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6755发布日期:2020-05-08 14:35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承重梁安装在电梯井道中的结构,具体是一种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用于建筑物中,主要提供升降功能的特种设备,电梯的主要驱动结构和顶部的设备主要都是固定在承重梁上的,承重梁横跨井道内部的空间设置,并且承重梁的两端都需要固定在电梯井道的墙面上,通常承重梁对应的两端的墙面会有开孔,并且将承重梁的两端插在开孔里,之后通过水泥进行填补固化,修复墙面后形成固定的承重梁结构,承重梁就能实现支撑电梯全套系统重量的要求。

现有的承重梁安装主要通过在墙面开孔的方式安装固定,但是在有些电梯井道中,墙面是没有设计开孔的或者由于墙面材料的问题不能开孔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特殊的固定的结构,将承重梁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承重梁与固定托架,承重梁横向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空间,承重梁的两端通过固定托架固定在对应的电梯井道内的墙面上,所述承重梁为直条型的钢梁结构,并且截面为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的框型结构,固定托架包括有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相对设置夹设在承重横梁端部的上下两侧,并且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都固定在对应的墙面上,所述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都成型有固定面与支撑面,并且支撑面与固定面呈直角结构设置,支撑面与固定面之间通过加强筋进行固定连接,在固定面上成型有螺钉孔,螺钉孔上穿设膨胀螺钉并将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进行固定,所述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的支撑面相对设置,并且相对夹紧承重梁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部托架的支撑面的面积大于上部托架的支撑面的面积。本装置是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内承重梁的安装结构,具有结构稳定,耐用性好,安装简便的优点,适合在电梯井道内不能开孔的空间内使用,可以起到不破坏墙面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托架的固定面的面积大于上部支撑架的面积,并且下部托架向下延伸的长度比上部托架向上延伸的长度长,并且在下部托架的固定面上开设的螺钉孔多于上部托架,并且连接的膨胀螺钉数量也多于上部托架。下部托架的承受的重力负载大于上部托架的重力负载,所以下部托架的固定面需要更大,连接的结构要多。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上与下部托架的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为两面平整设置的直板结构,垫板的面积大于支撑面与下部托架之间接触的面积。下部托架承受的压力大,若长时间的支撑会造成连接结构的变形,所以通过设置垫板,将形变控制在垫板上,是整体的形变压力减小,保护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的固定面、支撑面和加强筋都是由钢板组成,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焊接采用e4303焊条,并且保持钢板的厚度均匀,并且焊接时多点换位焊接,减少焊接部位的热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中也间隔设置有加强筋,并且该加强筋为矩形结构,上部托架的加强筋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下部托架的加强筋为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加强筋的结构与连接的空间进行配合,都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本装置的结构原理是:本装置的结构的承重梁不直接与墙面连接,墙面不需要开设插接承重梁的孔,保护了墙面,通过对应设置的固定托架,由托架固定在墙面上,再将承重梁固定在托架上,只需要较少的膨胀螺钉孔就可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装置是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内承重梁的安装结构,具有结构稳定,耐用性好,安装简便的优点,适合在电梯井道内不能开孔的空间内使用,可以起到不破坏墙面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装配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承重梁,2、上部托架,3、下部托架,4、固定面,5、支撑面,6、加强筋,7、螺钉孔,8、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包括承重梁1与固定托架,承重梁1横向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空间,所述承重梁1的两端通过固定托架固定在对应的电梯井道内的墙面上,所述承重梁1为直条型的钢梁结构,并且截面为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的框型结构,固定托架包括有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相对设置夹设在承重横梁端部的上下两侧,并且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都固定在对应的墙面上,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都成型有固定面4与支撑面5,并且支撑面5与固定面4呈直角结构设置,支撑面5与固定面4之间通过加强筋6进行固定连接,在固定面4上成型有螺钉孔7,螺钉孔7上穿设膨胀螺钉并将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进行固定,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相对设置,并且相对夹紧承重梁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的面积大于上部托架2的支撑面5的面积。

所述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的面积大于上部支撑架的面积,并且下部托架3向下延伸的长度比上部托架2向上延伸的长度长,并且在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上开设的螺钉孔7多于上部托架2,并且连接的膨胀螺钉数量也多于上部托架2。

所述承重梁1上与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之间设置有垫板8,垫板8为两面平整设置的直板结构,垫板8的面积大于支撑面5与下部托架3之间接触的面积。

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支撑面5和加强筋6都是由钢板组成,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所述承重梁1中也间隔设置有加强筋6,并且该加强筋6为矩形结构,上部托架2的加强筋6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下部托架3的加强筋6为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看,均应将实施例看做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叙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包括承重梁(1)与固定托架,承重梁(1)横向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的两端通过固定托架固定在对应的电梯井道内的墙面上,所述承重梁(1)为直条型的钢梁结构,并且截面为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的框型结构,固定托架包括有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相对设置夹设在承重横梁端部的上下两侧,并且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都固定在对应的墙面上,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都成型有固定面(4)与支撑面(5),并且支撑面(5)与固定面(4)呈直角结构设置,支撑面(5)与固定面(4)之间通过加强筋(6)进行固定连接,在固定面(4)上成型有螺钉孔(7),螺钉孔(7)上穿设膨胀螺钉并将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进行固定,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相对设置,并且相对夹紧承重梁(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的面积大于上部托架(2)的支撑面(5)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的面积大于上部支撑架的面积,并且下部托架(3)向下延伸的长度比上部托架(2)向上延伸的长度长,并且在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上开设的螺钉孔(7)多于上部托架(2),并且连接的膨胀螺钉数量也多于上部托架(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上与下部托架(3)的支撑面(5)之间设置有垫板(8),垫板(8)为两面平整设置的直板结构,垫板(8)的面积大于支撑面(5)与下部托架(3)之间接触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托架(2)与下部托架(3)的固定面(4)、支撑面(5)和加强筋(6)都是由钢板组成,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中也间隔设置有加强筋(6),并且该加强筋(6)为矩形结构,上部托架(2)的加强筋(6)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下部托架(3)的加强筋(6)为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装承重梁用的固定托架,包括承重梁与固定托架,承重梁横向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空间,承重梁的两端通过固定托架固定在对应的电梯井道内的墙面上,所述承重梁为直条型的钢梁结构,并且截面为多个“工”字形结构组成的框型结构,固定托架包括有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相对设置夹设在承重横梁端部的上下两侧,并且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都固定在对应的墙面上,所述上部托架与下部托架都成型有固定面与支撑面,并且支撑面与固定面呈直角结构设置,支撑面与固定面之间通过加强筋进行固定连接,在固定面上成型有螺钉孔,本装置具有结构稳定,耐用性好,安装简便的优。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丽;董哲;顾争艳;丁利荣;华荣泉;全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沃克斯迅达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4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