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334发布日期:2019-11-08 23:5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一般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均具有较高的高度,因此钢结构承载的受力主要来来自竖直方向上的压力,钢结构中主梁是承载受力的关键所在,其中主龙骨和副龙骨的相接处是最容易出现松动和形变的地方,为此需要对钢结构中主梁的端头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能够有效的优化主龙骨和副龙骨之间而对受力分配,提高主龙骨和副龙骨的抗压能力,防止主梁端头部段产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包括主龙骨、副龙骨,所述主龙骨、副龙骨均为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固定板的槽钢,所述副龙骨呈T字形固定在主龙骨的两侧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龙骨一侧的固定板与主龙骨高度方向上的端口齐平,所述副龙骨另一侧上的固定板与主龙骨两侧的固定板之间设有直角梯形固定件,该直角梯形固定件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副龙骨和主龙骨上的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副龙骨的凹槽内设有一凹形件,该凹形件的两个水平端面与副龙骨的两侧固定板相抵靠,所述凹形件的竖直端面与主龙骨上的固定板相抵靠,所述主龙骨的凹槽内设有角码,该角码的两个端面分别主龙骨上固定板的内壁面和副龙骨上固定板的外壁面相贴合,所述凹形件的竖直端面与主龙骨上的固定板以及角码位于主龙骨凹槽内的边端通过螺栓相紧固,所述凹形件的水平端与副龙骨上的固定板以及角码的另一边端通过螺栓相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副龙骨与主龙骨高度方向端口相接的固定板上设有斜板,该斜板的一端与副龙骨上的固定板相固定,所述主龙骨两侧斜板呈三角形相固定,所述主龙骨上两侧的斜板斜板的相接处设有吊绳,该吊绳上设有吊锤。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实用新型中的这种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副龙骨之间通过直角梯形件、凹形件、角码等组件相固定在一起,其中直角梯形件能够有效的承接副龙骨向下的受力,直角梯形的件与常见的角码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避免形变;同时凹形件放置在副龙骨的凹槽内并且与主龙骨相抵靠,能够有效的防止副龙骨两侧的固定板产生形变,角码的两端分别与主龙骨、副龙骨上的固定板相贴合,确保主副龙骨之间的直角固定关系不会产生偏离;主龙骨两侧的斜板呈三角相接,彼此牵制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观察吊锤的位置来判断副龙骨是否与主龙骨之间发生了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这种钢结构主梁的端头结构,包括主龙骨1、副龙骨2,主龙骨1、副龙骨2均为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固定板3的槽钢,副龙骨2呈T字形固定在主龙骨1的两侧固定板上,副龙骨2一侧的固定板与主龙骨1高度方向上的端口齐平,副龙骨2另一侧上的固定板与主龙骨1两侧的固定板之间设有直角梯形固定件4,该直角梯形固定件4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副龙骨2和主龙骨1上的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定,副龙骨2的凹槽内设有凹形件5,该凹形件5的两个水平端面与副龙骨2的两侧固定板相抵靠,凹形件5的竖直端面与主龙骨1上的固定板相抵靠,主龙骨1的凹槽内设有角码6,该角码6的两个端面分别主龙骨1上固定板的内壁面和副龙骨2上固定板的外壁面相贴合,凹形件5的竖直端面与主龙骨1上的固定板以及角码6位于主龙骨1凹槽内的边端通过螺栓相紧固,凹形件5的水平端与副龙骨2上的固定板以及角码6的另一边端通过螺栓相紧固。

在本方案中,副龙骨2与主龙骨1高度方向端口相接的固定板上设有斜板7,该斜板7的一端与副龙骨2上的固定板相固定,主龙骨1两侧的斜板7呈三角形相固定,主龙骨1上两侧斜板的7相接处设有吊绳8,该吊绳8上设有吊锤9。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副龙骨之间通过直角梯形件、凹形件、角码等组件相固定在一起,其中直角梯形件能够有效的承接副龙骨向下的受力,直角梯形的件与常见的角码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避免形变;同时凹形件放置在副龙骨的凹槽内并且与主龙骨相抵靠,能够有效的防止副龙骨两侧的固定板产生形变,角码的两端分别与主龙骨、副龙骨上的固定板相贴合,确保主副龙骨之间的直角固定关系不会产生偏离;主龙骨两侧的斜板呈三角相接,彼此牵制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观察吊锤的位置来判断副龙骨是否与主龙骨之间发生了位置偏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