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5112发布日期:2019-07-06 12:4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现浇空心楼盖以其自重轻、保温隔热性能好、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大跨度建筑空间的要求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大开间结构中。传统现浇空心楼盖是采用预埋内模形成空腔,内模主要采用空心的筒芯、箱体。这种方法内模的制作和运输困难、易破损,而且施工中内模需要抗浮,楼面板钢筋需要现场绑扎,因此整体施工难度大,产业化水平低。现有的空腔楼盖体系由预制空腔构件代替预埋内膜,空腔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运到现场进行安装。现有预制空腔构件大多采用分离式,将顶板、底板及侧板分别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方式增加了现场作业量,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空腔内容易进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和空腔,所述顶板设置在侧板的上端,底板设置在侧板的下端,顶板、底板和侧板构成梯形箱体,中间为空腔,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暗柱,暗柱内设置有桁架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暗柱设置在顶板、底板和侧板构成的梯形箱体的四个角,暗柱顶端连接顶板,暗柱底端连接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顶板和底板内设置有分布钢筋,分布钢筋外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顶板延伸出侧板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侧板内部设置有钢丝网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整体成型,且作为整体与周边肋梁共同工作,提高了密肋空腔楼盖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由于具有永久空腔,且体积空心率大,能有效改善楼盖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预制构件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能减少现场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中1.顶板,2.底板,3.侧板,4.空腔,5.暗柱,6.桁架筋,7.分布钢筋,8.钢丝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布置示意图,一种整浇空腔楼盖预制构件,包括顶板1、底板2、侧板3和空腔4,顶板1设置在侧板3的上端,底板2设置在侧板3的下端,顶板1、底板2和侧板3构成梯形箱体,中间为空腔4,顶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暗柱5,暗柱5内设置有桁架筋6,暗柱5设置在顶板1、底板2和侧板3构成的梯形箱体的四个角,暗柱5顶端连接顶板1,暗柱5底端连接底板2,顶板1和底板2内设置有分布钢筋7,分布钢筋7外露,顶板1外沿延伸出侧板3的外壁,侧板3内部设置有钢丝网片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制作空腔楼盖预制构件时,先布置底板2的分布钢筋7,保证分布钢筋7伸出底板2外边缘,再布置四个角的桁架筋6,桁架筋6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保证桁架筋6内纵筋分别伸入顶板1和底板2内一段距离,然后浇注底板2,布置内模板或填充轻质泡沫材料,沿侧板3四周内布置钢丝网片8,布置四周外模板,随后绑扎顶板1的分布钢筋7,保证分布钢筋7伸出顶板1外边缘,最后整体浇筑,使之成型;顶板1和底板2外露的分布钢筋7深入四周密肋梁和框架梁中,顶板1外沿伸出侧板3,与周边肋梁形成搭接,提高了密肋空腔楼盖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整体性好,承载力高、保温、隔热及隔声效果好、施工方便的特点。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