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923发布日期:2020-03-13 06:3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墙体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环节,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品种繁多,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等;用于梁、柱、剪力墙及非自保温砌筑材料墙体作保温处理的均为板材或砂浆类保温材料。。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10426484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保温板,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保温件、桁架和横筋。保温件为珍珠岩保温板或水泥发泡保温板。桁架有一组,各桁架的结构均相同,各桁架相互平行设置,且均沿保温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保温件压制在各桁架上,各桁架的上下筋均位于保温件外。横筋有若干,各横筋相互平行设置,且均沿保温件宽度方向设置。各横筋均间隔焊接固定在各相应的桁架的上下筋上。

再例如专利号为cn104164924b的专利公开了外墙保温板,包括基板、砂浆粘结层、保温芯体、阻燃层、空气层、石膏隔离层以及装饰层,所述砂浆粘结层的下表面与基板的上表面相连接、砂浆粘结层的上表面与保温芯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空气层由铝板组成,空气层的上表面与石膏隔离层的下表面相连、空气层的下表面与阻燃层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装饰层的下表面与石膏隔离层的上表面相连接,且装饰层的表面贴有热反射膜。所述基板设有粘结剂,将基板表面的撕纸撕下后可直接与墙体相粘结。通过将基板上的撕纸撕下,基板上的粘结剂可直接与墙体进行粘结安装,使用方便快捷。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功能。

但是,目前使用的保温板主要通过材料的特性对墙体进行保温,成本较高环保性差,外部结构不平整,不利于拼装使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保温板主要通过材料的特性对墙体进行保温,成本较高环保性差,外部结构不平整,不利于拼装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有真空板;所述真空板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有内板;所述装配板外侧挂置有外板。

优选的,所述装配板还包括有串接管,串接管端部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真空板和内板均在四周开设有四组通孔,且内板通孔为t型孔;所述真空板和内板通过串接管穿过通孔配合锁紧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的一侧中间一体式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侧开设有圆槽,圆槽直径大于串接管直径;所述锁紧装置的背部设置为内纹路的扭动结构;所述锁紧装置的厚度小于内板t型孔较宽侧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装配板还包括有装配槽,燕尾连接块,t型卡槽;所述装配板的背部四周均开设有两组装配槽,且装配槽内开设有两组螺孔;所述装配板可通过螺栓在装配槽内固定设置燕尾连接块与其它组连接固定;所述装配板的背部开设有四组t型卡槽。

优选的,所述真空板还包括有中心框,管架,抽气管,单向阀;所述真空板由两部分密封熔接组装;所述真空板的中间一体式设置有中心框,且中心框的内部一侧一体式设置有管架;所述中心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抽气管与真空板内部连通,且抽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可固定于管架中。

优选的,所述外板还包括有l挂钩;所述外板的前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l挂钩,且外板可插入t型卡槽并滑动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板还包括有注料仓,封存条,固定柱;所述外板的顶部开设有注料仓,且注料仓的顶部两侧设置为肩台结构;所述注料仓顶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封存条,且封存条的底部两侧一体式设置有两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均设置为锥型倒钩结构。

优选的,所述真空板的内部粘接固定设置有骨架,且骨架为三角形梁体焊接固定组装结构;所述骨架与真空板之间垫设有棉垫。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通过设置有真空板,为保温板提供了物理保暖功能,真空板可以筒单向阀进行抽气,在真空板内部形成真空后可以降低对于温度的传导速度,起到保温作用,同时,真空板的内部设置有骨架,可以由内部支撑真空板,避免真空板出现变形的现象。

其次,外板内设置有注料仓,可以方便随时填充,在不使用时重量较少,可以方便运输,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浇筑,方便使用,并且注料仓的顶部可以通过封存条进行封存,在混凝土或砂浆定型后利用固定柱加固封存条提升密封性,同时外板通过l挂钩进行固定,t型卡槽的设置可以双向支持l挂钩的嵌入,提升适应性。

再者,保温板的整体通过内嵌式结构进行拼装,减少了外部的阻碍结构,方便衔接装配,同时内板和装配板外侧均设置有变形缝,可以增加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拆解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板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真空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锁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8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装配板,101、串接管,102、装配槽,103、燕尾连接块,104、t型卡槽,2、真空板,201、中心框,202、管架,203、抽气管,204、单向阀,3、内板,4、外板,401、l挂钩,402、注料仓,403、封存条,404、固定柱,5、锁紧装置,6、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外墙保温板,包括装配板1;其中,装配板1还包括有串接管101,串接管101端部均开设有螺孔;真空板2和内板3均在四周开设有四组通孔,且内板3通孔为t型孔;真空板2和内板3通过串接管101穿过通孔配合锁紧装置5固定连接;其中,锁紧装置5的一侧中间一体式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侧开设有圆槽,圆槽直径大于串接管101直径;锁紧装置5的背部设置为内纹路的扭动结构;锁紧装置5的厚度小于内板3t型孔较宽侧的厚度;装配板1的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有真空板2;其中,真空板2还包括有中心框201,管架202,抽气管203,单向阀204;真空板2由两部分密封熔接组装;真空板2的中间一体式设置有中心框201,且中心框201的内部一侧一体式设置有管架202;中心框2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抽气管203与真空板2内部连通,且抽气管203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204,单向阀204可固定于管架202中;真空板2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有内板3;装配板1外侧挂置有外板4;其中,外板4还包括有注料仓402,封存条403,固定柱404;外板4的顶部开设有注料仓402,且注料仓402的顶部两侧设置为肩台结构;注料仓402顶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封存条403,且封存条403的底部两侧一体式设置有两组固定柱404;固定柱404的底部均设置为锥型倒钩结构;其中,外板4还包括有l挂钩401;外板4的前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l挂钩401,且外板4可插入t型卡槽104并滑动固定。

其中,装配板1还包括有装配槽102,燕尾连接块103,t型卡槽104;装配板1的背部四周均开设有两组装配槽102,且装配槽102内开设有两组螺孔;装配板1可通过螺栓在装配槽102内固定设置燕尾连接块103与其它组连接固定;装配板1的背部开设有四组t型卡槽104。

其中,真空板2的内部粘接固定设置有骨架6,且骨架6为三角形梁体焊接固定组装结构;所述骨架6与真空板2之间垫设有棉垫,通过设置骨架6可以防止真空板2变形。

工作原理:在装配板1的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真空板2;在真空板2一侧通过螺栓穿设固定设置内板3;在装配板1外侧挂置外板4;在串接管101端部开设螺孔;在真空板2和内板3在四周开设四组通孔;将真空板2和内板3通过串接管101穿过通孔配合锁紧装置5固定连接;在锁紧装置5的一侧中间一体式设置螺杆,在螺杆侧开设圆槽,圆槽直径大于串接管101直径;在锁紧装置5的厚度小于内板3t型孔较宽侧的厚度;在装配板1的背部四周开设两组装配槽102,在装配槽102内开设两组螺孔;将装配板1通过螺栓在装配槽102内固定设置燕尾连接块103与其它组连接固定;在装配板1的背部开设四组t型卡槽104;在真空板2由两部分密封熔接组装;在真空板2的中间一体式设置中心框201,在中心框201的内部一侧一体式设置管架202;在中心框201的底部固定设置抽气管203与真空板2内部连通,在抽气管203的端部设置单向阀204,在利用单向阀204抽气后将单向阀204固定于管架202中;在外板4的前侧一体式设置四组l挂钩401,在外板4插入t型卡槽104并滑动固定;在外板4的顶部开设注料仓402;在注料仓402顶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封存条403,在封存条403的底部两侧一体式设置两组固定柱404;在真空板2的内部粘接固定设置骨架6,将保温板拼接固定在墙体的外部,最后将外板4中浇筑混凝土或砂浆等填充物,将封存条403固定在外板4中,通过固定柱404保证在混凝土凝固后固定封存条403。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