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大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8110发布日期:2019-12-06 18:0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大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大式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轿车已经成为人们的常用代步工具,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可供停车的场地越来越少,为此有公司专门开发了立体式的停车装置,以利用立体空间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利用立体空间实现多层停车,但是这样一来其结构复杂,需要采用专业的设备车辆进行升降、转移;安装及后期维护成本均比较高;且对于现如今的地下停车车库形式或者低矮不易搭建停车库停车塔的场合,特别是小区内,其意义不大。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双层形式的停车设备以应对目前的停车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放大装置、齿条、电机装置、固定立柱、机架、平行伸缩装置、承载板,所述固定立柱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平行伸缩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立柱相连接,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所述平行伸缩装置随着所述承载板的移动进行摆动及伸缩运动;所述放大装置一端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放大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运动,所述电机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相连,通过所述电机装置在所述齿条上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放大装置放大或者收缩;所述齿条呈形状,从而使所述电机装置在所述齿条上进行纵向及横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大装置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形成菱形排布,两个所述连接杆的连接位置处为转动连接,一端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立柱为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杆与所述承载板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机装置相连,通过所述电机装置的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杆进行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包括第二齿轮、外壳、上齿条和下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在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之间,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外部,所述第二齿轮以轴固定在外壳上,当所述放大装置放大时,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间做啮合运动,使所述平行伸缩装置伸长;当所述放大装置收缩时,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间做啮合运动,使所述平行伸缩装置收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立柱包括第一固定立柱、第二固定立柱,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平行伸缩装置、第二平行伸缩装置,第三平行伸缩装置、第四平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固定立柱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平行伸缩装置、第二平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固定立柱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三平行伸缩装置、第四平行伸缩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板包括承载框和承载底板,所述承载框包括第一承载框立柱、第二承载框立柱、承载框横梁,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安装在所述承载底板上,所述承载框横梁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平行伸缩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分别与所述第三平行伸缩装置、所述第四平行伸缩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在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轴承位于所述齿条的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齿条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固定立柱及机架面成正方形;所述齿条的弯折部设计成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装置为两个,所述放大装置为两个,两个放大装置平行排列,两个所述电机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放大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放大装置的原理实现了一种水平提升重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式停车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与齿条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行伸缩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齿轮与上齿条和下齿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放大装置1、齿条5、电机装置、固定立柱、机架4、平行伸缩装置、承载板,所述固定立柱安装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平行伸缩装置一端与所述固定立柱相连接,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所述平行伸缩装置随着所述承载板的移动进行摆动及伸缩运动;所述放大装置1一端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放大装置1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相连接,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3、第一齿轮9,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与所述齿条5啮合运动,所述电机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1相连,通过所述电机装置在所述齿条5上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放大装置1放大或者收缩;所述齿条5呈形状,从而使所述电机装置在所述齿条5上进行纵向及横向移动。

所述电机装置为两个,所述放大装置1为两个,两个放大装置1平行排列,两个所述电机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放大装置1相连。

所述放大装置1包括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形成菱形排布,两个所述连接杆的连接位置处为转动连接,一端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立柱为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杆与所述承载板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电机装置相连,通过所述电机装置的运动带动所述连接杆进行运动。

该放大装置1的放大原理是参考绘画图像的放大与缩小原理,通过改变连接杆的菱形尺寸来实现该放大装置1的放大及缩小。

如图3-4所示,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包括第二齿轮715、外壳712、上齿条710和下齿条711,所述第二齿轮715啮合在所述上齿条710和所述下齿条711之间,所述外壳712套装于所述上齿条710和所述下齿条711外部,所述第二齿轮715以轴713固定在外壳712上,当所述放大装置1放大时,所述第二齿轮715在所述上齿条710和所述下齿条711间做啮合运动,使所述平行伸缩装置伸长;当所述放大装置1收缩时,所述第二齿轮715在所述上齿条710和所述下齿条711间做啮合运动,使所述平行伸缩装置收缩。

所述固定立柱包括第一固定立柱21、第二固定立柱20,所述平行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平行伸缩装置70、第二平行伸缩装置72,第三平行伸缩装置71、第四平行伸缩装置73,所述第一固定立柱21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平行伸缩装置70、第二平行伸缩装置72,所述第二固定立柱20上下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三平行伸缩装置71、第四平行伸缩装置73。

所述承载板包括承载框和承载底板60,所述承载框包括第一承载框立柱61、第二承载框立柱63、承载框横梁62,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61、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63安装在所述承载底板60上,所述承载框横梁62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61、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63相连接。

所述第一承载框立柱61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伸缩装置70、所述第二平行伸缩装置72相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框立柱63分别与所述第三平行伸缩装置71、所述第四平行伸缩装置73相连接。

该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设在所述第一齿轮9的两侧。

所述固定板8为铝板。

该放大式停车装置包括轴承81,所述轴承81安装在所述固定板8之间,所述轴承81位于所述齿条5的背面,齿条5的背面是指无齿的一面。

当所述第一齿轮9与所述齿条5啮合运动时,所述轴承和所述固定板8能让第一齿轮9与所述齿条5更加紧密的配合,所述固定板8数量为2个,所述轴承81数量为2个。

所述齿条5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立柱上,所述齿条5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齿条5与所述固定立柱及机架4面成正方形,所述齿条5的弯折部设计成圆角,便于第一齿轮9的运动。

所述第一齿轮9联接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

工作时,电机3由齿条5的下方向上方移动,电机3带动放大装置1升起,从而使承载底板60升高,并且使平行伸缩装置伸长;然后电机3再由齿条5的左方向右方移动,电机3带动放大装置1进行收缩,从而使承载底板60横向平移至机架4上方,并且使平行伸缩装置缩短,从而完成了承载底板60的举升动作。当承载底板60需要下降时,电机3由齿条5的右方向左方移动,电机3带动放大装置1进行放大,从而使承载底板60向远离机架4的方向进行横向平行,并且使平行伸缩装置伸长;电机3再由齿条5的上方向下方移动,电机3带动放大装置1下降,从而使承载底板60下降,最终使承载底板60落在机架4前方。用于停车时,机架4上可以放一辆车,承载底板60上也可以放一辆车,实现双层停车。

本实用新型巧妙的运用电机3在形状齿条5上的运动,并结合放大装置1实现了承载底板60的升高、平移及下降,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放大装置的原理实现了一种水平提升重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