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2335发布日期:2020-02-14 16:2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网壳建筑结构是利用仿生原理演变而来,即为网状的壳体结构,或者说是曲面状的网状结构,其外形为壳状,构成为网格状,是格构化的壳体,也是壳形的网架,网壳结构的杆件主要承受轴力,结构内力分布均匀,应力峰值较小,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材料强度作用。

现在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结构,可以跨越较大的跨度,网壳结构是典型的空间结构,合理的曲面可以使结构力流均匀,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但是,由于是无立柱的网壳结构,网壳结构的支撑力有所减小,需要外置的加固装置对其本身的网壳结构加固,而现有的加固为嵌入式毂节点为“单向”刚接节点:在网壳曲面外节点刚接,能传递该方向杆件弯矩;而在网壳曲面内节点铰接,不能承受任何杆件弯矩,其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不能提供对于杆件足够的约束刚度,也就不能有效起到对于杆件的约束作用。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支撑牢固,支撑强度高,不易变形的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承受任何杆件弯矩,易变形,支撑强度较小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包括:连接管、第一支撑筋、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三固定板、第五支撑筋、第六支撑筋、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板,且第三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后端的右侧边缘通过焊接方式设置有第一支撑筋,且第一支撑筋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相邻连接管的左侧后端边缘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后端的左侧边缘通过焊接方式设置有第六支撑筋,且第六支撑筋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相邻连接管的右侧后端边缘相连接;所述第六支撑筋的左侧设置有第五支撑筋,且第五支撑筋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管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筋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支撑件,且第四支撑件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筋,且第三支撑筋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筋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筋,且第二支撑筋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的后端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外观均呈弧形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为星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两端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呈左右对称式结构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筋及第六支撑筋均呈弧形状,且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筋及第六支撑筋为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的辅助支撑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筋及第六支撑筋均焊接在相邻连接管的后端边缘位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外观均呈弧形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为星形状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弧形状的设置,可以将不同方向的力量分散,增加了装置的本身的支撑强度。

2、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筋及第六支撑筋为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的辅助支撑装置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可以进一步得到缓冲的效果,使杆件不易变形。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的改进,具有支撑牢固,支撑强度高,不易变形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管1、第一支撑筋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三固定板8、第五支撑筋9、第六支撑筋10、连接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包括:连接管1、第一支撑筋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三固定板8、第五支撑筋9、第六支撑筋10、连接板11;第二固定板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且第一固定板3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二固定板4相连接;第一固定板3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板8,且第三固定板8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固定板3及第二固定板4相连接;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相连接;连接板1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且连接管1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板11相连接;连接管1后端的右侧边缘通过焊接方式设置有第一支撑筋2,且第一支撑筋2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相邻连接管1的左侧后端边缘相连接;连接管1后端的左侧边缘通过焊接方式设置有第六支撑筋10,且第六支撑筋10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相邻连接管1的右侧后端边缘相连接;第六支撑筋10的左侧设置有第五支撑筋9,且第五支撑筋9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管1的后端相连接;第五支撑筋9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支撑件7,且第四支撑件7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1的后端相连接;第四支撑件7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筋6,且第三支撑筋6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1的后端相连接;第三支撑筋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筋5,且第二支撑筋5两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管1的后端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外观均呈弧形状,且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通过焊接方式为星形状,第一固定板3与第三固定板8为对称式结构设置。

具体的,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两端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呈左右对称式结构设置,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的两端均开设有装配孔。

具体的,第一支撑筋2与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五支撑筋9及第六支撑筋10均呈弧形状,且第一支撑筋2与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五支撑筋9及第六支撑筋10为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的辅助支撑装置。

具体的,第一支撑筋2与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五支撑筋9及第六支撑筋10均焊接在相邻连接管1的后端边缘位置。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将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焊接完成,将连接板11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两端两侧的外壁上,通过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外观均呈弧形状,且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通过焊接方式为星形状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弧形状的设置,可以将不同方向的力量分散,增加了装置的本身的支撑强度,第一支撑筋2与第二支撑筋5、第三支撑筋6、第四支撑件7、第五支撑筋9及第六支撑筋10为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及第三固定板8的辅助支撑装置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可以进一步得到缓冲的效果,使杆件不易变形。

综上所述:该一种无立柱大跨度建筑网壳外加固结构,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外观均呈弧形状,且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为星形状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弧形状的设置,可以将不同方向的力量分散,增加了装置的本身的支撑强度,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件、第五支撑筋及第六支撑筋为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及第三固定板的辅助支撑装置的设置,有利于装置可以进一步得到缓冲的效果,使杆件不易变形,解决了不能承受任何杆件弯矩,易变形,支撑强度较小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