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门气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244发布日期:2019-10-22 20:08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入户门气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户门气密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空气渗漏难以预测。空气流速和渗漏途径均难以确定,并随整个建筑围护结构的不同空气压差而发生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空气压差是三种主要压力源之和(风压、机械压力和烟囱效应),由此多种元素构成非常复杂的组合结果。

现有建筑物通常由于入户门的施工和安装破坏外墙密闭性,导致室内环境与外界大气存在连通通道,使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建筑物入户门的密闭性不够,导致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的缺陷,提供一种入户门气密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入户门气密结构,包括基层墙体以及与所述基层墙体连接的入户门,其特点在于,所述入户门与所述基层墙体通过角钢连接,所述入户门气密结构包括防水透汽膜、防水隔汽膜、下室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基层墙体外侧的保温层,其中,

所述角钢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基层墙体之间;

所述防水透汽膜一端设置于所述入户门的侧面,所述防水透汽膜的另一端沿着所述角钢的外侧延伸至所述基层墙体和保温层之间;

所述防水隔汽膜一端设置于所述入户门的边缘,所述防水隔汽膜的另一端向内延伸至所述下室顶板的下方。

防水透汽膜一般采用纺粘聚乙烯和聚丙烯膜,能够防止室外的渗水进入保温层,同时能将保温层的潮气向外排出,从而保持保温结构的干燥,保证保温层性能,从而使建筑更加节能。

防水隔汽膜一般是作为隔汽层使用,起到防潮隔汽的作用,防止室内的潮气向保温层渗透,而影响外层结构(例如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本方案能够杜绝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通过入户门的间隙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避免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保温结构不会受到室内潮气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基层墙体包括侧部墙体以及底部墙体,所述侧部墙体位于所述入户门的侧面,所述底部墙体位于所述下室顶板和所述防水隔汽膜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包括侧部保温层以及底部保温层,所述侧部保温层位于所述侧部墙体的外侧,所述底部保温层位于所述底部墙体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入户门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垫块,所述隔热垫块位于所述底部墙体以及所述底部保温层之间。通过隔热垫块能够隔绝入户门、下室顶板以及底部保温层三者之间的热量传递,增加保温效果。

较佳地,所述防水隔汽膜沿着所述隔热垫块的内侧延伸。由此能够进一步隔绝潮气从隔热垫块出传入保温层。

较佳地,所述底部保温层的外侧和内侧均设置有防水层。由于底部保温层更加容易受到地面渗水的影响,通过反水层能够保证保温层不会渗水渗透。

较佳地,所述防水层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较佳地,底部保温层的上方设置有金属盖板,所述防水层延伸于所述金属盖板和所述底部保温层之间。金属盖板隔绝了底部保温层上方,同时能够承受压力。

较佳地,所述入户门包括附框,所述附框与所述基层墙体通过所述角钢连接。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覆盖于所述附框的外侧,所述附框与所述保温层之间通过门窗连接线条密封。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入户门和保温层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杜绝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通过入户门的间隙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避免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保温结构不会受到室内潮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入户门底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入户门侧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户门气密结构,包括基层墙体以及与基层墙体连接的入户门3,入户门3与基层墙体通过角钢93连接,入户门3气密结构包括防水透汽膜1、防水隔汽膜2、下室顶板7以及位于基层墙体外侧的保温层,其中,

角钢93位于保温层(侧部保温层51)和基层墙体(侧部墙体41)之间;

防水透汽膜1一端设置于入户门3的侧面,防水透汽膜1的另一端沿着角钢93的外侧延伸至基层墙体(侧部墙体41)和保温层(侧部保温层51)之间;

防水隔汽膜2一端设置于入户门3的边缘,防水隔汽膜2的另一端向内延伸至下室顶板7的下方。

防水透汽膜1一般采用纺粘聚乙烯和聚丙烯膜,能够防止室外的渗水进入保温层,同时能将保温层的潮气向外排出,从而保持保温结构的干燥,保证保温层性能,从而使建筑更加节能。

防水隔汽膜2一般是作为隔汽层使用,起到防潮隔汽的作用,防止室内的潮气向保温层渗透,而影响外层结构(例如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本方案能够杜绝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通过入户门3的间隙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避免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保温结构不会受到室内潮气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基层墙体包括侧部墙体41以及底部墙体42,侧部墙体41位于入户门3的侧面,底部墙体42位于下室顶板7和防水隔汽膜2的下方。

保温层包括侧部保温层51以及底部保温层52,侧部保温层51位于侧部墙体41的外侧,底部保温层52位于底部墙体42的外侧。

如图1所示,入户门3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垫块6,隔热垫块6位于底部墙体42以及底部保温层52之间。通过隔热垫块6能够隔绝入户门3、下室顶板7以及底部保温层52三者之间的热量传递,增加保温效果。

防水隔汽膜2沿着隔热垫块6的内侧延伸。由此能够进一步隔绝潮气从隔热垫块6出传入保温层。

底部保温层52的外侧和内侧均设置有防水层81。由于底部保温层52更加容易受到地面渗水的影响,通过反水层能够保证保温层不会渗水渗透。

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层81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能够防水的材料。

如图1所示,底部保温层52的上方设置有金属盖板82,防水层81延伸于金属盖板82和底部保温层52之间。金属盖板82隔绝了底部保温层52上方,同时能够承受压力。

本实施例的入户门3包括附框31,附框31与基层墙体(侧部墙体41)通过角钢93连接。

入户门3进一步包括门框32、合页33以及外开门扇34。门框32、合页33以及外开门扇34皆为入户门的常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如图2所示,保温层(侧部保温层51)覆盖于附框31的外侧,附框31与保温层之间通过门窗连接线条84密封。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入户门3和保温层(侧部保温层51)的密封性。

图2中,侧部墙体41的外侧还进一步包括抹灰层91。抹灰层91不仅覆盖于侧部墙体41的外侧,抹灰层91还密封固定了防水隔汽膜2。

本实施例的角钢93和侧部墙体41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垫片92。通过隔热垫片92进一步隔绝了角钢93与侧部墙体41之间的热传递。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之中通过硅酮密封胶83进一步密封了地面,保证了更好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杜绝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通过入户门3的间隙发生热量、水汽、声波的传递,避免对建筑物室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保温结构不会受到室内潮气的影响。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