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灌浆套筒及建筑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714发布日期:2019-12-31 16:0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全灌浆套筒及建筑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无缝钢管通过缩管机加工制作的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是主要的两种结构形式。传统钢结构即带有一定的装配性质,而装配式钢结构则主要通过高强螺栓等机械连接形式减少现场焊接,通过钢混凝土组合构件预制化减少混凝土湿作业量,进而提高装配率和预制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则一般先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就位,现场进行钢筋连接并用凝胶材料(如混凝土、灌浆料等)填充构件间隙,实现结构整体性完成装配。

钢筋灌浆套筒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钢筋连接的常用连接件。钢筋、套筒的灌浆连接是在金属套筒内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的钢筋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根据实际连接方式又分为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是两端钢筋均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灌浆套筒;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连接钢筋,另一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但是,现有全灌浆套筒的筒体几何形式比较复杂,很多全灌浆套筒,内设环形凸筋而外部平滑,导致只能采用铸造或者采用钢棒材或厚管件进行铣削机加工,铸造金属套筒对金属热加工技术要求高,部件成型粗糙且体型笨重;钢棒材或厚管件进行铣削机加工件的套筒品质较好,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且耗材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灌浆套筒和使用该全灌浆套筒的建筑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的两端口部均具有外壁凹陷且内壁突出形成的第一压痕,每个所述第一压痕的轴向内侧均具有一个压痕组,所述压痕组由两个第二压痕组成,每个所述压痕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压痕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所述压痕组与相邻第一压痕之间的距离,第一压痕和相邻的所述压痕组之间的筒壁上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固设灌浆接头和排气接头。

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包括具有所述全灌浆套筒的混凝土构件以及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构件上设有供灌浆接头连通外部的灌浆孔以及供排气接头连通外部的排气孔,所述混凝土构件的中设置第一连接钢筋,所述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嵌设在所述混凝土构件中且另一端插入所述全灌浆套筒中,所述第一连接钢筋位于所述全灌浆套筒的中心线上,所述混凝土基座上一体设置具有插槽的混凝土插座,所述插槽与所述混凝土构件插接吻合配合,所述插槽的底部中心插设固定第二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构件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二来连接钢筋插入所述全灌浆套筒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钢筋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的全灌浆套筒,制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将钢管通过辊压机进行滚压,然后钻设两个通孔,并分别安装灌浆接头和排气接头即可,加工非常简单,加工成本低;由于套筒本体具有外壁凹陷且内壁突出形成的第一压痕和内侧压痕组,全灌浆套筒包裹在混凝土构件里面之后,与现有的全灌浆套筒外壁为光面相比,套筒与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大大增强,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之所以套压痕组仅设置两个压痕,是为了避免压痕过多而导致套筒本体中间部位由于压痕的存在而容易出现不贴合情况的出现。

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在混凝土基座上一体设置具有插槽的混凝土插座,插槽与混凝土构件插接吻合配合,安装的时候,混凝土构件插入插槽中,第二连接钢筋自然而然与第一连接钢筋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具有插槽的安装座具有定位和导向作用,使得安装非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全灌浆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建筑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全灌浆套筒,如图1所示,包括套筒本体1,套筒本体的两端口部均具有外壁凹陷且内壁突出形成的第一压痕4,每个第一压痕的轴向内侧均具有一个压痕组,压痕组由两个第二压痕2组成,第二压痕与第一压痕结构相同,每个压痕组的两个第二压痕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压痕组与相邻第一压痕之间的距离,第一压痕和相邻的压痕组之间的筒壁上设有通孔12,增大压痕组与相邻第一压痕之间的距离,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开设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固设灌浆接头3和排气接头5。

本实施例的该结构的全灌浆套筒,制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将钢管通过辊压机进行滚压,然后钻设两个通孔,并分别安装灌浆接头和排气接头即可,加工非常简单,加工成本低;由于套筒本体具有外壁凹陷且内壁突出形成的第一压痕和内侧压痕组,全灌浆套筒包裹在混凝土构件里面之后,与现有的全灌浆套筒外壁为光面相比,套筒与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大大增强,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之所以套压痕组仅设置两个压痕,是为了避免压痕过多而导致套筒本体中间部位由于压痕的存在而容易出现不贴合情况的出现,因为当混凝土到达排气接头后,可在外部通过利用柱状工具插入排气接头反向捣击混凝土,将排气接头周围混凝土压实,防止排气接头周围因压痕而产生混凝土与筒壁不贴合的情况,但是这种操作由于对于中部的混凝土影响不大,经过实践,在满足套筒与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的前提下,压痕组设置两个第二压痕比较合适。

实施例2

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具有全灌浆套筒的混凝土构件6以及混凝土基座9,混凝土构件上设有供灌浆接头3连通外部的灌浆孔13以及供排气接头5连通外部的排气孔8,混凝土构件的中设置第一连接钢筋7,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嵌设在混凝土构件6中且另一端插入全灌浆套筒中,第一连接钢筋位于全灌浆套筒的中心线上,混凝土基座9上一体设置具有插槽11的混凝土插座10,混凝土插座凸出于混凝土基座的上端面,插槽11与混凝土构件6插接吻合配合,插槽的底部中心插设固定第二连接钢筋14,混凝土构件插入插槽时,第二来连接钢筋14插入全灌浆套筒且与第一连接钢筋7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连接结构,在混凝土基座上一体设置具有插槽的混凝土插座,插槽与混凝土构件插接吻合配合,安装的时候,混凝土构件插入插槽中,第二连接钢筋自然而然与第一连接钢筋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具有插槽的安装座具有定位和导向作用,使得安装非常的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