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饰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9687发布日期:2019-11-15 22:0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装饰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室内装饰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型装饰墙板已经成为人们的新的消费导向和潮流;市面上的环保型装饰墙板具有不易变形、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导热性能好的优势,因此使得环保型装饰墙板深受人们的喜爱,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市面上的环保型装饰墙板功能单一,其防水效果好的装饰墙板隔音效果较差,装饰墙板的隔音效果较差导致楼层与楼层之间的隔音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饰墙板,具有装饰墙板的隔音效果好,使得楼层与楼层之间的隔音效果好,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装饰墙板,包括装饰墙板单元,所述装饰墙板单元由相互拼接的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组成,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墙板本体均包括墙面固定层,所述墙面固定层一侧设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一侧设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一侧设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一侧设有装饰层,所述隔音层穿设有连接所述墙面固定层、所述防潮层、所述加固层和所述装饰层的若干加强筋,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墙板本体沿其周向设有相互插接配合的插块和插槽,所述插块向内凹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槽内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卡接配合的限位件,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墙板本体还卡接设有用于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脱离的插拔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均由墙面固定层、防潮层、加固层、隔音层和装饰层组成,隔音层对楼层之间的噪音起到一个良好的减弱作用,进而减少了噪音在楼层间的传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墙面固定层对整个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与墙壁之间的连接起到一个加强作用,进而减少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与墙壁之间的松动;防潮层对墙壁中的水起到一个阻隔作用,一方面减少了水渗入到室内,另一方面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霉变,增强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使用寿命;加强层的设置增强了整个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装饰层起到一个美化室内环境的所用;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加强筋连接墙面固定层、防潮层、加固层、隔音层和装饰层,进而加强了各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通过插槽与插块拼接在一起,增大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松动,增强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限位件与限位槽的卡接配合,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松动,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插拔件实现限位件与限位槽之间的脱离,进而实现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层为蜂窝板层,所述蜂窝板层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蜂窝孔,所述蜂窝孔的截面形状呈“六边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蜂窝板层内部具有若干均匀排布的蜂窝孔,噪音穿过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传递的过程中,蜂窝板对噪音起到一个较好的削弱作用,因而使得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进而减少了楼层之间的噪音传递,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蜂窝孔呈“六边形”设置,一方面嘉庆了蜂窝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整个第一墙板本体和整个第二墙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形状也呈“六边形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均匀排布于所述隔音板层中且与所述蜂窝孔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均匀排布于蜂窝板内,从而使得整个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的抗压能力相同,同时加强筋的截面径向呈“六边形”设置,由于“六边形”的稳定性好,所以加强了加强筋与墙面固定层、防潮层、加固层和装饰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样由于加强筋与蜂窝孔的内壁贴合,增大了加强筋与蜂窝板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加强筋与蜂窝板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增强了整个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楔形块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楔形块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凹槽槽底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进行拼接时,由于楔形块具有导向面,所以插块挤压楔形块的倒幸免使得弹性件压缩,从而使得楔形块退回到凹槽内,当凹槽与限位槽对齐时,楔形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朝远离凹槽的方向运动并与限位槽卡接配合,进而实现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拼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拔件包括插拔杆和插拔块,所述插板杆一端与所述楔形块连接,所述插板杆另一端与所述插拔块连接,所述插拔块与所述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插拔块,插拔块带动插拔杆从而带动楔形块挤压弹性件朝靠近凹槽的方向运动,当楔形块完全位于凹槽内时,实现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插拔块与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卡接,使得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对插拔块起到一个固定作用,减少了楔形块与限位槽之间的松动,加强了楔形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卡接,进而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沿其周向向外凸设有第一卡条,所述插槽沿其周向向内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条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通过第一卡条与第一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进一步增强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和所述插槽沿所述第一墙板本体和所述第二墙板本体的周向交错间隔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通过插块与插槽的插接配合拼接在一起,插块和插槽在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上间隔排布,从而使得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受力均匀,进而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潮层为弹性密封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橡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墙壁渗水到墙板中,减少了墙板霉变的情况,增强了墙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可实施性,通过在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内设置“六边形”蜂窝孔式的隔音层,有效的阻隔了噪音在楼层之间的传递,进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绿色环保美好家园的理念;

2.由于加强筋对墙面固定层、防潮层、加强层、隔音层和装饰层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加强了各层之间的连接,进而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3.由于墙面固定层对整个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与墙壁之间的连接起到一个加强作用,进而减少第一墙板本体或第二墙板本体与墙壁之间的松动;防潮层对墙壁中的水起到一个阻隔作用,一方面减少了水渗入到室内,另一方面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霉变,增强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使用寿命;加强层的设置增强了整个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结构强度;装饰层起到一个美化室内环境的所用;

4.由于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通过插块与插槽实现两者之间的拼接,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松动,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通过第一卡条与第一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6.通过楔形块与限位槽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减少两者之间的松动,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7.通过插拔件的设置实现楔形块与限位槽之间的脱离,进而实现第一墙板本体与第二墙板本体之间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一墙板本体和第二墙板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装饰墙板单元;11、第一墙板本体;12、第二墙板本体;13、墙面固定层;14、防潮层;15、加固层;16、隔音层;17、装饰层;18、蜂窝孔;19、加强筋;21、插槽;22、插块;23、第一卡条;3、凹槽;31、限位件;311、楔形块;312、弹性件;32、限位槽;4、插孔;41、插拔件;411、插拔杆;412、插拔块;413、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室内装饰墙板,如图1所示,包括装饰墙板单元1,装饰墙板单元1由相互拼接的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组成。

如图3所示,第一墙板本体11由墙壁向外依次包括墙面固定层13,墙面固定层13远离墙壁的一侧面粘黏有防潮层14,防潮层14远离墙面固定层13的一侧面粘黏有加固层15,加固层15远离防潮层14的一侧面粘黏有隔音层16,隔音层16远离加固层15的一侧面粘黏有装饰层17。

第二墙板本体12由墙壁向外依次包括墙面固定层13,墙面固定层13远离墙壁的一侧面粘黏有防潮层14,防潮层14远离墙面固定层13的一侧面粘黏有加固层15,加固层15远离防潮层14的一侧面粘黏有隔音层16,隔音层16远离加固层15的一侧面粘黏有装饰层17。

防潮层14可以为弹性密封橡胶层。

隔音层16为蜂窝板层,蜂窝板层由若干均匀排布的蜂窝孔18组成,蜂窝孔18的截面形状呈“六边形”设置。

蜂窝板内穿设有若干与蜂窝孔18一一对应的加强筋19,加强筋19的截面形状也呈“六边形”设置,加强筋19与蜂窝孔18的内壁贴合。

加强筋19穿设于墙面固定层13、防潮层14、加固层15和装饰层17并与各层固定连接。

如图1-2所示,第一墙板本体11沿其周向向外凸设有插块22和向内凹设有插槽21,插块22和插槽21沿第一墙板本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二墙板本体12沿其周向也向外凸设有插块22和向内凹设有插槽21,插块22和插槽21沿第一墙板本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通过插槽21与插块22的插接配合拼接在一起。

插槽21内相对的两侧面中的其中一侧面向内凹设有凹槽3,凹槽3内均设有实现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拼接固定的限位件31。

插块22相对的两侧面的其中一侧面向内凹设有与限位件31卡接配合的限位槽32。

限位夹包括楔形块311和弹性件312,弹性件312可以为弹簧,弹簧一端与楔形块311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凹槽3槽底固定连接;楔形块311的形状大小与限位槽32相适配;楔形块311具有楔形导向面,楔形导向面的朝向插槽21槽口设置。

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均开设有与凹槽3垂直贯通的插孔4,插孔4内卡接设有将楔形块311与限位槽32脱离的插拔件41。

插拔件41包括插拔杆411和插拔块412,插板杆和插拔块412的径向截面均呈圆形设置,且插拔块412的径向截面积大于插拔杆411的径向截面积。

插拔杆411一端与楔形块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插拔块412固定连接。

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的侧面均凹设有与插拔块412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槽413。

插块22远离第一墙板本体11或第二墙板本体12的一端沿其周向向外凸设有第一卡条23,插槽21靠近槽底一端沿其周向向内凹设有与第一卡条23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工作原理:

依次将防潮层14粘黏在墙面固定层13远离墙壁的一侧面上,将加固层15粘黏在防潮层14远离墙面固定层13的一侧面上,将隔音层16粘黏在加固层15远离隔音层16的一侧面上,最后将装饰层17粘黏在隔音层16远离加固层15的一侧面上;加强筋19穿设于隔音层16中并与各层连接;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通过插块22和插槽21拼接在一起,插块22挤压楔形块311的楔形导向面,楔形块311挤压弹簧朝靠近凹槽3的方向运动,当插块22完全位于插槽21内时,第一卡条23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同时凹槽3与限位槽32对齐,楔形块311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朝远离凹槽3的方向运动并与限位槽32卡接,即可实现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的拼接安装。

拆卸:作业人员可以借助插拔块412向远离第一装饰板或第二装饰板的方向运动,从而在插拔杆411的作用下带动楔形块311朝靠近凹槽3的方向运动,实现楔形块311与限位槽32之间的脱离,即可实现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相互拆卸。

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内设置“六边形”蜂窝孔18式的隔音层16,有效的阻隔了噪音在楼层之间的传递,进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绿色环保美好家园的理念。

由于加强筋19对墙面固定层13、防潮层14、加强层、隔音层16和装饰层17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加强了各层之间的连接,进而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的结构强度。

由于墙面固定层13对整个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与墙壁之间的连接起到一个加强作用,进而减少第一墙板本体11或第二墙板本体12与墙壁之间的松动;防潮层14对墙壁中的水起到一个阻隔作用,一方面减少了水渗入到室内,另一方面减少了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的霉变,增强了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的使用寿命;加强层的设置增强了整个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的结构强度;装饰层17起到一个美化室内环境的所用。

由于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通过插块22与插槽21实现两者之间的拼接,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松动,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第一卡条23与第一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墙板本体11和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楔形块311与限位槽32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的安装固定,减少两者之间的松动,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插拔件41的设置实现楔形块311与限位槽32之间的脱离,进而实现第一墙板本体11与第二墙板本体12之间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