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3192发布日期:2019-09-21 02:0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钢筋网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基础应用广泛,而在钢筋网片安装时,只能单侧用钢筋拉钩控制间距,如果两层钢筋网片间隙过小,向外撑的过程中,钢筋拉钩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调整装置,即可保证钢筋网片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正确,也能保证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要求,是土建专业一直困扰的技术问题。

目前,为保证混凝土两层钢筋网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向外(靠近模板方向)挤压,设计中会加设S形拉钩,矩形或梅花状布置,而在安装过称中,尤其是在地下结构施工中,两层钢筋网片很难保证钢筋间距,向外扩张可以用拉钩控制住,如果向内倾斜,就需要将钢筋网片借助外力向外调整。在现有技术中,钢筋网片与模板之间采用混凝土垫块,垫块安装采用人力撬动安装,对于钢筋直径较粗的很难就位,力度过大造成模板变形,需要反复调整才能到位,施工效率低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生产成本高。同时,对于钢筋直径较粗的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很难控制,如果借助外力强行施工,很容易造成模板变形,混凝土垫块压碎等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严重,质量难以控制,从而造成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等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适应于各种剪力墙及水池施工用钢筋网片的宽度或高度的专用调整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安全可靠,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包括第一卡件、第二卡件和丝杠,所述第一卡件上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卡件下端设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件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丝杠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丝杠一端;所述第二卡件上端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卡件下端设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件通过所述螺纹通孔贯穿所述丝杠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丝杠另一端;所述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二卡头的轴线同向并行设置且与所述丝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二卡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二卡头轴心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卡件可随所述丝杠的旋转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卡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二卡头均设有一端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开口方向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C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头周缘形状与所述卡槽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孔与所述丝杠之间设有轴套。

进一步的,在所述轴套两端均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卡件两侧,所述第一卡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杠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丝杆靠近所述第二卡件一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丝杆并行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手柄一端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丝杆靠近所述第二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垂直于所述丝杆设置。

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调整装置,步骤包括:

S1:先确定左侧钢筋网片到左侧模板的距离,再调整所述第一卡件到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端头的距离,并使所述第一卡件到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端头的距离小于左侧钢筋网片到左侧模板的距离,再旋转所述螺母对所述第一卡件进行锁定;

S2:将所述第一卡头卡固在被左侧钢筋网片的主筋上;

S3:摇动所述手柄使所述第二卡件靠近右侧钢筋网片的主筋上,并使所述第二卡头卡固在右侧钢筋网片的主筋上;

S4:再次顺时针摇动所述手柄,使所述第二卡头带动右侧钢筋网片的主筋远离所述第一卡件的方向移动;或逆时针摇动所述手柄,使所述第二卡头带动右侧钢筋网片的主筋靠近所述第一卡件的方向移动,以达到目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调整装置适应于各种剪力墙及水池施工用钢筋网片的宽度或高度的调整,操作简单,且拆装方便,实用性强,对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网绑扎使用灵活,给后续模板支护起到了缩短操作时间的目的,安全可靠,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卡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卡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卡件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卡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与钢筋网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卡件 101、通孔 102、第一卡头

102a、卡槽 102b、卡槽 2、第二卡件

201、螺纹通孔 202、第二卡头 202a、卡槽

3、丝杆 4、手柄 5、连杆

6、轴套 7、螺母 8、钢筋网片

801、主筋 802、副筋 9、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卡件1、第二卡件2、丝杠3和手柄4。其中,丝杠3为通长丝扣,长度可根据实际相邻两个钢筋网片8的间距来确定,第一卡件1设置在丝杠3的一端,在丝杠3的另一端设有垂直设置的连杆5,连杆5的两端分别与丝杠3和手柄4连接,第二卡件2设置在丝杠3上,位于第一卡件1和连杆5之间,连杆5分别与丝杠3和手柄4焊接固定连接,手柄4与丝杠3并行设置,也即是说手柄4与连杆5垂直设置,便于人员操作手柄以控制丝杠,以达到旋转的目的。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第一卡件1的上端设置一个带有通孔101的圆形钢板,下端设有第一卡头102,在螺母与第一卡头102之间设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也是由钢板制成,带有通孔101的圆形钢板和第一卡头102分别焊接固定在连接杆两端头。第一卡件1通过通孔101贯穿丝杠3设置,在通孔101与丝杠3之间还设有一轴套6,轴套6可以在丝杠3上滑动,通孔101的一端设有止推台(图省略),轴套6对止推台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卡簧槽,将轴套6安装在第一卡件1上,使第一卡件1只能旋转,不得横向移动,这一配合方式为本领域常见的结构,在此省略。在轴套6的两端均设有螺母7,螺母7对称设置在第一卡件1的两侧,第一卡件1通过螺母7与丝杠3配合使其固定安装在丝杠3上的轴套6上。轴套6的厚度D1应大于第一卡头102的厚度D2尺寸2-5mm,目的是使第一卡头102在沿丝杠3的轴线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避免在丝杆3在旋转时第一卡头102转动受影响,操作简单,且拆装方便,实用性强,使操作安全可控。

第一卡件1上的第一卡头102中设有一端开口的卡槽102a,卡槽102a的开口方向朝下设置,卡槽102a的内径最大尺寸可根据本工程中的最大钢筋直径确定。第一卡头102中的卡槽102a可以为C型结构,如图4所示,这一结构中的开口宽度,不大于卡槽102a的内部直径,目的是防止钢筋网片8中的主筋801或副筋802从卡槽102a的开口处打滑或卡接不稳,不能完全覆盖钢筋网片8中的钢筋。也可以为U型结构的卡槽102b,如图5所示,这一结构中卡槽102b的高度需大于卡槽102b的内部半径且小于其直径,过小无法稳固钢筋网片8中的钢筋,过大会导致安装或拆卸时间延长,影响施工效率。同时,第一卡头102的周缘形状与卡槽的结构形状一样,均为C型结构或U型结构。无论是C型结构或U型结构的卡槽,均可卡爪住钢筋网片8中的主筋801或副筋802。

如图6-7,第二卡件2的上端设有一带有螺纹通孔201的螺母,第二卡件2的下端设有第二卡头202,中间设有连接杆,螺母与第二卡头202均焊接在连接杆两端头。螺母与第二卡件2通过螺纹通孔201贯穿丝杠3设置,并位于第一卡件1和连杆5之间,螺纹通孔201与丝杠3相适配,通过螺纹通孔201与丝杠3配合,第二卡件2可随丝杠3的旋转而靠近或远离第一卡件1,以调整第一卡头102和第二卡头202之间的中心距离。具体地,第一卡头102与第二卡头202的轴线同向并行设置且与丝杆3垂直设置,如图2所示,目的是可同向同步卡爪钢筋网片8上的主筋801或副筋802。第一卡头102与第二卡头202的结构相同,第一卡头102与第二卡头202的轴心位于同一高度,同时,在第二卡头202上设有卡槽202a,卡槽202a的结构与卡槽102a的结构相同,可以为C型结构也可以为U型结构,设计原则与卡槽102a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卡槽202a与卡槽102a均为同一类型结构,即,若卡槽202a与卡槽102a为C型结构,相应地,第二卡头202与第一卡头102也为C型结构;若卡槽202a与卡槽102a为U型结构,相应地,第二卡头202与第一卡头102也为U型结构。这一设置目的是保证两侧卡槽对钢筋网片8中的钢筋卡固的平稳度,同时保证调整位置前后的一致性。对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网绑扎使用灵活,给后续模板支护起到了缩短操作时间的目的,安全可靠,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设计的调整装置,主要是利用以第一卡件1为固定支点,第二卡件2中的螺纹通孔201相对于丝杆3可旋转,进而可调整第一卡件1到第二卡件2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如图7所示,钢筋网片8是由若干横向设置的主筋801和竖直设置的副筋802扎捆而成,相邻钢筋网片8与其相应的外部模板9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卡头102和第二卡头202来与相邻钢筋网片8上的同一方向的主筋801或副筋802配合,以调整相邻钢筋网片8中的宽度或高度,以达到锁紧的目的。本装置制作简单,便携且操作灵活,占用空间小,拆卸和周转均方便,安全可控。所有部件的制作均为常用结构,制作成本低;同时制作多个调整装置同时组合使用,尤其适用于大型板墙或剪力墙。无需多人配合使用,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对钢筋网片8的调整,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模板9的浪费,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一种钢筋网片用调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调整装置,步骤包括:

S1:先确定左侧钢筋网片8到左侧模板9的距离,再调整第一卡件1到丝杆3远离手柄4的一侧端头的距离,并使第一卡件1到丝杆3远离手柄4的一侧端头的距离小于左侧钢筋网片8到左侧模板9的距离,再旋转螺母7对第一卡件1进行锁定,如图7所示。

S2:将第一卡头102卡固在被左侧钢筋网片8的主筋801上。

S3:摇动手柄4使第二卡件2靠近右侧钢筋网片8的主筋801上,并使第二卡头202卡固在右侧钢筋网片8的主筋801上,此时相邻钢筋网片8上主筋801之间的距离为W。

S4:再次顺时针摇动手柄4,使第二卡头202带动右侧钢筋网片8的主筋801远离第一卡件1的方向移动,以达到目的位置。也即是说,顺时针摇动手柄4,可增加相邻钢筋网片8上主筋801之间距离W的尺寸。

或逆时针摇动手柄4,使第二卡头202带动右侧钢筋网片8的主筋801靠近第一卡件1的方向移动,以达到目的位置。也即是说,逆时针摇动手柄4,可缩小相邻钢筋网片8上主筋801之间距离W的尺寸。

本装置可以快速调整相邻两钢筋网片8之间的距离并加以固定,在保证设置在相邻模板9之间的宽度的条件下,调整相邻钢筋网片8之间的间距达到了规范要求。

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调整装置适应于各种剪力墙及水池施工用钢筋网片的宽度或高度的调整,可以快速调整相邻两钢筋网片之间的距离并加以固定,在保证设置在相邻模板之间的宽度的条件下,调整相邻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达到了规范要求。本装置制作简单,便携且操作灵活,占用空间小,拆卸和周转均方便,安全可控。所有部件的制作均为常用结构,制作成本低;同时制作多个调整装置同时组合使用,尤其适用于大型板墙或剪力墙。无需多人配合使用,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对钢筋网片的调整,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模板的浪费,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