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4526发布日期:2020-02-07 23: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



背景技术:

展厅设计是展示设计的其中一种,是一种以综合物、人、场等要素的最佳空间关系的展示手段,以传达特定信息为目的的展览、演示活动。此外,展厅设计其实是产品的展示空间。产品为主体,空间为辅体,空间必须为产品做铺垫,而产品也必须融合于空间之中。

目前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空间密度越来越大,对展厅的空间使用率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展厅拘泥于建筑空间的设限,很难做到真正的空间与产品的主次分明,相互融合,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新式展厅结构,即一种展示结构空间独立,展示形式灵活多变,适用于各式建筑空间内和多种外部环境中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展厅结构固定,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包括:第一变形箱体,包括支撑侧板,分别连接于支撑侧板顶端和底端的支撑顶板和支撑底板,分别连接于支撑顶板和支撑底板外端的延伸板;延伸板通过折叠打开形成第一变形箱体的支撑顶板延伸板和支撑底板延伸板;第二变形箱体,包括包括一主箱体和收缩贴附于所述主箱体内并通过拉伸变形形成与所述主箱体贯通的变形箱体;两个第三变形箱体,箱体结构相互镜像,位置对称地置于所述第二变形箱体两端,每一个所述第三变形箱体包括一支撑箱体和多个变形折叠板附于支撑箱体并通过拉伸变形形成与支撑箱体贯通的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进风箱和出风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变形箱体的两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变形箱体未变形时,所述支撑底板延伸板处于垂直于所述支撑底板的向上弯折的状态,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处于垂直于所述支撑顶板向下弯折的状态;所述第一变形箱体变形时,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向上打开,与所述支撑顶板平行,所述支撑底板延伸板向下打开,与所述支撑底板平行,整体构成了一个三面体结构的所述第一变形箱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箱体包括主底板、主顶板,第一主侧板、及位于所述第一主侧板两端的第二主侧板和第三主侧板;所述变形箱体包括与所述主底板相连的变形底板,与所述主顶板相连的变形顶板,及第一变形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变形侧板两端的第二变形侧板和第三变形侧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箱体未变形时,所述第一变形侧板位于所述主箱体内,所述第二变形侧板和第三变形侧板向内折叠于所述主箱体的内部,所述变形底板和变形顶板分别向上、向下折叠附于第一变形侧板外侧;所述变形箱体变形时,所述变形底板和变形顶板分别向下、向上打开至与所述主底板和主顶板分别平行位置,所述第一变形侧板通过导向结构,向背离所述主箱体的方向移动到变形底板和所述变形顶板的指定外端,所述第二变形侧板和所述第三变形侧板分别通过铰接连接于第一变形侧板两端,形成可自由打开或关闭的门体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形箱体的支撑顶板延伸板向上打开至平行于所述第一变形箱体的支撑顶板时,与所述第二变形箱体中所述主箱体的主顶板形成对接,共同由所述主箱体的的第一主侧板支撑。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箱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两端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包括第一底板折叠板,第一顶板折叠板,第二侧板折叠板,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第三侧板折叠板以及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未变形时,所述第一顶板折叠板向上折叠于所述第一顶板上表面,所述第二侧板折叠板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及所述第三侧板折叠板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分别向内折叠于主箱体内,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板向上折叠并与第一侧板平行;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变形时,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板向下打开并与第一底板平行,所述第二侧板折叠板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向外打开并与第二侧板平行,所述第三侧板折叠板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向外打开并与第三侧板平行,所述第一顶板折叠板折叠完全打开,与第一顶板平行,平铺于变形侧板上端;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变形完全展开后与支撑箱体贯通形成第三变形箱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三变形箱体,箱体结构相互镜像,位置对称地置于所述第二变形箱体两端,每一个所述第三变形箱体的敞开面对接第二变形箱体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两面;两个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用于出入第一变形箱体和第三变形箱体,两个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用于形成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总出入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箱和所述进风箱的六个面均为栅格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通过多个箱体的各自展开后组合拼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普展厅的建筑结构,可以展用于台风科普课堂,台风体验屋等展厅的构建,本实用新型的展厅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展厅对占地空间和外围建筑的依赖和限定,而它本身即可作为一个灵活可变的建筑结构,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展示形式进行结构和空间的调整,最终适应于多种展示空间环境,且有便于运输,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同时适用于多种商业产品的展览展厅。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一变形箱体在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一变形箱体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二变形箱体在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二变形箱体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三变形箱体在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第三变形箱体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进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出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进风箱、出风箱与第一变形箱体的组合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

110第一变形箱体

111支撑侧板

112支撑顶板

113支撑底板

114支撑顶板延伸板

115支撑底板延伸板

120第二变形箱体

121主顶板

122主底板

123第一主侧板

124第二主侧板

125第三主侧板

126变形顶板

127变形底板

128第一变形侧板

129第二变形侧板

129a第三变形侧板

130第三变形箱体

131第一顶板

131a第一顶板折叠板

132第一侧板

133第二侧板

133a第二侧板折叠板

133b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

134第三侧板

134a第三侧板折叠板

134b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

135第一底板

135a第一底板折叠板

140进风箱

150出风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1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展厅结构固定,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

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10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100包括:第一变形箱体110,第二变形箱体120,两个第三变形箱体130,进风箱140和出风箱150。所以本实施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100分为四个变形箱体以及进、出风两个独立箱体。各个箱体结构通过内部铰链和抽拉组合结构实现箱体的自由闭合和展开。

通过四个变形箱体和两个独立进、出风箱的各自展开后组合拼装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一个完整的台风科普和体验展厅的建筑结构,其中可以形成台风科普区、台风体验屋、台风知识总结课堂等不同展示区域,形成了从科普到体验再到总结的一套完整的台风科普学习的体系,增加了更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中获得最大的应急知识点和体验经历。此外,展厅本身的便携性似的应急科普的受众面更广,以实现向全民普及应急减灾的目标。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100中的第一变形箱体110,第二变形箱体120,两个第三变形箱体130,进风箱140和出风箱15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包括支撑侧板111,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侧板111顶端和底端的支撑顶板112和支撑底板113,以及分别连接于支撑顶板112和支撑底板113外端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通过折叠打开形成所述支撑顶板112的支撑顶板延伸板114和所述支撑底板113的支撑底板延伸板115;即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114和支撑底板延伸板115通过延伸展开分别形成与所述支撑顶板112平行的的延伸板和与所述支撑底板113平行的的延伸板;所述第一变形箱体的支撑顶板延伸板114的外端与第二变形箱体120中主箱体的主顶板121形成对接。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未变形时,所述支撑底板延伸板115处于垂直于所述支撑底板113的向上弯折的状态,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114处于垂直于所述支撑顶板112向下弯折的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变形时,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114向上打开,与所述支撑顶板112平行,所述支撑底板延伸板115向下打开,与所述支撑底板113平行,整体构成了一个三面体结构的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

如图4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形箱体120包括一主箱体和收缩贴附于所述主箱体并通过拉伸变形形成与所述主箱体贯通的变形箱体。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箱体包括主顶板121,主底板122,支撑所述主顶板121的第一主侧板123、位于所述第一主侧板123两端的第二主侧板124和第三主侧板125;所述变形箱体包括变形底板127,变形顶板126,第一变形侧板128、及位于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两端的第二变形侧板129和第三变形侧板129a。

所述支撑顶板延伸板114向上打开至平行于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的支撑顶板112时,与所述第二变形箱体120中所述主箱体的主顶板121形成对接,共同由所述主箱体的第一主侧板支撑123。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变形箱体未变形时,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位于主箱体内,所述第二变形侧板129和第三变形侧板129a向内折叠于所述主箱体的内部,所述变形底板127和变形顶板126分别向上、向下折叠附于第一变形侧板128外侧。

即所述第二变形侧板129和所述第三变形侧板129a向所述主箱体方向折叠并与所述主箱体的第一主侧板123平行,所述变形底板127和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依次向所述主箱体方向折叠并与所述主箱体的第一主侧板123平行,所述变形顶板126向下弯折和所述变形底板127向上弯折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外侧。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变形箱体在变形时,所述变形底板127和变形顶板126分别向下、向上打开至与所述主底板122和主顶板121分别平行位置,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通过导向结构,向背离所述主箱体的方向移动到所述变形底板127和所述变形顶板126的指定外端,所述第二变形侧板129和所述第三变形侧板129a分别通过铰接连接于第一变形侧板128两端,形成可自由打开或关闭的门体结构。

即所述变形底板126向上弯折和所述变形底板127向下弯折分别置于所述主顶板121和主底板122分别平行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变形侧板128向背离主箱体且与所述第一主侧板123相对垂直的方向运动至指定位置,所述第二变形侧板129与所述第二主侧板124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变形侧板129a与所述第三主侧板125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形侧板129和所述第三变形侧板129a实为门体结构,作为进出第二变形箱体的出入口。

如图8和图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三变形箱体130结构相互镜像,位置对称地置于所述第二变形箱体120两端,每一个所述第三变形箱体130包括一支撑箱体和多个变形折叠板附于支撑箱体并通过拉伸变形形成与支撑箱体贯通的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箱体包括第一底板135,第一顶板131,第一侧板132和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32两端的第二侧板133和第三侧板134;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包括第一底板折叠板135a,第一顶板折叠板131a,以及连接于第二侧板133的第二侧板折叠板133a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133b,和连接于第三侧板134的第三侧板折叠板134a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134b。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未变形时,所述第一顶板折叠板131a向上折叠于所述第一顶板131上表面,所述第二侧板折叠板133a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133b,所述第三侧板折叠板134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134b分别向内折叠于主箱体内部,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板135a向上折叠并与第一侧板132平行。

具体地,所述第一底板折叠板135a与第一侧板132尺寸一致,在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未变形时,第一底板折叠板135a向上折叠与第一侧板132平行,第一顶板折叠板131a两层折叠在第一顶板131上,第二侧板折叠板133a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133b以及第三侧板折叠板134a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134b分别向内折叠于主箱体内。

如图9所示,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变形时,第一底板折叠板135a向下打开并与第一底板135平行,第二侧板折叠板133a和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133b向外打开并与第二侧板133平行,第三侧板折叠板134a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134b分别从主箱体内打开,向外打开并与第三侧板134平行,第一顶板折叠板131a两层折叠完全打开,与第一顶板131平行,平铺在两个变形侧板上端;所述单面敞开式变形箱体变形完全展开后与支撑箱体贯通形成第三变形箱体130。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推拉门结构133b和第三侧板折叠门结构134b分别作为该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的总出入口。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出风箱150和进风箱14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变形箱体110的两端。所述出风箱150和进风箱140分别处于台风体验屋即第一变形箱体110两端,用于模拟台风环境。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箱150和所述进风箱140的六个面均为栅格板。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结构可变的组合式展厅,展厅内可以布展与台风应急安全知识相关的展项和体验产品。展厅的结构分为两种状态:运输状态和展示状态。

运输状态时,展厅的所有延伸空间折叠收缩回主体空间中,形成一个小型空间箱体结构,便于装载和运输。

展示状态时,展厅结构的子结构通过铰链结构和滑轮滑轨装置实现了结构的抽拉折叠伸缩结构达到指定的空间位置上,组合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且展示形式多样的展厅空间。

本实施例的新式展厅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展厅对占地空间和外围建筑的依赖和限定,而它本身即可作为一个灵活可变的建筑结构,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展示形式进行结构和空间的调整,最终适应于多种展示空间环境,且有便于运输,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同时适用于多种商业产品的展览展厅。

综上所述,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台风科普体验的移动组合展厅中,通过多个箱体的各自展开后组合拼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普展厅的建筑结构,可以展用于台风科普课堂,台风体验屋等展厅的构建,本实用新型的展厅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展厅对占地空间和外围建筑的依赖和限定,而它本身即可作为一个灵活可变的建筑结构,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展示形式进行结构和空间的调整,最终适应于多种展示空间环境,且有便于运输,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同时适用于多种商业产品的展览展厅。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包括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