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9704发布日期:2019-12-10 21:16阅读:2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体系,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领域,多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对施工梁体等进行支撑,常见于现浇桥梁施工及现浇楼板施工。满堂支架法施工是一种长期被采用的方法,采取按一定间隔,密布搭设,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的施工方法,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架。支架法施工是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桥体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支架。其缺点是施工用的架体及扣件消耗量大、工期长,对山区桥梁、大跨度、大荷载、高支撑结构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立柱主体、斜撑、砂箱、主龙骨、次龙骨、主工字钢和次工字钢;所述支撑立柱主体由两排对称设置的支撑立柱组成;所述主工字钢横向连接在两排对应的支撑立柱之间,从下至上依次等间距设置多层主工字钢;所述次工字钢横向设置在主工字钢上,次工字钢与主工字钢垂直,次工字钢位于支撑立柱主体的内侧;所述斜撑交叉连接在两排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每根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有砂箱,两排对应的砂箱顶部之间设置主龙骨,该主龙骨上横向设置垂直于该主龙骨的次龙骨;所述砂箱包括第一层钢管以及第一层钢管内套设的第二层钢管;所述第一层钢管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焊接在支撑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层钢管内装有被压实的中砂;所述第二层钢管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为一圆柱形结构,套设在第一层钢管内,平压在第一层钢管内的中砂上;所述第二层钢管顶部设置有连接板。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采用圆形无缝钢管。

进一步,所述斜撑采用i20b工字钢。

进一步,所述主龙骨采用i36b工字钢。

进一步,所述次龙骨采用i25b工字钢。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钢管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一球形阀门。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底部连接有砼底板。

进一步,所述砼底板的顶部与支撑立柱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加劲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更强,本支撑体系采用无缝钢管、砂箱、工字钢代替传统的碗扣式满堂支架,较传扣件搭设的满堂支架简单,且中间施工空间大,施工干扰小,同时节约工期,耗材小,有效降低成本,适用于施工场地较复杂,超高支撑,超大跨度,超大荷载现浇结构,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砂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立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立柱底部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主龙骨2、钢板16、砼底板17、加劲板15、支撑立柱4、第一层钢管9、第二层钢管8、第一密封板11、球形阀门10、第二密封板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螺栓组件7、次龙骨1、砂箱3、第一斜撑5、第二斜撑6、主工字钢20、次工字钢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立柱主体、斜撑、砂箱3、主龙骨2、次龙骨1、主工字钢20和次工字钢30。支撑立柱主体由两排对称设置的支撑立柱4组成。主工字钢20横向连接在两排对应的支撑立柱4之间,从下至上依次等间距设置多层主工字钢20。次工字钢30横向设置在主工字钢20上,次工字钢30与主工字钢20垂直,次工字钢30位于支撑立柱主体的内侧。斜撑交叉连接在两排相邻的支撑立柱4之间。每根支撑立柱4的顶部设置有砂箱3,两排对应的砂箱3顶部之间设置主龙骨2,该主龙骨2上横向设置垂直于该主龙骨2的次龙骨1。砂箱3包括第一层钢管9以及第一层钢管9内套设的第二层钢管8。第一层钢管9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密封板11,第一密封板11焊接在支撑立柱4的顶部。第一层钢管9内装有被压实的中砂。第二层钢管8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12为一圆柱形结构,套设在第一层钢管9内,平压在第一层钢管9内的中砂上。第二层钢管8顶部设置有连接板。

其中,支撑立柱采用圆形无缝钢管。主工字钢20和次工字钢30和斜撑采用i20b工字钢。主龙骨2采用i36b工字钢。次龙骨1采用i25b工字钢。第一层钢管9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一球形阀门10。支撑立柱4底部连接有砼底板17。砼底板17的顶部与支撑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加劲板1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更强,采用无缝钢管、砂箱3、工字钢代替传统的碗扣式满堂支架,较传扣件搭设的满堂支架简单,且中间施工空间大,施工干扰小,同时节约工期,耗材小,有效降低成本,适用于施工场地较复杂,高层超限梁的支撑,安全系数更高。

实施例二

参见图1,一种超限梁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立柱主体,支撑立柱主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排支撑立柱和第二排支撑立柱。第一排支撑立柱包括依次等间距排开的若干支撑立柱4,分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n立柱。第二排支撑立柱包括依次等间距排开的若干支撑立柱4,分为第ⅰ立柱、第ⅱ立柱、第ⅲ立柱……第m立柱。第一立柱对应第ⅰ立柱,第二立柱对应第ⅱ立柱,依次类推。第一立柱与第ⅰ立柱之间从下至上横向焊接有多层主工字钢20,每层主工字钢20对称焊接在第一立柱和第ⅰ立柱的左右两侧,分为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同样的,第二立柱与第ⅱ立柱之间焊接有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依次类推。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焊接有交叉的斜撑,斜撑分为第一斜撑5和第二斜撑6,位于两层主工字钢20之间。第一斜撑5的一端焊接在第一立柱与下层主工字钢20的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第ⅱ立柱与上层主工字钢20的连接处;第二斜撑6的一端焊接在第ⅰ立柱与上层主工字钢20的连接处,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立柱与下层主工字钢20的连接处;依次这样连接,直至最后一根支撑立柱4。主工字钢20上横向焊接有次工字钢30,分为第一次工字钢和第二次工字钢,第一次工字钢设置在第一排支撑立柱的内侧,第二次工字钢设置在第二排支撑立柱的内侧,且第一次工字钢和第二次工字钢贯穿整个支撑立柱主体。每排支撑立柱4的顶部焊接有砂箱3,对应的砂箱3顶部之间设置有主龙骨2,相邻主龙骨2之间设置有次龙骨1。

参见图2,砂箱3包括第一层钢管9和第二层钢管8。第一层钢管9底部焊接有第一密封板11,第一密封板11焊接在支撑立柱4的顶部。第一层钢管9内装有压实的中砂,在第一层钢管9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球形阀门10,有利于排沙。第二层钢管8的底部焊接有第二密封板12,第二密封板12配合第一层钢管9套设压在中砂顶部。第二层钢管8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之间通过螺栓组件7可拆卸式连接。

参见图3,每个支撑立柱4的底部设置有砼底板17,砼底板17的顶部与支撑立柱4的侧面之间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劲板15。

本支撑体系采用和传统钢管脚手架相类似的设计理念,包括支撑立柱4和平面内斜撑等所组成的钢柱支撑主体,位于钢柱支撑底部的支撑基础,位于支撑立柱4顶部的脱模装置,分布在脱模装置顶部的主龙骨2及次龙骨1。

支撑立柱4采用圆形无缝钢管,斜撑采用i20b工字钢。支撑立柱4底部采用钢板16作为支撑基础,安装在砼底板17上,参见图4。钢板16与支撑立柱4之间焊接加劲板15。每根钢管顶部设置一个砂箱3作为脱模装置,砂箱3顶部采用i36b双拼工字钢作为主龙骨2,主龙骨2上方设置i25b工字钢作为次龙骨1。各构件采用焊接进行连接。

钢管底部安装,例如:在地面按设计尺寸放出钢管位置,同时每个钢管预埋4根φ32hrb400e钢筋,埋深50cm,高出混凝土结构10cm,形成砼底板17。在钢管底部和砼底板17之间设置厚20mm的钢板16,进行水平调平及增加受力面积,使钢管在铅垂状态下立于砼底板17上,保证证钢管立柱受力均匀、平衡传力。

支撑立柱4的安装,例如:采用φ600mm螺旋钢管作为支撑立柱4,将所受荷载垂直传递至砼底板17。钢管柱间距为纵横间距4000×2000mm,钢管柱高度统一安装至500×1800mm现浇梁底标高处(扣除模板厚度、方木高度、砂箱3高度、工字钢高度)。采用工字钢在内外钢柱之间设置剪刀撑,利于整体钢柱支撑体系的稳定。

钢柱支撑采用分段逐节安装。先在钢板16上将钢管位置用粉笔画出,然后借助吊车将钢管按设计位置就位,将底节钢管和钢板16焊牢,并用6块尺寸为20cm×20cm、厚20mm的三角钢板16作为加劲板15,对称焊在钢板16和钢管之间。

采用吊车将钢柱逐步安装节高至设计位置,完成每节钢柱安装后随即进行加固工字钢焊接。

砂箱3设置,例如:采用砂箱3作为脱模的手段,砂箱3设置于钢管立柱顶部和工字钢横梁之间,底部与钢管焊死。砂箱3采用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大管用与立柱相同外径的螺旋钢管,小管用φ529mm的螺旋钢管。

砂箱3用砂采用洁净的中砂,晒干、过筛,测出比重后,根据所需高度称重装箱,确保所有砂箱3顶板标高一致,砂箱3安装前须对砂箱3进行预压,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过大的沉降。为方便卸砂,在距砂箱3底部5cm处做一个球形阀门10。

用ⅰ36b工字钢并焊做为钢柱支撑主龙骨2,横梁放置与砂箱3顶部。并在砂箱3顶面钢板16上,靠近工字钢边缘处,各焊一个挡板,防止工字钢移动。在ⅰ36b工字钢上焊接ⅰ25b作为钢柱支撑次龙骨1及梁底主梁。

钢柱安装完成后,逐个将砂箱3吊装至钢柱顶部并焊接牢固。然后将双拼i36b工字钢焊接至砂箱3顶部,再将i25b工字钢安装至i36b工字钢上部,最后在i25b工字钢上部安装木方,模板。

本支撑体系,采用无缝钢管、工字钢等型钢综合考虑计算钢筋重量、混凝土浇筑时动荷载及混凝土自重,设计最优钢钢柱支撑体系。钢柱体系采用无缝钢管、砂箱3、工字钢代替传统的碗扣式满堂支架,较传扣件搭设的满堂支架简单,且中间施工空间大,施工干扰小,同时节约工期,耗材小,有效降低成本,适用于施工场地较复杂,超高支撑,超大跨度,超大荷载现浇结构,安全系数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