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游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0745发布日期:2019-11-20 00:5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旅游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旅游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旅游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为人们外出旅游的常备用品,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在野外休息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帐篷包括支架及套设在支架上的篷布,使用时需要先将支架撑起,然后将篷布固定连接至支架。有些帐篷的篷布已经预先连接在支架上,直接撑起支架即可。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帐篷的支架一种是采用整体结构,这种设计使得帐篷在收纳时很占用地方,不便携带;另一种是采用可拆卸结构,但是这种设计在安装时又需要将支架分步的安装和拆卸,很耗费时间和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旅游帐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帐篷不便收纳和携带、拆卸和安装耗时耗力的问题。

一种旅游帐篷,包括篷布和支架,还包括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提拉绳,所述支架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的支杆、支撑块、动力箱和设置在所述动力箱内的驱动装置,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动力箱的周侧均匀布置;

所述篷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内侧;

所述动力箱上设置有连接块;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铰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v字形结构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脱离,所述第一支撑杆可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并向内收拢;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所述第一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向外扩张转动;

所述支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支杆与所述支撑块的铰接点的下方,所述支杆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杆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脱离,所述支杆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块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方向转动;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杆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块上,所述第二限位块限制所述支杆朝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连接块的铰接点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杆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相脱离,所述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块朝向远离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方向转动;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相抵触,所述第三限位块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提拉绳的一端,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提升所述提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上拉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方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杆朝向靠近所述第三限位块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拉绳上拉时,带动所述支撑块上移并带动所述支杆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撑块上。

更优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绕线轮,所述电机驱动连接至所述绕线轮,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绕线轮,所述绕线轮转动时,提升所述提拉绳。

更优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连接至所述提拉绳。

更优地,所述篷布包括位于外层的防水透气膜和位于内层的保温膜,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所述保温膜之间可拆卸连接。

更优地,所述防水透气膜与所述保温膜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更优地,所述篷布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

更优地,所述篷布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旅游帐篷,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铰接,第二支撑杆与连接块铰接,支杆与第二支撑杆以及支撑块铰接,均采用铰接的方式可以方便地对整个支架进行收纳,由于篷布方便进行折叠变形,因此收纳后占用面积小;由于采用铰接的方式,相关的部件都是连接在一起,因此便于收纳的同时,也不会导致零部件数量的增加,避免了由于拆卸后导致零部件容易丢失的问题;通过驱动装置提升提拉绳,提拉绳带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上移,第一拉绳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向外扩张,而由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的限位作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扩张到一定位置不会继续扩张,呈展开状态,而第二拉绳上拉时,带动支撑块上移,支撑块带动支杆运动,支杆抵靠在第二限位块上,不会继续翻转从而对第二支撑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旅游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图8中e-e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f-f剖视图;

图11为图1中篷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篷布,11、防水透气膜,12、保温膜,20、支架,21、第一支撑杆,211、第一通道,22、第二支撑杆,221、第一限位块,222、第二通道,23、支杆,24、支撑块,241、第二限位块,25、动力箱,251、第三限位块,252、让位孔,253、连接块,40、电机,41、绕线轮,42、第一拉绳,43、第二拉绳,44、提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旅游帐篷,包括篷布10和支架20,还包括第一拉绳42、第二拉绳43和提拉绳44,支架20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21、与第一支撑杆21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杆22、与第一支撑杆21一一对应的支杆23、支撑块24、动力箱25和设置在动力箱25内的驱动装置,若干第一支撑杆21沿动力箱25的周侧均匀布置;

篷布10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20的内侧;

动力箱25上设置有连接块253,动力箱的下部开设有让位孔252,用于第一拉绳42、第二拉绳43和提拉绳44穿过;

如图2、图6至图9所示,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22的一端相铰接,第二支撑杆22与第一支撑杆21的铰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21,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呈v字形结构布置,第一支撑杆21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支撑杆21与第一限位块221相脱离,第一支撑杆21可相对第二支撑杆22转动并向内收拢;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支撑杆21抵靠在第一限位块221上,第一限位块221限制第一支撑杆21相对第二支撑杆22向外扩张转动;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杆23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22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块24上,支撑块2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41,第二限位块241位于支杆23与支撑块24的铰接点的下方,支杆23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支杆23与第二限位块241相脱离,支杆23能够相对支撑块24朝向远离第二限位块241的方向转动;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支杆23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41上,第二限位块241限制支杆23朝向靠近第二限位块241的方向转动;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杆22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块253上,连接块253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251,第三限位块251位于第二支撑杆22与连接块253的铰接点的上方,第二支撑杆22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支撑杆22与第三限位块251相脱离,第二支撑杆22能够相对连接块253朝向远离第三限位块251的方向转动;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支撑杆22与第三限位块251相抵触,第三限位块251限制第二支撑杆22朝向第三限位块251的方向转动;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拉绳4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杆21上,第二拉绳43的一端连接在支撑块24上,第一拉绳42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绳4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提拉绳44的一端,驱动装置用于提升提拉绳44;第一拉绳42上拉时,带动第一支撑杆21朝向靠近第一限位块221的方向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杆22朝向靠近第三限位块251的方向转动;第二拉绳43上拉时,带动支撑块24上移并带动支杆23抵靠在第二支撑块24上。

具体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0和绕线轮41,电机40驱动连接至绕线轮41,提拉绳4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绕线轮41,绕线轮41转动时,提升提拉绳44。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21上开设有第一通道211,第二支撑杆22上开设有第二通道222,连接块253上开设有第三通道,第一拉绳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通道211内,第一拉绳4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道222和第三通道连接至提拉绳44。

进一步地,篷布10包括位于外层的防水透气膜11和位于内层的保温膜12,防水透气膜11与保温膜12之间可拆卸连接。当野外使用时,在活动时,往往需要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而在休息时,需要较好的保暖性。而现有技术中的篷布10很难兼顾两者。在需要高透气性时,将保温膜12撕下,通过防水透气膜11,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同时可以防止野外的露水或雨水等渗入帐篷内,而当休息时,可以将保温膜12连接至防水透气膜11,实现较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防水透气膜11与保温膜12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进一步地,篷布10与支架20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篷布10与支架2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需要撑开帐篷时,启动电机40,电机40转动带动绕线轮41转动,而绕线轮41转动时,提拉绳44绕设在绕线轮41上,实现提拉绳44的缩短也即提拉绳44下端上移,提拉绳44上移时会同时带动第一拉绳42和第二拉绳43上移,第一拉绳42上移时,会拉动第一支撑杆21,第一支撑杆21相对第二支撑杆22转动,当转动至第一支撑杆21抵靠在第一限位块221上时,第一支撑杆21带动第二支撑杆22转动,而第二支撑杆22转动至抵靠在第三限位块251上时,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均不会继续转动,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呈张开状态,而第二拉绳43上移时,带动支撑块24上移,由于支杆23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22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块24上,因此支杆23会相对转动从而抵靠在第二限位块241上,对第二支撑杆22形成支撑,增强结构强度。待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全部张开即可停止电机40,由于其运动行程是相对固定的,也可以通过控制电机40转数来实现自动停止。

当需要收纳时,只需控制电机40翻转,使提拉绳44放松,第一拉绳42和第二拉绳43向下放设余量,支撑块24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此时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均可向内靠拢转动,从而实现折叠收纳。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