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1639发布日期:2020-04-28 19:43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一般为钢筋混凝土造。

海洋馆剪力墙u型垭口施工时,传统的里侧模板支护体系以木方和模板为原材,通过钉钉子制作成定型方形木盒式内支撑,这种方式下,内支撑体系刚度和强度较弱,不一定能很好地承受剪力墙建筑混凝土后形成的纵向压力,内支撑体基本只能破坏性拆除,无法周转使用,而且u型垭口内侧墙体混凝土成型后表面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该体系刚度、强度大,整体性好,能承受剪力墙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巨大压力,且该体系拆除方便、快捷,拆除后可周转使用,节约了能源,同时该体系表面是平整光滑的钢制板面,与u型垭口内墙面直接接触,混凝土成型后表面质量非常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由四组支撑机构拼接成一个方形结构,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模板和第二支撑模板以及水平设置的连接件,相邻两组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模板分别拼接在同一个第二支撑模板的两侧,且第二支撑模板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卡接在一起,所述同一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同一个第一支撑模板的两侧和相邻两组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模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模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两边内侧均设置有贯穿第一支撑模板上下的矩形挡条,所述矩形挡条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一定长度的矩形连接孔ⅰ。

优选的,所述矩形挡条外侧的第一支撑模板的上下两个端面处呈向外倾斜的外“八”字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模板整体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两端的水平截面为切掉两个外角的结构,且切掉部分与第一支撑模板外八字的倾斜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模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定长度的矩形连接孔ⅱ。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呈u字型,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齿耙,所述连接件一端的两个齿耙分别插入矩形连接孔ⅰ和矩形连接孔ⅱ中,用于将第一支撑模板与第二支撑模板拼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水平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支撑体系,由四组支撑机构拼接形成一个方形结构,各拼接构件提前预制而成,可快速进行现场拼接,同时,竖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模板可根据工程实际中u型墙体垭口尺寸(主要是截面宽度)模数化预制,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垭口施工。该支撑体系拼装后刚度、强度大,整体性好,能承受剪力墙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巨大压力;且该体系拆除方便、快捷,拆除后可周转使用;该体系四个角部是方正的、坚固的,成型混凝土垭口角部方正、规范;该体系的表面是平整光滑的钢制板面,与u型垭口内墙面直接接触,故而混凝土成型表面质量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拼装前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细节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1-第一支撑模板,2-第二支撑模板,3-连接件,4-矩形挡条,5-矩形连接孔ⅰ,6-矩形连接孔ⅱ,7-齿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装配式u型垭口内模板支撑体系,由四组支撑机构拼接成一个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机构采用钢构件制成,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模板1和第二支撑模板2以及水平设置的连接件3,相邻两组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模板1分别拼接在同一个第二支撑模板2的两侧,且第二支撑模板2与其两侧的第一支撑模板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件3卡接在一起,所述同一个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同一个第一支撑模板1的两侧和相邻两组支撑机构的第二支撑模板2的一侧。

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模板1为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模板1的两边内侧均设置有贯穿第一支撑模板1上下的矩形挡条4,所述矩形档条4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一定长度的矩形连接孔ⅰ5,其中,所述矩形连接孔ⅰ5只占矩形挡条4的一部分长度,矩形挡条4中间部分为实体结构。所述矩形挡条4外侧的第一支撑模板1的上下两个端面处呈向外倾斜的外“八”字设置。同时,所述第二支撑模板2整体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两端的水平截面为切掉两个外角的结构,且切掉部分与第一支撑模板1外八字的倾斜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模板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定长度的矩形连接孔ⅱ6。拼装时,连接件3分别插入矩形连接孔ⅰ5与矩形连接孔ⅱ中,将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合在一起。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合后,二者外八字的结构部分正好形成一个无缝隙的水平面,同时,第二支撑模板2的竖边与第一支撑模板1的矩形挡条4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所述连接件3呈u字型,且所述连接件3的水平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齿耙7,所述连接件3一端的两个齿耙7分别插入矩形连接孔ⅰ5和矩形连接孔ⅱ6中,用于将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接在一起。连接件3将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合后,连接件3与第一支撑模板1的两个侧边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其中,第二支撑模板2可根据施工需求模数化制作多种规格,第一支撑模板1和连接件3制作一种规格即可,这样一来,第一支撑模板1、连接件3与不同规格的第二支撑模板2搭配组合使用,便可满足不同垭口尺寸的施工需求。而且,本支撑体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不同的高度,可在墙体高度范围内分层拼装、布置,如图4所示,多组支撑体系可叠加放置,从而满足不同墙体高度的需求。

具体安装时,按照图1所示直接将四组支撑机构拼装起来,即将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模板1的一侧分别与同一个第二支撑模板2的两侧拼合在一起,依次将四组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合成一个方形结构,再利用连接件3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连接件3的两个齿耙7分别插入到矩形连接孔ⅰ5与矩形连接孔ⅱ6中,将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拼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将拼装好的结构组件放置于垭口位置作为垭口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时,首先拨出上下两层共8个水平设置的连接件3,然后再将4个第二支撑模板2拆卸,最后将4个l型的第一支撑模板拆除即可完成。当需要多组该支撑体系时,将拼装好的单个支撑体系叠加在一起,形成如图4所示的结构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