至砂浆从缝隙中挤出,反之,重新加量给凹洞处填浆;

(3)用低标号水泥制备的水泥砂浆对砖缝进行修补,用外墙涂料掺和白水泥拌成膏灰,在砖缝之间做灯芯线;

(4)采用有机硅建筑防水剂对墙面进行憎水处理。有机硅建筑防水剂,其氧离子含量接近于零,其特点为:无腐蚀,防水性能优越,雨水落在憎水剂层上几乎无残留,保持墙面始终处于干燥状态,有效防止霉变和泛碱;透气性好,对墙内潮气的散发无阻碍作用;防潮、防霉效果显著,可保证墙面不长青苔;墙面经过憎水处理,在外界潮湿的环境下可保持室内干燥,能够有效保证保护修缮工作成果的耐久性,有效避免墙面再次受损,延长墙体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的具体步骤为:

(1)选用颗粒坚硬、有棱角、含水量<2%、砂料粒径05mm-1.5mm的砂,以0.3-0.4mpa的工作压力进行喷砂清洗;

(2)将原饰面层凿除,清理墙面基底,涂刷固结胶溶液后,用1:3水泥砂浆补平原饰面层厚度,然后采用外墙腻子批荡三遍,直至覆盖饰面层,打磨平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

a、基层清理,凿除空鼓区域砂浆面层,清除基层表面尘土和其他粘附物,布设与基层表面匹配的钢丝网架,所述钢丝网架内填充水泥砂浆;

b、均匀涂刷1-2遍胶水,用腻子找补不平之处,干后砂平,对基层进行整体刮涂2-3遍腻子,干后砂平;刷底涂料,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刷面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

a、基层清理,凿除空鼓区域砂浆面层,清除基层表面尘土和其他粘附物,布设与基层表面匹配的钢丝网架,所述钢丝网架内填充水泥砂浆;

b、均匀涂刷1-2遍胶水,用腻子找补不平之处,干后砂平,对基层进行整体刮涂2-3遍腻子,干后砂平;刷底涂料,局部复补腻子,干后砂平,刷面涂料。

如图1所示,所述步骤a中的钢丝网架1内部由外之内依次设有热熔胶膜层2、水溶性膜层3、耐碱玻纤网格布4,所述水溶性膜层3和耐碱玻纤网格布4之间填充防水剂粉末和元明粉,防水剂粉末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粉末,防水剂粉末和元明粉之间的混合比例为1:0.6-1.0,所述水泥砂浆5在布设钢丝网架前填充在耐碱玻纤网格布4内部,钢丝网架1外部通过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热熔胶膜层2能够避免外部的水泥砂浆破坏水溶性膜层3,水溶性膜层3与耐碱玻纤网格布4均通过热熔胶膜层2紧密粘贴在钢丝网架1上。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的胶水采用丙烯酸乳液或水溶性建筑胶水加3~5倍水稀释制备。

通过将风化的外墙红砖进行磨粉用于破损轻微的外墙修补,一方面节省材料成本,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古建筑的原真性,同时通过在基层布设钢丝网架1,在钢丝网架1内部依次布设热熔胶膜层2、水溶性膜层3、耐碱玻纤网格布4,热熔胶膜层2能够避免水溶性膜层3在施工过程破损造成气泡空鼓现象,同时热熔胶膜层2能够较好的保证水溶性膜层3与钢丝网架1之间贴合,且水溶性膜层3遇水溶解,使得防水剂粉末和元明粉释放出来形成防水层,进一步加强防水性能,耐碱玻纤网格布4隔绝水泥砂浆5进入水溶性膜层3,同时能够较好的避免水泥砂浆分散脱落基层,能够防止空鼓现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