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172发布日期:2020-02-14 16: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定位接合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



背景技术:

不论是在建筑或是土木工程中,梁、柱、钢筋笼、连续壁等结构的施作均会使用到钢筋续接的工法,而一般传统的续接工法分为绑扎以及焊接两种,且由于传统的施工法非常仰赖工人的技术,因此为了避免基座产生偏差而使续接而成的结构体歪斜,势必得不断地调整钢筋的角度,才能够让每一个钢筋与基座保持水平或垂直,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又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短接合钢筋所需时间的定位接合构造。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依照接合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形态,而第一形态的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包含有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以及枢接器。

所述第一接合件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一钢筋段和第一枢接段接合而成,并于第一钢筋段和第一枢接段接合处设有第一凸出部,且该第一枢接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牙以及与第一外螺牙螺合的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外螺牙为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且该第一外螺牙的入口端设有第一外导线牙。

所述第二接合件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二钢筋段和第二枢接段接合而成,并于第二钢筋段和第二枢接段接合处设有第二凸出部,且该第二枢接段上设有第二外螺牙,其中,该第二外螺牙为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且该第二外螺牙的入口端设有第二外导线牙,该第二枢接段的长度小于第一枢接段的长度。

所述枢接器具有一贯穿孔并于贯穿孔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牙和第二外螺牙相对应的内螺牙,该枢接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螺牙和第二外螺牙相互螺合,且枢接器在与第一外螺牙螺合的一端和第一固定组件贴合。

另外,第二形态的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包含有第一接合件、第二接合件以及枢接组件。

所述第一接合件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一钢筋段和第一枢接段接合而成,并于第一钢筋段和第一枢接段接合处设有第一凸出部,且该第一枢接段上设有第一外螺牙,以及与第一外螺牙螺合的第一固定组件,其中,该第一外螺牙为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

所述第二接合件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二钢筋段和第二枢接段接合而成,并于第二钢筋段和第二枢接段接合处设有第二凸出部,且该第二枢接段上设有第二外螺牙,以及与第二外螺牙螺合的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外螺牙为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

所述枢接组件上设有多个能供第一枢接段和第二枢接段插入的定位孔,以及与定位孔连通并用于容纳第一枢接段和第二枢接段的容置空间,该枢接组件从容置空间将第三固定组件螺合于第一枢接段和第二枢接段上,使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固定于枢接组件上。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梁柱、钢筋笼或连续壁之定位接合构造优点在于让施工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钢筋或钢筋笼或连续壁的续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剖视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分解示意图(一);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二);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二)的枢接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三);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四);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五);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六);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七);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八);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九);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十);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实施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实施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二);

图1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三);

图1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四);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实施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实施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实施示意图(三);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实施示意图(四)。

图中:

1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11第一接合件;

111第一钢筋段;112第一枢接段;1121第一外螺牙;1122第一外导线牙;

113第一凸出部;114第一固定组件;12第二接合件;121第二钢筋段;

122第二枢接段;1221第二外螺牙;1222第二外导线牙;123第二凸出部;

124第二固定组件;13枢接器;131贯穿孔;132内导线牙;14枢接组件;

141定位孔;142容置空间;143第三固定组件;2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剖视示意图(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分解示意图(一)。

本实用新型依照接合的方式不同而产生两种不同的形态,而第一形态的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1,包含有第一接合件11、第二接合件12以及枢接器13。

所述第一接合件11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一钢筋段111和第一枢接段112接合而成,并于第一钢筋段111和第一枢接段112接合处设有第一凸出部113,且该第一枢接段112上设有第一外螺牙1121以及与第一外螺牙1121螺合的第一固定组件114,另外该第一外螺牙1121采用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而采用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能缩短第一枢接段112与其他对象螺合所需要的时间,且该第一外螺牙1121的入口端设有第一外导线牙1122,另外第一外导线牙1122通过加工削去第一外螺牙1121入口端一段螺牙的大部分牙峰,使第一枢接段112更容易与其他对象螺合。

所述第二接合件12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二钢筋段121和第二枢接段122接合而成,并于第二钢筋段121和第二枢接段122接合处设有第二凸出部123,且该第二枢接段122上设有第二外螺牙1221,另外该第二外螺牙1221采用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而采用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能缩短第二枢接段122与其他对象螺合所需要的时间,且该第二外螺牙1221的入口端设有第二外导线牙1222,另外第二外导线牙1222通过加工削去第二外螺牙1221入口端一段螺牙的大部分牙峰,使第二枢接段122更容易与其他对象螺合,该第二枢接段122的长度小于第一枢接段112的长度。

所述枢接器13具有一贯穿孔131并于贯穿孔131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相对应的内螺牙,该枢接器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相互螺合,且枢接器13在与第一外螺牙1121螺合的一端和第一固定组件114贴合,而设置第一固定组件114的目的在于将枢接器13锁紧于第一枢接段112上并消除枢接器13和第一枢接段112之间的空隙。

此外,该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以选用双线螺牙或双线以上的多线螺牙为最佳选择,多线螺牙的运用可提升锁固作动的效率,以双线螺牙为例,其是以两条螺牙开口角度相差180度进行螺牙成型,三线螺牙则是以三条螺牙开口角度相差120度进行螺牙成型,以此类推可知多线螺牙的开口角度为360度除以螺牙的线数,因此利用多线螺牙进行螺合的优点为锁固导程大以及旋紧速度快,另外在螺合的速度方面,旋紧双线螺牙的速度约为单线螺牙的2倍,也就是转一圈双线螺牙等同于转两圈单线螺牙,而旋紧三线螺牙的速度约为单线螺牙的3倍,也就是转一圈三线螺牙等同于转3圈单线螺牙,故多线螺牙的设计可有效的提高锁固作动的效率。

续请参阅图4a以及图4b并搭配图3,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二),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二)的枢接器剖视图。

此外,本实用新型除了如图3所示在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的入口端设置第一外导线牙1122和第二外导线牙1222之外,也可如图4a、图4b所示在枢接器13的内螺牙两端设置内导线牙132,其设置方式同样通过加工削去内螺牙两端的大部分牙峰,使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能更容易的插入枢接器13内,因此为了使第一枢接段112、第二枢接段122和枢接器13能更容易相互螺合,可选择只在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的入口端设置第一外导线牙1122和第二外导线牙1222,或是只在枢接器13的内螺牙两端设置内导线牙132,或是同时在第一外螺牙1121和第二外螺牙1221的入口端以及枢接器13的内螺牙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外导线牙1122、第二外导线牙1222和内导线牙132均能任意选择。

续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三)。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枢接段122上还可增设与第二外螺牙1221螺合的第二固定组件124,而使枢接器13与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螺合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114和第二固定组件124贴合,通过锁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和第二固定组件124并贴合于枢接器13的两端的方式,来消除枢接器13、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之间的空隙。

续请参阅图6a、图6b以及图6c,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四),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五),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六)。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以运用于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的续接做为说明,而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续接的方法同样是通过枢接器13螺合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如图5所示),再锁第一紧固定组件114并贴合于枢接器13来完成钢筋笼的续接,其中,图6a和图6b的差异在于,图6a的各个枢接器13是设置在钢筋笼上的同一平面,而图6b的各个枢接器13则是交错设置在钢筋笼上的不同平面,在枢接上将枢接器13交错设置的优点在于能避免钢筋笼受到外力冲击时,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的续接处同时断裂,另外,图6b和图6c的差异在于,图6b所示的钢筋笼将第一接合件11的底部弯折成l形来支撑整体重量,而图6c所示的钢筋笼在第一接合件11的底部设有支撑面来支撑整体重量。

续请参阅图7a以及图7b,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七),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八)。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以运用于钢筋柱和钢筋梁之间的续接做为说明,钢筋柱和钢筋梁之间续接的方法同样是通过枢接器13螺合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如图5所示),再锁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并贴合于枢接器13来完成钢筋柱和钢筋梁的续接,其中,图7a和图7b的差异在于,图7a的各个枢接器13是设置在钢筋梁上的同一平面,且其将钢筋柱的底部弯折成l形来支撑整体重量,该钢筋梁是以一端弯折成l形来与钢筋柱连接,而图7b的各个枢接器13则是交错设置在钢筋梁不同的平面上,且其在钢筋柱的底部设有支撑面来支撑整体重量,该钢筋梁是以一端设有支撑面来与钢筋柱连接,此外在枢接上将枢接器13交错设置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受到外力冲击时,钢筋柱与钢筋梁之间的续接处同时断裂。

续请参阅图8a以及图8b,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九),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示意图(十)。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以运用于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的续接做为说明,而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续接的方法同样是通过枢接器13螺合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再锁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并贴合于枢接器13来完成连续壁的续接,其中,图8a和图8b的差异在于,图8a的各个枢接器13是设置在连续壁上的同一平面,另外图8b的各个枢接器13则是交错设置在连续壁上的不同平面,而将枢接器13交错设置的优点在于能避免连续壁受到外力冲击时,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的续接处同时断裂。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可供参考图式详述如下所示:续请同时参阅图9以及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实施示意图(一),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实施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续接工程时须预先将具有第一接合件11的钢筋梁柱或钢筋笼或连续壁固定置定位,接着取出枢接器13旋入第一枢接段112并旋入至第一枢接段112底部后,将要用于续接的钢筋或钢筋笼或连续壁上的第二枢接段122对准枢接器13后,将枢接器13朝着第二枢接段122的方向旋出,并使枢接器13同时与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螺合,最后再通过锁紧第一固定组件114来消除枢接器13和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之间的空隙,而在螺合的过程中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与枢接器13螺合的牙数须相同,否则会使第一接合件11与第二接合件12的抗拉强度不平均,进而对建筑结构造成危害。

续请同时参阅图11以及图1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一),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分解示意图。

第二形态的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1,包含有第一接合件11、第二接合件12以及枢接组件14。

所述第一接合件11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一钢筋段111和第一枢接段112接合而成,并于第一钢筋段111和第一枢接段112接合处设有第一凸出部113,且该第一枢接段112上设有第一外螺牙1121、与第一外螺牙1121相互螺合的第一固定组件114以及垫片2,另外该第一外螺牙1121采用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借此来缩短第一枢接段112与其他对象螺合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第二接合件12通过摩擦压接将第二钢筋段121和第二枢接段122接合而成,并于第二钢筋段121和第二枢接段122接合处设有第二凸出部123,且该第二枢接段122上设有第二外螺牙1221、与第二外螺牙1221相互螺合的第二固定组件124以及垫片2,另外该第二外螺牙1221采用单线、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而采用双线或是双线以上的螺牙能缩短第二枢接段122与其他对象螺合所需要的时间。

所述枢接组件14上设有多个能供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插入的定位孔141,以及与定位孔141连通并用于容纳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的容置空间142,该枢接组件14从容置空间142将第三固定组件143螺合于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上,使第一接合件11和第二接合件12固定于枢接组件14。

续请参阅图13并搭配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二)。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以运用于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的续接做为说明,而钢筋笼与钢筋笼之间续接的方法同样是通过将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插入枢接组件14的定位孔141内,再借由第三固定组件143与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的相互螺合,并同时旋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和第二固定组件124,使第一接合件11、第二接合件12与枢接组件14结合来完成钢筋笼的续接。

续请参阅图14a以及图14b并搭配图12,图14a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三),图14b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意图(四)。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以运用于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的续接做为说明,而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续接的方法同样是通过将第一枢接段112以及第二枢接段122插入枢接组件14的定位孔141内,再借由第三固定组件143与第一枢接段112和第二枢接段122的相互螺合,并同时旋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和第二固定组件124,使第一接合件11、第二接合件12与枢接组件14结合来完成连续壁的续接,其中,图14a与图14b的差异在于,图14a的枢接组件14是设置在连续壁上的同一平面,而图14b的各个枢接组件14是交错设置在连续壁上不同的平面,而将枢接组件14交错设置的优点在于能避免连续壁受到外力冲击时,连续壁与连续壁之间的续接处同时断裂。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可供参考图式详述如下所示:续请同时参阅图15至图18,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实施意图(一),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实施意图(二),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实施意图(三),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示实施意图(四)。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续接工程时须预先将具有第一接合件11的钢筋或钢筋笼或连续壁固定至定位,接着将第一固定组件114和垫片2设置在第一枢接段112上,之后取出枢接组件14并将定位孔141对准第一枢接段112后将枢接组件14插入第一接合件11,接续将第三固定组件143以及垫片2装设于第一枢接段112,再分别旋紧第一固定组件114和第三固定组件143,并使第一接合件11与枢接组件14结合,另外要是在螺合的过程中使用到两个以上的第三固定组件143,则每个第三固定组件143所锁设的扭力值必须相同,若各个第三固定组件143锁设的扭力值均不相同,当建筑结构受到巨大外力冲击时,会优先将外力传送给扭力值最低的第三固定组件143,当扭力值最低的第三固定组件143负荷不了外力时便会断裂,进而使其他第三固定组件143的负荷增加,当其他第三固定组件143所承受的扭力也超过上限后便会跟着断裂,对整体建筑的安全结构造成危害。

接着,将第二固定组件124和垫片2设置于第二枢接段122后,再把第二接合件12对准定位孔141(如图15所示)后插入,并在第二接合件12插入后再将第三固定组件143和垫片2设置于第二枢接段122上,接着再分别锁紧第二固定组件124和第三固定组件143,使第二接合件12与枢接组件14接合后即完成钢筋或钢筋笼或连续壁的续接,另外若螺合的过程中使用到两个以上的第三固定组件143,则每个第三固定组件143所锁设的扭力值也必须相同。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可无限延伸连接的钢筋的定位接合构造的优点在于让施工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钢筋或钢筋笼或连续壁的续接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