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5757发布日期:2019-08-10 00:2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大规模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建筑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多、人力成本高、污水多、费时、耗能等缺点逐渐显现。现有的建筑行业要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需要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具有节能、节水、节人工、生产效率高、产品可靠性高等优点。所以现有的建筑行业需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对于现有建筑行业中的装备以及生产工艺要求更高,特别是是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网片高效化和智能化需要更高的要求。

非承重墙指在建筑物中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墙体,是次要的承重构件,但同时也是承重墙非常重要的支撑部位。目前针对非承重墙保温技术,大多数采用粘贴钉挂的方式与墙体连接,表面做3-10mm厚的砂浆保护层,实践证明,该技术中的保温层及保护层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使用周期较短时间内普遍出现开裂、脱落现象,影响了保温效果和使用年限。保温层多采用聚苯板属可燃性材料,施工期间外露时间长,保护较薄,易受破坏而长期裸漏,遇明火极易引起火灾;也有采用夹心保温技术,但是现有的夹心保温板施工工艺复杂,难度大,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温效果好的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中间后浇空腔层、保温层、外叶板,在内叶板及外叶板上对应开设有洞口,所述中间后浇空腔层设有中间钢筋网片,所述中间钢筋网片通过桁架钢筋与内叶板相连,所述内叶板、保温层及外叶板通过冷热断桥连接件连接,在上位于洞口的上方预埋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位于中间后浇空腔层及内叶板处,构成叠合连梁。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钢筋骨架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与中间钢筋网片和内叶板的钢筋网片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洞口的拐角处还设有洞口加强筋,所述洞口加强筋呈倾斜设置,位于洞口上部的洞口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钢筋骨架和桁架钢筋,位于洞口下部的洞口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列桁架钢筋。

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内叶板:依次放置边模及洞口边模、刷脱模剂、布置垫条、放置内叶板钢筋网片、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放置在洞口边模的上方,钢筋骨架的一侧两端分别与内叶板钢筋网片固定连接,再放置桁架钢筋,使桁架钢筋与内叶板钢筋网片可靠连接,浇筑混凝土;再放置中间钢筋网片,使中间钢筋网片与桁架钢筋及钢筋骨架可靠连接;

(2)制作外叶板:依次放置边模及洞口边模、刷脱模剂、布置垫条、放置外叶板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布置保温板;

(3)将内叶板翻转180度压在刚铺设保温板的外叶板上、进行养护、脱模处理。

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布置冷热断桥连接件,所述冷热断桥连接件与模台垂直设置,翻转内叶板时使冷热断桥连接件穿过保温层及外叶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再布置冷热断桥连接件,翻转内叶板时使冷热断桥连接件穿过保温层及外叶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边模还包括钢筋骨架边模,钢筋骨架边模包括边模本体,沿边模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槽口,每个槽口内嵌置左右对称的两个密封条,两个密封条的内侧面相互接触形成两个工作面;两个密封条的外侧面均分别与边模本体固定相连;钢筋骨架伸出端插入两个工作面之间,且钢筋外壁与两个工作面压紧。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边模本体包括两个面板,以及设于两个面板之间的夹层,三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密封条的外沿与边模本体的夹层相连,且各密封条与夹层形成整体。

按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密封条的接触面也可为锯齿面或波纹面,所述槽口为齿型构造。

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包括一种用于生产钢筋骨架的模板,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于装配平台上;所述边模本体安装于基座的一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若干用于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空心的凸台、磁吸块和提拉杆,所述凸台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磁吸块设于凸台内,磁吸块与提拉杆相连,提拉杆的上端穿出凸台顶部;所述基座开设有与磁吸块相适配的定位孔,磁吸块穿过基座的定位孔后吸附于操作平台上。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非承重墙体为在生产线上完成的预制件,避免了传统墙体工艺的支模、拆模、水泥砂浆凝结时间长的问题,节约了施工工期,形成的水泥金属网免拆模板,不需要再作墙体内外抹灰,且由于内叶板面积小于外叶板,先生产内叶板再生产外叶板,保证了墙板容易拆模;

(2)本发明的墙板包括内、外墙板和中间的保温板,其三层板体是在同一生产线上布料生产,且三个板块之间是在生产线上通过冷热断桥连接件连接,其墙板的混凝土与钢筋网片、以及与保温板良好结合,克服了传统二次抹灰容易形成空鼓、裂缝的质量通病,并可一次性达到国家强制性保温节能要求,无需外加保温隔热材料和二次施工程;

(3)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将冷热断桥连接件先设置在内叶板上,再将内叶板翻转180度压在刚铺设保温板的外叶板上,可以避免冷热断桥连接件与钢筋桁架钢筋之间的碰撞,能保证连接件的质量;

(4)本发明设计的密封条卡合钢筋骨架出筋部分,利用密封条的弹力作用实现钢筋外壁与密封条之间的密封,有效避免预制件灌浆过程中漏浆;当预制件凝固后进行拆模时,无需将密封条由边模本体上拆卸下来,直接对预制件进行拆模脱模即可;再次浇筑生产时,无需再进行密封条与边模本体的安装,直接利用边模进行装模浇筑生产即可,简化了装拆模的过程,减少安装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本发明中的钢筋骨架边模设计定位结构,利用磁力作用将整个模板结构固定于操作平台上,施工方便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位于洞口上方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位于洞口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位于洞口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钢筋骨架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钢筋骨架边模在生产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板2、中间后浇空腔层、保温层9、外叶板1,在内叶板2及外叶板1上对应开设有洞口3,所述中间后浇空腔层设有中间钢筋网片12,所述中间钢筋网片12通过桁架钢筋5与内叶板2相连,所述内叶板2、保温层9及外叶板1通过冷热断桥连接件13连接,在上位于洞口的上方预埋有钢筋骨架6,所述钢筋骨架6位于中间后浇空腔层及内叶板处,构成叠合连梁。

具体的,所述钢筋骨架6的两端部的两侧分别与中间钢筋网片12和内叶板的钢筋网片11相连。

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强度的稳定性能,在洞口的拐角处还设有洞口加强筋4,所述洞口加强筋4呈倾斜设置,位于洞口上部的洞口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钢筋骨架6和桁架钢筋5,位于洞口下部的洞口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列桁架钢筋5。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内叶板2:依次放置边模及洞口边模、刷脱模剂、布置垫条、放置内叶板钢筋网片11(位于洞口的两侧并延伸至洞口两侧的上方)、钢筋骨架6,所述钢筋骨架6放置在洞口边模的上方,钢筋骨架6的一侧两端分别与内叶板钢筋网片11固定连接,再放置桁架钢筋5(位于洞口的两侧),使桁架钢筋5与内叶板钢筋网片11可靠连接,布置冷热断桥连接件13,此时冷热断桥连接件13与模台保持垂直,浇筑混凝土;再布置中间钢筋网片12,使中间钢筋网片12与桁架钢筋5及钢筋骨架6可靠连接,进养护窑养护;

(2)制作外叶板2:依次放置边模及洞口边模、刷脱模剂、布置垫条、放置外叶板钢筋网片(位于洞口的两侧及洞口上方)、浇筑混凝土、布置保温板9;

(3)将养护好的内叶板2翻转180度压在刚铺设保温板的外叶板上,此时的冷热断桥连接件13穿过保温层(保温层上设有便于冷热断桥连接件穿过的孔)及刚浇筑的外叶板混凝土层,再进行养护、脱模处理。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边模还包括钢筋骨架边模,如图5-6所示,其包括边模本体14,沿边模本体14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若干槽口,每个槽口内嵌置左右对称的两个密封条15,两个密封条15的内侧面相互接触形成两个工作面;两个密封条15的外侧面均分别与边模本体14固定相连;钢筋骨架23(也即图1中的叠合梁的钢筋骨架6)伸出端插入两个工作面之间,且钢筋骨架23外壁与两个工作面压紧。

本发明中,所述边模本体14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两个面板16,以及设于两个面板16之间的夹层22,三者之间通过螺栓17固定(螺栓17依次穿过面板16、夹层22、面板16后与铆钉18配合);所述密封条15的外沿与边模本体14的夹层22相连,且各密封条15与夹层22形成整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15与夹层2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橡胶材料。

本发明中,两个密封条15的接触面为平面,便于钢筋骨架23出筋。两个密封条15的接触面也可为锯齿面或波纹面,更有利于密封,防止灌浆时漏浆。

本发明中,所述槽口为齿型结构,相邻两个槽口内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调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钢筋骨架的模板,如图7-8所示,包括基座19和如上所述的边模,所述基座19固定于装配平台上;所述边模本体14安装于基座19的一侧。

优选地,沿基座1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若干用于定位结构,具体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空心的凸台20、磁吸块和提拉杆21,所述凸台20固定于基座19上,所述磁吸块设于凸台20内部,所述磁吸块与提拉杆21相连,提拉杆21的上端穿出凸台20顶部;所述基座19开设有与磁吸块相适配的定位孔,磁吸块穿过基座19的定位孔后吸附于操作平台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杆21为变径杆,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提拉杆21的上端设有便于操作的圆盘;磁吸块设于凸台内部,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中的钢筋骨架边模利用定位结构将所述模板固定于模台上;绑扎钢筋骨架23,钢筋骨架23伸出部分自两个工作面分界处上口下压,压至两个工作面的下部,此时两个工作面的下部在弹力作用下分别与钢筋骨架23表面贴紧,包覆钢筋骨架23;两个工作面的上部在回弹力作用下相互压紧贴合,如图8所示,这种整体密封式结构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漏浆,密封效果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带洞口的夹心保温非承重墙板的构造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产工艺,主要体现在冷热断桥连接件的放置顺序,本实施例的连接件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后,再布置冷热断桥连接件,翻转内叶板时使冷热断桥连接件穿过保温层及外叶板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