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立柱结构、受力计算步骤及其布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1418发布日期:2020-01-10 21:04阅读:1727来源:国知局
后浇带的立柱结构、受力计算步骤及其布置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的立柱结构、受力计算步骤及其布置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后浇带施工工艺中,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必须得将后浇带两侧的支撑体系及模板材料留到结构主体封顶后浇带浇筑完毕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拆除,造成了极大的材料及料具积压,增加了项目成本压力。

然而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过后就已经能够承受自身的自重,在进行合理的支撑设计后完全能够将大量的料具提前拆除,极大提高了项目周转率,因此迫需发明一种合理的支撑设计提高了项目周转率的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理简单、提高支撑柱以及模板材料的周转率的一种后浇带的立柱结构、受力计算步骤及其布置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浇带的立柱布置工艺,

步骤一:后浇带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支撑柱,而且支撑柱的间距不大于4m,垂直度误差小于1%;

步骤二:将立柱设置在结构板下方的框架梁上,立柱往上支撑结构板;

步骤三:待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将支撑柱拆除。

通过上述步骤,在将立柱设置在结构板下方的框架梁上,立柱往上支撑结构板,当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过后就已经能够承受自身的自重,因此此时将支撑柱提前拆除,极大提高了项目周转率,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节省项目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一种后浇带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直径200mm的c30混凝土圆柱,其内部配筋为4根hrb335螺纹钢,箍筋间距为300mm。

一种后浇带的立柱结构的受力计算步骤,

步骤一:取最不利因素下计算出立柱的轴向力;

步骤二:依据c30混凝土圆柱进行查表,获取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c30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计算出立柱的轴心受压荷载;

步骤三:在不考虑风荷载的情况下,通过立柱的稳定性计算公式计算出立柱的受压强度计算值与立柱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进行对比,判断立柱的稳定性。通过计算出立柱的轴向力、立柱的轴心受压荷载、立柱的受压强度计算值从而计算出立柱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安全性。

作为更具体方案,所述结构板、立柱和支撑柱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受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在将立柱设置在结构板下方的框架梁上,立柱往上支撑结构板,当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过后就已经能够承受自身的自重,因此此时将支撑柱提前拆除,极大提高了项目周转率,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节省项目成本。

本发明,通过计算出立柱的轴向力、立柱的轴心受压荷载、立柱的受压强度计算值从而计算出立柱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立柱设置在结构板下方的框架梁示意图。

图2为部分车库的立柱分布图。

图3为图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3所示,车库顶板悬挑长度为4m,跨度为8m,按连接板计算,取16m两跨度作为计算单元。

步骤一:后浇带1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支撑柱2,而且支撑柱2为2.5m,垂直度误差小于1%;

步骤二:将立柱3设置在结构板4下方的框架梁5上,立柱3往上支撑结构板4;

步骤三:待后浇带1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将支撑柱2拆除。

而且,所述结构板4、立柱3和支撑柱2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受力。

所述立柱3为直径200mm的c30混凝土圆柱,其内部配筋为4根hrb335螺纹钢,箍筋间距为300mm。

所述结构板4将重力传递给框架梁5,框架梁5将重力传递给立柱3,因此需要验算立柱3的稳定性和轴心受压荷载。

步骤一:取最不利因素下计算出立柱3的轴向力。

通过计算立柱3自重为:4*2*0.3*2.5*2=12t=120kn(取最不利因素下计算),因此每根立柱3可以承受120kn的轴向力。

步骤二:依据c30混凝土圆柱进行查表,获取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c30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计算出立柱3的轴心受压荷载。

通过查表,获取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n/mm,c30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1n/mm,采用c30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14.3n/mm计算出立柱3的轴心受压荷载。

通过计算轴心受压荷载n=14.3*3.14*1002=449020n/mm2=449.02mpa

满足设计要求,而且由于荷载远远达不到c30砼强度的破坏条件,因此不考虑进行承载力破坏验算。

立柱3的稳定性验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0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i/a=√4906250/31400=1.25cm

i——惯性矩i=πr4/64=3.14*1004/64=4906250

a——立杆净截面面积,a=314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248cm3;

[f]——混凝土立柱3抗压强度设计值,[f]=449.02n/mm2;

l0——计算长度,取1*4.3=4.3m;

λ——由长细比,为4300/12.5=344;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d查表得到0.65;

经计算得到σ=4490200/(0.65×314)=220n/mm2;

因此σ=220n/mm2≤449.02n/mm2;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受力计算符合要求!此工艺关键点在于,一定要遵循“三同时”制度,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受力。

禁止先拆后顶现象发生,另外设计此支撑柱2时,一定要控制好间距(不能大于2.5m)和垂直度(不能超过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