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2572发布日期:2019-12-27 15:32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施工中阳角、尤其是基础筏板等大体积混凝土阳角处模板加固难度大、加固质量难以保证,阳角部位加固较薄弱,易造成跑模和胀模等问题。常规阳角采用钢管、扣件加固,受阳角处钢管、方木的交叉影响,扣件安装,调整、紧固困难,工人通过敲打扣件进行模板调整,产生噪音。另外大基础等构件阳角内侧可以利用温度筋或构造筋形成对拉的方式进行加固,但阳角外侧对拉困难,阳角外侧采用斜顶方式加固时受场地、工作面影响较大,且斜顶需要大量钢管、扣件、顶丝,造成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通过在第一管件上设置一个钢管扣件,并在钢管扣件上固定一个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的限位套筒,通过阳角对拉组件将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拉紧对阳角模板进行加固,便于安装和拆卸,能有效提高阳角模板的加固效率和质量,降低阳角模板跑模及胀模现象发生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阳角模板外侧的柱箍组件,所述柱箍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别布设在阳角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连接有阳角对拉组件,所述第一管件为圆管,所述第二管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圆管,所述第一管件上设置有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的卡装件,所述卡装件包括套装在第一管件上的钢管扣件和固定在钢管扣件上的限位套筒,所述钢管扣件包括相对布设的卡扣盖板和卡扣座,所述限位套筒固定安装在卡扣盖板的外侧且其与第一管件相互平行,所述阳角对拉组件的一端卡接在第二管件的两个圆管之间,所述阳角对拉组件的另一端卡接在限位套筒上。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对拉组件包括对拉螺杆和两个与对拉螺杆相配合的山型卡。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山型卡卡装在第二管件的两个圆管之间,所述对拉螺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套筒后与卡接在限位套筒一侧的另一个所述山型卡紧固连接。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对山型卡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母。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为圆形钢管,所述圆形钢管与第一管件相互平行。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盖板的一侧与卡扣座的一侧铰接,所述卡扣盖板的另一侧与卡扣座的另一侧通过锁紧件活动连接,所述锁紧件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卡扣盖板的内侧,所述卡扣座上设置有与锁紧件相配合的u形槽。

上述的一种阳角模板拉结加固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阳角模板的外侧设置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将其箍紧,同时在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设置阳角对拉组件,能够提高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由于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连接不可靠,使阳角模板发生跑模,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报废,增大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管件上设置供阳角对拉组件一端卡装的卡装件,能够解决阳角处模板加固无法生根的难题,为阳角对拉组件提供一个卡装位,便于将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进行拉紧,使其紧箍在阳角模板的外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管扣件上固定安装一个限位套筒构成卡装件,将钢管扣件安装在第一管件上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阳角模板的加固效率和质量,进而能够降低阳角模板跑模及胀模现象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管件上设置一个钢管扣件,并在钢管扣件上固定一个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的限位套筒,通过阳角对拉组件将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拉紧对阳角模板进行加固,便于安装和拆卸,能有效提高阳角模板的加固效率和质量,降低阳角模板跑模及胀模现象发生的概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件;2—第二管件;3—对拉螺杆;

4—山型卡;5—阳角模板;6—钢管扣件;

6-1—卡扣盖板;6-2—卡扣座;7—限位套筒;

8—铰接轴;9—锁紧件;10—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阳角模板5外侧的柱箍组件,所述柱箍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所述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分别布设在阳角模板5的两侧,所述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连接有阳角对拉组件,所述第一管件1为圆管,所述第二管件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圆管,所述第一管件1上设置有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的卡装件,所述卡装件包括套装在第一管件1上的钢管扣件6和固定在钢管扣件上的限位套筒7,所述钢管扣件6包括相对布设的卡扣盖板6-1和卡扣座6-2,所述限位套筒7固定安装在卡扣盖板6-1的外侧且其与第一管件1相互平行,所述阳角对拉组件的一端卡接在第二管件2的两个圆管之间,所述阳角对拉组件的另一端卡接在限位套筒7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2之间的夹角等于阳角模板5两个侧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管件1紧贴阳角模板5的一侧水平布设,所述第二管件2紧贴阳角模板5的另一侧水平布设,通过在阳角模板5的外侧设置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2将其箍紧,对阳角模板5进行加固,同时能够降低阳角模板5发生跑模和涨模的概率。

特别的,通过在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设置阳角对拉组件,能够提高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由于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之间连接不可靠,使阳角模板5发生跑模,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报废,增大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管件1上设置供阳角对拉组件一端卡装的卡装件,能够解决阳角处模板加固无法生根的难题,为阳角对拉组件提供一个卡装位,便于将第二管件2进行拉紧,使其紧箍在阳角模板5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钢管扣件6的一侧固定安装一个限位套筒7形成卡装件,将钢管扣件6安装在第一管件1上供阳角对拉组件卡装,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阳角模板5的加固效率和质量,进而能够降低阳角模板5跑模及胀模现象发生的概率。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二管件2中的两个圆管由上至下依次布设在第一管件1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阳角对拉组件包括对拉螺杆3和两个与对拉螺杆3相配合的山型卡4。

实际使用时,所述对拉螺杆3上设置有外螺纹,两个所述山型卡4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与对拉螺杆3相配合的圆形通孔,在进行阳角模板5的加固时,两个山型卡4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对拉螺杆3的两端并卡在相应的位置,通过调整对拉螺杆3上位于两个山型卡4之间的长度,实现拉紧或放松。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对拉螺杆3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山型卡4构成阳角对拉组件,在施工中,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阳角模板5的受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拉螺杆3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山型卡4卡装在第二管件2的两个圆管之间,所述对拉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套筒7后与卡接在限位套筒7一侧的另一个所述山型卡4紧固连接。

实际使用时,在进行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的紧固连接时,可将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分别支撑在阳角模板5的两侧,将钢管扣件6安装在第一管件1上并锁紧固定,将对拉螺杆3的一端穿过第二管件2的两个圆管之间后,在对拉螺杆3的端部安装山型卡4,使该山型卡4卡在第二管件2的外侧;将对拉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钢管扣件6上的限位套筒7后,在对拉螺杆3的另一端安装山型卡4,使该山型卡4卡在限位套筒7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拉螺杆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对山型卡4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母10。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对拉螺杆3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限位螺母10对山型卡4进行限位,通过调整限位螺母10,能够通过对拉螺杆3将第二管件2与限位套筒7之间进行拉紧。同时,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对其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筒7为圆形钢管,所述圆形钢管与第一管件1相互平行。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限位套筒7设置为圆形钢管并将其与钢管扣件6焊接为一体,能够提高卡装件整体的刚性和稳定性,通过使限位套筒7与第一管件1相互平行,便于对拉螺杆3的穿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盖板6-1的一侧与卡扣座6-2的一侧铰接,所述卡扣盖板6-1的另一侧与卡扣座6-2的另一侧通过锁紧件9活动连接,所述锁紧件9的一端通过铰接轴8铰接在卡扣盖板6-1的内侧,所述卡扣座6-2上设置有与锁紧件9相配合的u形槽。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卡扣盖板6-1与卡扣座6-2的一侧铰接,使其另一侧通过锁紧件9可拆卸的连接,同时将锁紧件9铰接在卡扣盖板6-1的另一侧,便于进行钢管扣件6的整体安装和拆除。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9为螺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