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468发布日期:2020-02-18 14:2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老建筑中小跨高比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前的抗震设计要求,尤其是底部或转换层中的高轴压比的低矮剪力墙,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在强震作用下其破坏具有突然性甚至引起建筑的整体倒塌。

目前国内对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方法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降低轴压比。2、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方法在原构件表面设置型钢,同时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与外包型钢缝隙间灌注高强水泥砂浆,辅以横向缀板或套箍,以提高加固后构件的整体受力性能。3、外粘钢板加固法,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这些加固方法在提高剪力墙抗震能力的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剪力墙的刚度,这样会使结构吸收更多的地震作用,这对抗震设计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加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而导致剪力墙刚度提高,不利于对抗地震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加固结构,包括上楼板与下楼板,还包括消能板、若干第一连接杆与若干第二连接杆;上楼板与剪力墙的顶部相连,下楼板与剪力墙的底部相连;若干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均与消能板的顶部相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均与上楼板相连接;若干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均与消能板的底部相连接,若干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均与下楼板相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呈倒“八”字型布置;第二连接杆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呈“八”字型布置。

其中,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均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侧面;第一角钢水平设置,第一角钢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上楼板相连,第一角钢的另一个侧面与若干第一连接杆的顶部相连;第二角钢水平设置,第二角钢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下楼板相连,第二角钢的另一个侧面与若干第二连接杆的底部相连。

其中,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固定板与若干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与第一角钢相连,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顶部相连;第二固定板与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与第二角钢相连,第二固定板的顶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的底部相连。

其中,第一固定板的强度与第二固定板的强度均大于消能板的强度;第一角钢的强度与第二角钢的强度均大于消能板的强度。

其中,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三固定板与若干第四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第三固定板的顶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底部相连,第三固定板的底部与消能板的顶部相连;第四固定板与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第四固定板的顶部与消能板的底部相连,第四固定板的底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的顶部相连。

其中,消能板由钢板制成,若干第一连接杆与若干第二连接杆均由钢筋制成,钢筋的屈服点高于钢板的屈服点。

其中,消能板的厚度为5-15mm。

其中,剪力墙的两侧均布置墙体加固结构。

其中,沿剪力墙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墙体加固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将消能板固定在与剪力墙相连的上楼板以及下楼板之间,在增加剪力墙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的同时,又不会改变剪力墙的刚度,使得该墙体加固结构更符合抗震设计,减轻剪力墙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保护既有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安装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安装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杆;2-消能板;3-第二连接杆;4-第一角钢;5-第二角钢;6-剪力墙;7-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9-第三固定板;10-第四固定板;11-上楼板;12-下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加固结构,包括上楼板11与下楼板12,还包括消能板2、若干第一连接杆1与若干第二连接杆3;上楼板11与剪力墙6的顶部相连,下楼板12与剪力墙6的底部相连;若干第一连接杆1的底部均与消能板2的顶部相连接,若干第一连接杆1的顶部均与上楼板11相连接;若干第二连接杆3的顶部均与消能板2的底部相连接,若干第二连接杆3的底部均与下楼板12相连接。

具体地,例如,消能板2的尺寸可以根据剪力墙6的尺寸选取,消能板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方形,消能板2可以与剪力墙6相平行布置,两者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第一连接杆1以及第二连接杆3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第一连接杆1以及第二连接杆3均可以采用螺柱螺栓与消能板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1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第一连接杆1与上楼板11可以通过螺栓螺柱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杆3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第二连接杆3与下楼板12可以通过螺栓螺柱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杆1有多个时,可以关于消能板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二连接杆3有多个时,可以关于消能板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地震时,产生的冲击力经过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3传至消能板2,消能板2在强力的作用下拉伸变形,起到消能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强力直接作用在剪力墙6上,起到保护剪力墙6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杆1以及第二连接杆3,将消能板2固定在与剪力墙6相连的上楼板11以及下楼板12之间,在增加剪力墙6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的同时,未对剪力墙6本身造成破坏,又不会改变剪力墙6的刚度,使得该墙体加固结构更符合抗震设计,减轻剪力墙6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保护既有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1呈倒“八”字型布置;第二连接杆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杆3呈“八”字型布置。具体地,例如,当消能板2为一方形板时,其中一根第一连接杆1与消能板2的左上角相连,其中一根第二连接杆3与消能板2的右下角相连,两者所在的直线可以与消能板2的一条对角线重合;另一根第一连接杆1与消能板2的右上角相连,另一根第二连接杆3与消能板2的左下角相连,两者所在的直线可以与消能板2的另一条对角线重合;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受力的均匀性,提高对剪力墙6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第一角钢4与第二角钢5;第一角钢4与第二角钢5均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侧面;第一角钢4水平设置,第一角钢4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上楼板11相连,第一角钢4的另一个侧面与若干第一连接杆1的顶部相连;第二角钢5水平设置,第二角钢5的其中一个侧面与下楼板12相连,第二角钢5的另一个侧面与若干第二连接杆3的底部相连。具体地,例如,第一角钢4的长度可以根据剪力墙6的尺寸选择,可以在第一角钢4与上楼板11接触的一侧面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再通过螺柱将第一角钢4安装在上楼板11上;第一连接杆1与第一角钢4的另一侧面可以焊接连接;同理,第二角钢5的长度可以根据剪力墙6的尺寸选择,可以在第二角钢5与下楼板12接触的一侧面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再通过螺柱将第二角钢5安装在下楼板12上;第二连接杆3与第二角钢5的另一侧面可以焊接连接;如此设置,安装方便快捷。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一固定板7与若干第二固定板8;第一固定板7与第一连接杆1一一对应,第一固定板7的顶部与第一角钢4相连,第一固定板7的底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的顶部相连;第二固定板8与第二连接杆3一一对应,第二固定板8的底部与第二角钢5相连,第二固定板8的顶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3的底部相连。具体地,例如,第一固定板7与第二固定板8均可以为矩形钢板;其中,可以在第一固定板7靠近顶部的板面开设通孔,再通过螺栓螺柱将第一固定板7安装在第一角钢4上;第一固定板7可以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焊接连接,并且,两者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同理,可以在第二固定板8靠近底部的板面开设通孔,再通过螺栓螺柱将第二固定板8安装在第二角钢5上;第二固定板8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3可以焊接连接,并且,两者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设置,方便各部分之间的拆卸安装,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7的强度与第二固定板8的强度均大于消能板2的强度;第一角钢4的强度与第二角钢5的强度均大于消能板2的强度。具体地,例如,当第一固定板7的强度以及第一角钢4的强度均大于消能板2的强度时,可以在地震发生时,该墙体加固结构受到强力冲击时,让消能板2优先产生形变,这样可以把消能板2当作一种消耗品,维修阶段只需更换消能板2即可,其他连接部件则可以循环利用,节省成本。第二固定板8与第二角钢5的设计方式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三固定板9与若干第四固定板10;第三固定板9与第一连接杆1一一对应,第三固定板9的顶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的底部相连,第三固定板9的底部与消能板2的顶部相连;第四固定板10与第二连接杆3一一对应,第四固定板10的顶部与消能板2的底部相连,第四固定板10的底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3的顶部相连。具体地,例如,为了方便第一连接杆1与消能板2的安装与拆卸,可以在第一连接杆1与消能板2之间设置第三固定板9;第三固定板9可以为矩形钢板,第三固定板9的强度也可以大于消能板2的强度;其中,可以将第一连接杆1的底部焊接在第三固定板9靠近顶部的板面上,而在第三固定板9靠近底部的板面上开设多个通孔,采用螺栓螺柱将第三固定板9安装在消能板2上;其中,第三固定板9可以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位于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提高受力的均匀性;同理,为了方便第二连接杆3与消能板2的安装与拆卸,可以在第二连接杆3与消能板2之间设置第四固定板10;第四固定板10可以为矩形钢板,第四固定板10的强度也可以大于消能板2的强度;其中,可以将第二连接杆3的顶部焊接在第四固定板10靠近底部的板面上,而在第四固定板10靠近顶部的板面上开设多个通孔,采用螺栓螺柱将第四固定板10安装在消能板2上;其中,第四固定板10可以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3位于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提高受力的均匀性。如此设置,可以方便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3以及消能板2的安装与拆卸,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消能板2由钢板制成,若干第一连接杆1与若干第二连接杆3均由钢筋制成,钢筋的屈服点高于钢板的屈服点。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该墙体加固结构受强力冲击时,消能板2优先发生形变,起到更好的消能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消能板2的厚度为5-15mm。具体地,例如,消能板2可以由6mm厚的低屈服点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剪力墙6的两侧均布置墙体加固结构。具体地,为了提高抗震效果,可以在剪力墙6的内外两侧均布置该墙体加固结构。例如,剪力墙6内外两侧的墙体加固结构可以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沿剪力墙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墙体加固结构。具体地,例如,考虑到有些剪力墙6的尺寸较大,而单个该墙体加固结构的尺寸又不宜过大,因此,可以将多个该墙体加固结构配合使用,相邻两个该墙体加固结构之间的间隔可以调整,以便更好的保护剪力墙6。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整体过程干作业,材料经济,构件均在工厂中加工完成,现场以装配操作为主,施工工序简便,可有效缩短加固施工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减小加固工程对建筑使用的影响;

2、提高了剪力墙的延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减轻剪力墙的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将破坏点集中在消能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