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9711发布日期:2019-12-10 21:1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梁是承受竖向荷载,以受弯为主的构件。梁一般水平放置,用来支撑板并承受板传来的各种竖向荷载和梁的自重,梁和板共同组成建筑的楼面和屋面结构。与其他的横向受力结构(如桁架,拱等)相比,梁的受力性能是较差的,但它分析简单,制作方便,故在中小跨度建筑中仍得到了广泛应用。梁在荷载作用中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在建筑施工中,房屋框架的主体结构质量是衡量整个建筑物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混凝土框架施工过程中,对于承重梁的施工工艺有着严格规定,在施工过程中,梁筋绑扎完工后便需要对其进行铸模,模板主要起承载混凝土的作用,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梁底进行支撑,同时对于两侧需要使用拉杆进行固定,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模型出现形变以及炸模现象的发生,但是,使用拉杆对梁模板的两侧进行限定,在混凝土成型后拉杆却是无法进行拆除,通常都是后期使用切割机对拉杆两端进行切除,从而造成拉杆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成本,并且由于房屋存在一定的高度,登高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达到了替代使用拉杆对模板两侧进行限定的施工方式,同时减少施工成本,减轻后续施工强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包括钢管、调节机构、底板、螺纹杆和紧固机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位于钢管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分别与两个调节机构螺纹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间位置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紧固机构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相对的一侧分别与钢管的两端相插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套、丝套、钢珠和手柄,所述丝套的外表面与连接套的内侧壁连接,所述丝套通过螺纹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插槽,且钢管的顶部与插槽相插接,所述插槽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钢珠位于安装槽内,且钢珠通过保持架与安装槽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手柄的一侧连接。

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承载箱、支撑座、双向丝杠、转动电机、螺母、限位杆、滑块、连接板和定向板,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分别于承载箱内壁底部的两侧连接,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于两个支撑座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电机位于承载箱内壁底部的右侧,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丝杠的右端连接,所述双向丝杠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螺母的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母的背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载箱内壁的背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滑块滑动连接,且两个滑块的正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杆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顶部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且两个连接板的顶部通过通槽贯穿承载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两个定向板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形状为圆形,且底板的底部通过胶水粘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钢管的壁厚为一公分。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

优选的,所述钢珠的数量为十六个,且钢珠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剂。

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的底部连接有底座,且底座通过螺栓与承载箱内壁的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通过转动手柄,能够使整个连接套相对于螺纹杆进行上下调整所处位置,同时由于钢珠的设置,能够使保证在调整时相对于钢管进行转动,从而减小转动时的阻力,减轻劳动强度,并且通过调节机构使整个紧固机构于梁模进行相接触,提高整体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电机的转动,同时承载箱的顶部通过钢管和调节机构的相配合与梁模的底部紧密接触,此时双向丝杠上的两个螺母通过滑块在滑槽内部的限定滑动,实现相对或者相反方向的同步移动,从而使两个定向板对于梁模的两侧进行紧密夹持,达到了替代使用拉杆对模板两侧进行限定的施工方式,同时减少施工成本,减轻后续施工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调节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固机构的正面剖示图。

图中:1钢管、2调节机构、3底板、4螺纹杆、5紧固机构、21连接套、22丝套、23插槽、24安装槽、25钢珠、26手柄、51承载箱、52支撑座、53双向丝杠、54转动电机、55螺母、56限位杆、57滑槽、58滑块、59连接板、510定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承重梁混凝土浇筑的模板支撑装置,包括钢管1、调节机构2、底板3、螺纹杆4和紧固机构5,两个调节机构2分别位于钢管1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螺纹杆4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分别与两个调节机构2螺纹连接,底板3顶部的中间位置与螺纹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紧固机构5底部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两个螺纹杆4相对的一侧分别与钢管1的两端相插接,底板3的形状为圆形,且底板3的底部通过胶水粘接有防滑垫,钢管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且钢管1的壁厚为一公分,钢管1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

调节机构2包括连接套21、丝套22、钢珠25和手柄26,丝套22的外表面与连接套2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丝套22通过螺纹与螺纹杆4螺纹连接,连接套21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插槽23,且钢管1的顶部与插槽23相插接,插槽23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槽24,钢珠25位于安装槽24内,且钢珠25通过保持架与安装槽24相对转动连接,连接套21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手柄26的一侧固定连接,钢珠25的数量为十六个,且钢珠25的外表面涂抹有润滑剂。

紧固机构5包括承载箱51、支撑座52、双向丝杠53、转动电机54、螺母55、限位杆56、滑块58、连接板59和定向板510,两个支撑座52的底部分别于承载箱51内壁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双向丝杠5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于两个支撑座52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转动电机54位于承载箱51内壁底部的右侧,转动电机54的输出端与双向丝杠53的右端固定连接,双向丝杠53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螺母55的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两个螺母55的背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杆56的一端固定连接,承载箱51内壁的背面开设有滑槽57,滑槽57的内部分别与两个滑块58滑动连接,且两个滑块58的正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杆5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56顶部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9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板59的顶部通过通槽贯穿承载箱5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两个连接板59的顶部分别与两个定向板510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电机5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通过螺栓与承载箱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手柄26,能够使整个连接套21相对于螺纹杆4进行上下调整所处位置,同时由于钢珠25的设置,能够使保证在调整时相对于钢管1进行转动,然后通过转动电机54的转动,同时承载箱51的顶部通过钢管1和调节机构2的相配合与梁模的底部紧密接触,此时双向丝杠53上的两个螺母55通过滑块58在滑槽57内部的限定滑动,实现相对或者相反方向的同步移动,从而使两个定向板510对于梁模的两侧进行紧密夹持。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2的设置,通过转动手柄26,能够使整个连接套21相对于螺纹杆4进行上下调整所处位置,同时由于钢珠25的设置,能够使保证在调整时相对于钢管1进行转动,从而减小转动时的阻力,减轻劳动强度,并且通过调节机构2使整个紧固机构5于梁模进行相接触,提高整体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电机54的转动,同时承载箱51的顶部通过钢管1和调节机构2的相配合与梁模的底部紧密接触,此时双向丝杠53上的两个螺母55通过滑块58在滑槽57内部的限定滑动,实现相对或者相反方向的同步移动,从而使两个定向板510对于梁模的两侧进行紧密夹持,达到了替代使用拉杆对模板两侧进行限定的施工方式,同时减少施工成本,减轻后续施工强度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