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网布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6983发布日期:2020-02-11 13:2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双层网布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网布保温板。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各种材料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巨大,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施工环保要求以及装配式建筑对于新型外墙保温材料的需求,对于传统的外墙保温材料也提出了升级换代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外墙保温板一般包括保温层和混凝土层,保温层和混凝土层内部贯穿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钢丝网支撑骨架既支撑保温层和混凝土层,同时又能将保温层和混凝土层形成连接,钢丝网支撑骨架上设有腹丝,腹丝外漏在保温层一侧,在外墙施工时,外漏在保温层一侧的腹丝会与混凝土形成附着连接,将外墙保温板附着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上,起到保温和防护的作用。

专利号为cn201820443880.3的一种钢丝网架复合外墙保温板,由于在保温层和混凝土层内部贯穿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钢丝网支撑骨架还设有腹丝,腹丝另一端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的腹丝与保温层的外表面垂直布置或者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的腹丝与保温层的外表面形成一定角度布置,解决了现有的外墙保温板厚度单薄,混凝土层抗剪切能力差,外墙保温板质量寿命短,钢丝网支撑骨架与保温层和混凝土层之间的贯穿紧固力差,外墙保温板的保温性能差,外墙保温板整体刚度差,外墙保温板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和折断的技术问题。但随着建筑施工要求的提高,现有的保温板抗剪能力差、强度低、容易塌边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极大的限制了建筑保温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保温板抗剪能力差、强度低、容易塌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剪能力强、强度大、不会发生塌边现象的双层网布保温板。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网布保温板,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一侧设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混凝土层内平行设有两层网格布,钢丝网支撑骨架上设有腹丝,腹丝一端与钢丝网支撑骨架搭接连接,腹丝另一端穿过保温层外露在保温层外部。

优选的,网格布采用耐碱玻纤网。

优选的,耐碱玻纤网在混凝土层中设有两层,第一层耐碱玻纤网设在混凝土厚15mm-30mm处,第二层所述耐碱玻纤网与所述第一层耐碱玻纤网间隔20mm-35mm。

优选的,腹丝采用镀锌铁丝或不锈钢丝材质。

优选的,钢丝网支撑骨架包括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交错连接于混凝土层内部,腹丝一端与钢丝网支撑骨架的横向支撑钢丝或纵向支撑钢丝搭接连接,腹丝另一端穿过保温层外露在保温层外部并与保温层外表面形成夹角。

优选的,夹角角度为30°-60°。

优选地,钢丝网支撑骨架上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中,横向支撑钢丝为上下弯折分布。

优选地,钢丝网支撑骨架上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中,横向支撑钢丝为上下波浪形分布。

优选地,腹丝为波浪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一侧设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内部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混凝土层内平行设有两层网格布,增强了保温板的强度,避免了塌边现象的出现,避免了保温板开裂,极大地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2)网格布采用耐碱玻纤网,改善了保温板的机械强度,保证饰面层的抗力连续性,分散面层的收缩压力和保温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可以有效抵抗自然界温、湿度变化及意外撞击所引起的面层开裂;

(3)耐碱玻纤网在混凝土层中设有两层,第一层耐碱玻纤网设在混凝土厚30mm处,第二次耐碱玻纤网与第一层耐碱玻纤网间隔20mm,充分保证了混凝土层的机械强度,经试验验证,两层网格布间隔20mm既能有效保证保温板的机械强度,还不会因为距离太近给施工造成影响;

(4)腹丝一端支撑骨架的横向支撑钢丝或纵向支撑钢丝搭接连接,腹丝另一端穿过保温层外露在保温层外部并与保温层外表面形成夹角,夹角角度为30°-60°,在保证保温板抗拉及剪切强度的前提下,增强混凝土和保温层之间的贯穿紧固力强,还可以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变形或撕裂;

(5)横向支撑钢丝为上下弯折分布或横向支撑钢丝为上下波浪形分布,这样会延长横向支撑钢丝贯穿在混凝土层中的长度,会进一步改善横向支撑钢丝对于混凝土层的支撑力,改善横向支撑钢丝对混凝土层支撑力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层的受力模型;

(6)横向支撑钢丝和腹丝的波浪形设计,可以有效分解和承载混凝土层内部产生持续向外膨胀的剪切应力,提高整体外墙保温板的承载性能,在搬运过程中避免了板材受损开裂,质量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单层网格布结构的保温板结构示意图,为现有技术;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混凝土层;2.保温层;3.腹丝;4.钢丝网支撑骨架;4.1.横向支撑钢丝;4.2.纵向支撑钢丝;5.第一层耐碱玻纤网;6.第二层耐碱玻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为单层网格布结构的保温板,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一侧设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混凝土层内部贯穿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钢丝网支撑骨架包括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交错连接,钢丝网支撑骨架还设有腹丝,腹丝一端与横向支撑钢丝或纵向支撑钢丝搭接连接,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和纵向支撑钢丝位于混凝土层内部,腹丝另一端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的腹丝与保温层的外表面垂直布置或者穿出保温层外漏在保温层外部的腹丝与保温层的外表面形成一定角度布置。

实施例2

如图4-6所述,一种双层网布保温板,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一侧设有混凝土层1,混凝土层1内部设有钢丝网支撑骨架4,混凝土层1内平行设有两层网格布,网格布采用耐碱玻纤网,改善了保温板的机械强度,保证了饰面层的抗力连续性,分散面层的收缩压力和保温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可以有效抵抗自然界温、湿度变化及意外撞击所引起的面层开裂。钢丝网支撑骨架4上设有腹丝3,腹丝3采用镀锌铁丝或不锈钢丝材质,腹丝3一端与钢丝网支撑骨架4搭接连接,腹丝3另一端穿过保温层2外露在保温层2外部。

耐碱玻纤网分两次压入混凝土层,首先在混凝土厚30mm处压入第一层耐碱玻纤网5,再隔20mm处压入第二层耐碱玻纤网6,充分保证了混凝土层1的机械强度,经试验验证,两层网格布间隔20mm既能有效保证保温板的机械强度,还不会因为距离太近给施工造成影响,能有效减少塌边幅度。两层网格布在混凝土层中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距离,还可以根据工况需求和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网格布分布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保温板的塌边现象有不同的影响。

网格布在混凝土中位置分布对塌边影响见表1,其中,间隔距离均是从保温板一侧开始。

表1

双层网格布可以保护混凝土层1不会因热胀冷缩或者其他轻微的载荷引起的表面小的裂纹,耐碱玻纤网的张力会平衡混凝土层1出现的小的应力,从而使得保温板的强度和韧性更好,提高保温板质量,便于运输,避免了塌边现象的出现。

钢丝网支撑骨架4包括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交错连接于混凝土层1内部,腹丝3一端与钢丝网支撑骨架4的横向支撑钢丝4.1或纵向支撑钢丝4.2搭接连接,腹丝3另一端穿过保温层2外露在保温层2外部并与保温层2外表面形成夹角,夹角可以为任意角度,也可以垂直布置,经试验验证,夹角角度为30°-60°时保温层2和混凝土层1贯穿紧固力更强,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或撕裂,保温板的抗剪切和抗撕裂强度很高,效果很好。

腹丝3可以为任意方向布置,该实施例1中没有给出随机方向的各种设计详细图,但腹丝3之间随机形成任一角度的组合,也增强了保温板在各个方向承受载荷的能力。

穿出保温层2外露在保温层2外部的腹丝与保温层2的外表面垂直布置的方式,由于制造生产简单,结构布置方便,大量用于现有的外墙保温板,实施例1的附图中没有给出具体示意。可根据具体工况需求,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

该实施例中,混凝土层1厚度大于或者等于50mm,比传统外墙保温板中的混凝土层的厚度厚,这样可以提高保温效果,也可以将混凝土层厚度设计为70mm±10mm,混凝土层1厚度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厚度,相应的,钢丝网支撑骨架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层,保温层2厚度设计为大于或者等于50mm,一般为50mm-100mm,或者设计成多种厚度的组合,例如50mm、60mm、75mm等等,根据用户的需要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尺寸。

外墙保温板的外形尺寸为,长度1200mm±100mm,宽度2400mm-2900mm,也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其他尺寸。

图6中可以看到,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位于混凝土层1内部,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能够均匀的支撑混凝土层1,同时在制造时,制品质量容易。

由于穿出保温层2外漏在保温层2外部的腹丝3与保温层2的外表面形成一定角度布置,腹丝3贯穿保温层2和混凝土层1时,接触长度加长,这种加长的接触长度,提高了腹丝3和保温层2和混凝土层1的贯穿结合支撑力,混凝土层1厚度也比传统的厚度增加到大于50mm,也能够满足承载载荷的需要,不会出现剪切和撕裂的质量问题。

图5中可以看到,腹丝3可以是每四只形成伞状分布的布置,腹丝3的这种伞状分布的优点在于,保温板在任一方向承受的载荷可以均匀分布,受力平稳,同时,腹丝每四只形成的这种伞状分布,更能够满足钢丝网支撑骨架4对于混凝土层1厚度增加到大于50mm的承载力的需要,保证了混凝土层1厚度加大以后,保温板也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腹丝3与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可以焊接到一起,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工艺连接在一起,腹丝3既可以焊接到横向支撑钢丝4.1上,也可以焊接到纵向支撑钢丝4.2上,腹丝3与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焊接到一起时,可以露出一定的长度,使得焊接工艺简单,不会轻易出现焊接质量问题。

钢丝网支撑骨架4可以为不锈钢丝材料,不锈钢丝材料可以为304牌号不锈钢,也可以是316牌号不锈钢,钢丝网支撑骨架4可以选择其他金属材料,都可以满足承载载荷的需要。腹丝3采用镀锌铁丝或者不锈钢丝材质。

实施例3

图7-图9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钢丝网支撑骨架4上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中,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弯折分布,上下弯折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4.1贯穿在保温板的混凝土层1中时,上下弯折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4.1长度加长,横向支撑钢丝4.1的上下弯折设计,又能均匀地支撑保温板的混凝土层1,使得支撑保温板的混凝土层1受到均匀的支撑力,使保温板的承载载荷的能力增强,也就是说,上下弯折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4.1贯穿在保温板的混凝土层1中时,改善了直线型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在保温板的混凝土层1中分布时存在的支撑单薄的技术问题;上下弯折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4.1在制造时工艺简单,技术和质量效果好。

实施例4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钢丝网支撑骨架4上交错连接的横向支撑钢丝4.1和纵向支撑钢丝4.2中,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波浪形分布,这种设计与实施例2的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弯折分布的方案比较,横向支撑钢丝4.1的上下波浪形分布优点在于,上下波浪形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4.1中,不存在弯折导致的弯折应力的技术问题,由于横向支撑钢丝4.1的上下波浪形分布,其受力均匀,应力不会出现集中的现象,会均匀地分布于横向支撑钢丝4.1的整体长度上,这样的设计,在保温板承受载荷时,整体受力均匀,在搬运过程中避免了板材受损开裂,质量更可靠。

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弯折分布或横向支撑钢丝4.1的上下波浪形分布,均延长了横向支撑钢丝贯穿在混凝土层1中的长度,进一步改善了横向支撑钢丝4.1对于混凝土层1的支撑力,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弯折分布或横向支撑钢丝4.1为上下波浪形分布的结构,当保温板在使用时,在与水平线垂直的垂直线方向上,受力更加均匀,也可就是说,横向支撑钢丝在承载保温板自身重力时,上下弯折分布或上下波浪形分布的横向支撑钢丝将承载力沿着混凝土层厚度方向分解,形成均匀分布,解决了传统横向支撑钢丝在混凝土层中直线布置时,承载力全部沿着直线布置的横向支撑钢丝分布导致的集中应力问题,不会产生承载自身重力时出现的集中应力问题,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层的受力模型。

以上各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腹丝3设为波浪形,这样的波浪形3设计也增强了腹丝3与施工时现浇的混凝土层1的结合力;同样的设计,还可以将腹丝3外表面间隔设有压痕,压痕也增强了腹丝3与施工时现浇的混凝土层1的结合力,提高了建筑质量。

综合以上各种实施例,由于混凝土层1内部设有上下两层耐碱玻纤网,并且钢丝网支撑骨架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层,以及混凝土层1内部横向支撑钢丝的上下弯折分布或上下波浪形分布,当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层1形成的压力在保温板内部产生持续向外膨胀的剪切应力时,这种向外膨胀的剪切应力会持续作用在混凝土层1,此时的混凝土层1在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立体空间内部,可以均匀地分解和承载混凝土层1内部产生持续向外膨胀的剪切应力,必然会提高整体保温板的承载性能,包括保温板在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冲击力,尤其是能够长期承载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压力在保温板内部产生持续向外膨胀的剪切应力,确保保温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开裂,极大的降低了后续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各种特殊结构设计的保温板,能够满足现代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和人们对于高质量建筑要求的要求。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