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5271发布日期:2019-08-03 10:5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愈发的重视,装配式建筑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在我们国家的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装配式建筑中对预制构件的大量使用改善了传统现浇结构的浪费局面,特别是对叠合板的大量使用,既节省了模板的使用,又提高了结构的刚度与整体性。然而,对于叠合板的吊装安装目前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一般叠合板的吊装,需要考虑在安装叠合板的过程中与梁、墙上钢筋相碰,而不得不采取挪动钢筋的方法才能完成吊装安装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先将蜂窝梁钢制构件预埋在预制板上然后在蜂窝梁附近穿插板内横纵配筋,最后现浇上层混凝土完成一个新型叠合板的预制。无需担心吊装过程中与钢筋的碰撞,更加方便了叠合板的安装,且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包括蜂窝梁钢制构件、板上纵向钢筋、板内横向钢筋、预制板,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为半蜂窝梁状,其上为梯形凸起与梯形凹槽交替布置,所述梯形凸起交错左右倾斜,其下部以锯齿形排布并预埋在预制板内部,所述倾斜角度为5-45°,所述预制板内设有板内横向钢筋,预制板上蜂窝梁梯形凹槽中部对应位置铺设有板上纵向钢筋,蜂窝梁钢制构件用作预埋吊件。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角度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与预制板组合结构高度为80mm,预制板的厚度为30mm;板上纵向钢筋和板内横向钢筋布置间距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包括外露钢板和预埋钢板,外露钢板和预埋钢板预制在一起,所述外露钢板的钢板厚度为10mm,预埋钢板的钢板厚度为5mm。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蜂窝梁钢制构件预埋在预制板上并在蜂窝梁钢制构件与预制板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和板内横向钢筋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相邻的两个叠合板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

进一步地,两块相邻的叠合板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间连接钢筋伸入叠合板板内750mm。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叠合板与主梁、次梁连接时,在叠合板与主次梁连接缝处放置板上连接钢筋并延伸到主梁和次梁上,连接钢筋至少进入梁内中线并伸入板内大于1/4跨度,现浇上层混凝土,形成现浇层,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便于两个相邻的叠合板相对搭接。

进一步地,叠合板与主次梁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伸入叠合板板内7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承载力高、施工方便、设计新颖,便于叠合板的安装,同时避免了叠合板在安装过程中与梁、墙等构件发生钢筋碰撞,而不得不采取改变钢筋位置的方法才能完成安装的问题,同时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运输方便,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缩短工时,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板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板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装配式叠合板结构俯视图;

图5是蜂窝梁钢制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两块新型装配式叠合板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7是两块新型装配式叠合板横向连接示意图;

图8是叠合板与主次梁连接示意图;

图9是叠合板与主梁连接示意图;

图10是a处细节图。

图中:1为叠合板;1-1为蜂窝梁钢制构件;1-1-1为外露钢板;1-1-2为预埋钢板;1-2为板上纵向钢筋;1-3为板内横向钢筋;1-4为预制板;2为板间连接钢筋;3为板上连接钢筋;4为主梁;5为次梁;6为梁上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蜂窝梁叠合板(锯齿型)及其与梁安装连接方法,如图1-图10所示,主要包括:叠合板1、板间连接钢筋2、板上连接钢筋3、主梁4、次梁5,梁上连接钢筋6;叠合板1由蜂窝梁钢制构件1-1、板上纵向钢筋1-2、板内横向钢筋1-3、预制板1-4四部分组成;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组合结构高度为80mm,预制板1-4的厚度为30mm;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布置间距为200mm;蜂窝梁钢制构件1-1由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两部分组成,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可以工厂预制在一起,预埋钢板1-1-2预制成蜂窝状并以“锯齿形排布”排布在预埋在预制板1-4内部,预制板1-4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蜂窝梁钢制构件1-1用作预埋吊件;所述将蜂窝梁钢制构件1-1预埋在预制板1-4上并在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1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2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在叠合板1与主梁4、次梁5连接时,在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缝处放置板上连接钢筋3并延伸到主梁4和次梁5上,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6便于两个相邻的叠合板1相对搭接;

所述外露钢板1-1-1的钢板厚度为10mm。预埋钢板1-1-2的钢板厚度为5mm。

所述两块相邻的叠合板1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间连接钢筋2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所述叠合板1与主次梁5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一种新型叠合板预制和梁板间的连接方法,

a.先将蜂窝梁钢制构件1-1预埋在预制板1-4内并在预制板1-4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

b.布置叠合板1内的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

c.相邻的叠合板1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布置板间连接钢筋2并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d.叠合板1与主次梁5连接时布置板间连接钢筋2并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e.叠合板需要绑扎钢筋,连接钢筋至少进入梁内中线并伸入板内大于跨度/4,现浇上层混凝土,形成现浇层。

实施例1:

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及其制备和连接方法,主要包括:叠合板1、板间连接钢筋2、板上连接钢筋3、主梁4、次梁5,梁上连接钢筋6。

叠合板1由蜂窝梁钢制构件1-1、板上纵向钢筋1-2、板内横向钢筋1-3、预制板1-4四部分组成;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为半蜂窝梁状,其上为梯形凸起与梯形凹槽交替布置,将梯形凸起交错左右掰倾斜,倾斜角度为15-20°,其下部以锯齿形排布并预埋在预制板1-4内部,所述将蜂窝梁钢制构件1-1预埋在预制板1-4上并在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的连接处预留穿插叠合板内置钢筋空隙,在预留的空隙中根据设计要求等距离布置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在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相邻的两个叠合板1连接时在两块叠合板1连接处放置板间连接钢筋2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在叠合板1与主梁4、次梁5连接时,在叠合板1与主次梁连接缝处放置板上连接钢筋3并延伸到主梁4和次梁5上,最后现浇混凝土保护层,主梁上预留梁上连接钢筋6便于两个相邻的叠合板1相对搭接;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与预制板1-4组合结构高度为80mm,预制板1-4的厚度为30mm。所述叠合板1内布置的板上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布置间距为200mm。

所述蜂窝梁钢制构件1-1由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两部分组成,外露钢板1-1-1和预埋钢板1-1-2可以工厂预制在一起,预埋钢板1-1-2预制成蜂窝状并以“锯齿形排布”排布在预埋在预制板1-4内部,预制板1-4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所述外露钢板1-1-1的钢板厚度为10mm。预埋钢板1-1-2的钢板厚度为5mm。所述两块相邻的叠合板1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间连接钢筋2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所述叠合板1与主次梁5连接时起搭接作用的板上连接钢筋3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所述叠合板1悬吊运输时外露钢板1-1-1可以做为悬吊着力点。

所述的一种锯齿型蜂窝梁叠合板的连接方法:

a.先将蜂窝梁钢制构件1-1预埋在预制板1-4内并在预制板1-4下留一层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

b.布置叠合板1内的纵向钢筋1-2和板内横向钢筋1-3;

c.相邻的叠合板1横向连接或者是纵向连接时布置板间连接钢筋2并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d.叠合板1与主次梁5连接时布置板间连接钢筋2并伸入叠合板1板内750mm。

e.叠合板需要绑扎钢筋,连接钢筋至少进入梁内中线并伸入板内大于跨度/4,现浇上层混凝土,形成现浇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