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水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335发布日期:2019-11-08 23:5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水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水榭。



背景技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欧美及日本的轻型装配式小住宅。此类住宅以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承重体系,板材起围护结构和分隔空间作用。在不降低结构可靠性及安全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约钢材用量约30%。目前的新中式景观设计中,水榭作为使用频度较高的构筑物,受各开发商和业主青睐。目前国内50%以上的新中式住宅项目都涉及水榭的设计和使用。材料主要采用混凝土、木材和钢材,其施工工艺传统,现场加工量大,带电作业多,施工周期长,对目前高周转的地产模式造成阻碍,且日益增长的人工材料成本导致该工艺的成本大幅提高,无法满足当前国内工厂化、产品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水榭,采用模块化组装,安装方便,大大缩短安装工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水榭,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第一顶盖钢构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第二顶盖钢构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下方或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下方的格栅组件,所述立柱的底端埋入混凝土中,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钢板,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用于设置螺栓的固定孔,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设在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下方均设有挂落龙骨,所述挂落龙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格栅组件的底端埋在混凝土中,所述格栅组件的顶端与所述挂落龙骨通过挂钩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先制备组成水榭的各个钢构组件,然后在安装现场对各个模块化的组件进行组装,各个组件通过通过螺栓链接和稳固,安装和拆卸按图纸流程操作,可周转利用,大大缩短工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并列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通过若干钢构连接件固定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相邻第二顶盖钢构组件通过钢构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根据需要设置整个水榭的大小,安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钢构连接件包括U型的槽钢和工型钢,所述槽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槽钢分别设在所述工型钢的两侧槽内,所述槽钢与所述工型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槽钢和工型钢实现相邻两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安装,使得相邻两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顶端上均固定有用于钩挂的挂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挂环的设置能便于将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吊起,以便两者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连接处的竖直下方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同时实现支撑的所述立柱,该立柱的顶端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与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连接处设置对两者同时支撑的立柱,进一步提高两者两者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水榭的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方形钢构框架,所述方形钢构框架内设有多个格栅板,所述方形钢构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支撑杆的顶端,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二连接钢板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方形钢构框架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挂钩的挂钩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方形钢构框架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内,并且将方形钢构框架的顶部通过挂钩挂在挂落龙骨上,实现格栅组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顶盖钢构组件和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顶盖钢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面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面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C面剖视图;

图8为图4中D-D面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二顶盖钢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E-E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中的钢构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中的立柱的底端的固定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中的挂落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格栅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壁画安装板和装饰板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立柱,2、第一顶盖钢构组件,3、第二顶盖钢构组件,4、格栅组件,4-1、方形钢构框架,4-2、格栅板,4-3、支撑杆,4-4、第二连接钢板,4-5、预埋件,4-6、挂钩孔,5、第一连接钢板,6、固定孔,7、螺栓,8、挂落龙骨,9、钢构连接件,9-1、槽钢,9-2、工型钢,10、挂环,11、壁画安装板,12、装饰板,13、抗剪力件,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立柱1、设置在所述立柱1顶部的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设置在所述立柱1顶部的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下方或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下方的格栅组件4,所述立柱1的底端埋入混凝土中,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连接钢板5,所述第一连接钢板5上均匀设有多个用于设置螺栓7的固定孔6,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底端通过螺栓7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设在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之间,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下方均设有挂落龙骨8,所述挂落龙骨8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1的上端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格栅组件4的底端埋在混凝土中,所述格栅组件4的顶端与所述挂落龙骨8通过挂钩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先制备组成水榭的各个钢构组件,然后在安装现场对各个模块化的组件进行组装,各个组件通过通过螺栓7链接和稳固,安装和拆卸按图纸流程操作,可周转利用,大大缩短工期。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并列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通过若干钢构连接件9固定连接,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连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相邻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通过钢构连接件9进行固定连接,根据需要设置整个水榭的大小,安装方便。

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设在所述第一底板的竖直上方,且两者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固定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地板的龙骨,所述第一底板通过螺栓7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5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的侧边上固定设有屋檐钢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均为矩形,所述第一顶板的三个侧边上固定设有所述屋檐钢构,未设有所述屋檐钢构的侧边与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的侧边上的龙骨与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侧边上的龙骨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的侧边抵接,两者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包括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顶板间隔设在所述第二底板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固定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龙骨,所述第二底板通过螺栓7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相对的两侧边上固定设有屋檐钢构,未设置所述屋檐钢构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固定连接或与与之相邻的另一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固定连接。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构连接件9包括U型的槽钢9-1和工型钢9-2,所述槽钢9-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槽钢9-1分别设在所述工型钢9-2的两侧槽内,所述槽钢9-1与所述工型钢9-2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槽钢9-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通过槽钢9-1和工型钢9-2实现相邻两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安装,使得相邻两个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如图5、图6、图7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顶端上均固定有用于钩挂的挂环10,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顶端上设置的挂环10的数量均为多个,挂环10的设置能便于将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和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吊起,以便两者的安装。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连接处的竖直下方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和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同时实现支撑的所述立柱1,该立柱1的顶端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5与所述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所述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均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在第一顶盖钢构组件2和第二顶盖钢构组件3的连接处设置对两者同时支撑的立柱1,进一步提高两者两者的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水榭的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所示立柱1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上端面与所述立柱1底端的侧壁之间固定设有加强筋,所述固定板14上设有多个通孔,在安装时,通过在混凝土中预先固定安装抗剪力固定杆,所述抗剪力固定杆的顶端穿过并伸出所述通孔后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立柱1的固定。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挂落龙骨8与立柱1的安装示意图,所述挂落龙骨8包括上钢件、下钢件以及固定设在所述上钢件和所述下钢件之间的中间钢件;所述挂落龙骨8的两端通过螺栓7与所述立柱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挂落龙骨8的长度根据立柱1的设置进行制造。

如图14所示,所述格栅组件4包括方形钢构框架4-1,所述方形钢构框架4-1内设有多个格栅板4-2,所述方形钢构框架4-1的底端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支撑杆4-3的顶端,所述支撑杆4-3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钢板4-4,所述第二连接钢板4-4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件4-5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方形钢构框架4-1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挂钩的挂钩孔4-6。通过将方形钢构框架4-1的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内,并且将方形钢构框架4-1的顶部通过挂钩挂在挂落龙骨8上,实现格栅组件4的安装。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形钢构框架4-1内固定设有用于设置壁画的壁画安装板11,所述壁画安装板1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方形钢构框架4-1的内侧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单独设置壁画安装板1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壁画安装板11的底端与混凝土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挂落龙骨8的底端通过挂钩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画安装板11还可以设置装饰板12。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效效果:

1.模块化设计:针对性设计使用率最高的产品,经过图纸优化,部件力学分解,连接点隐蔽等,完全模块化设计,成套生产。

2.材料精确优化:经过力学分析和试验,对装配零件进行精确优化,大大节约钢材用量。

3.标准化工厂预制:部件全部按设计标准图纸进行工厂化生产预制,无质量差异。

4.现场按图装配:整个安装过程全部按标准图纸施工,对普通工人进行安装技术交底后,只需1名技术工人配合就能完成整个装配工作。

5.安全文明环保:现场作业无电焊机、切割机,只需使用扳手等工具,用电安全;现场无机具噪声污染,无施工垃圾,能安全文明作业。

6.完全周转利用:装配式部件全部通过螺栓7链接和稳固,安装和拆卸按图纸流程操作,可周转利用。

7.大大缩短工期: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工厂预制,节约了前端时间设计和备料时间,现场装配取代现场生产,节约了施工时间;总安装时间从传统工艺的25天缩短为5-7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