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7248发布日期:2020-03-24 15:4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的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预制装配建筑和钢筋模块化施工越来越普遍,构件预制和钢筋模块化使得钢筋的加工制作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存在误差的钢筋很难在施工现场安全高效的进行连接,在装配式建筑中钢筋的顺利连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为解决装配建筑的钢筋连接,目前通用有湿连接和干连接两种方式;湿连接中采用最广泛的是灌浆套筒、锚浆搭接等形式,这种连接方式存在施工隐蔽性强,质量难以把控,缺少有效检测途径等缺点;另一种干连接方式主要是指螺栓连接,由于螺栓连接要求一个螺栓安装和紧固的操作空间,这个操作空间不但大大减小了接头位置的混凝土连接面积,削弱了连接强度,也使螺栓连接只适用在构件表层钢筋的连接,应用范围相当狭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现预制构件或模块化钢筋施工中偏差预埋钢筋的快速连接,特别是实现了深埋在构件内部的偏差钢筋的机械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现预埋偏差钢筋的快速连接;包含至少多瓣式锥形夹片、夹片约束件、轴向弹性件、外套管、第一锚板和第二锚板。

所述外套管一端与所述第一锚板连接,所述外套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锚板连接;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所述夹片约束件和所述轴向弹性件,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在环向组成一个锥形锚固环,所述夹片约束件为带内锥面套管,所述夹片约束件将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环向约束在内锥面内,所述轴向弹性件将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顶紧;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和所述轴向弹性件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锚板和所述第二锚板之间。

所述第一锚板中间设置第一锚板圆孔,所述第一锚板圆孔直径大于所述钢筋一直径,所述钢筋一穿过所述第一锚板圆孔,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夹紧连接所述钢筋一;所述第二锚板与所述钢筋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锚板和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围成的锥形锚固环之间设置球面垫板;所述球面垫板中间设置垫板孔道,所述垫板孔道直径大于所述钢筋一直径。

优选的,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呈圆弧楔形,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呈圆弧楔形内侧设置环纹或螺纹,所述钢筋一头部设置与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相匹配的环纹或螺纹,所述轴向弹性件为轴向弹簧,所述外套管与所述第一锚板以螺纹副连接,所述外套管与所述第二锚板以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二锚板与所述钢筋二以螺纹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轴向弹性件和所述第二锚板之间设置弹性件支撑板,所述弹性件支撑板在靠近所述第二锚板一侧底面设置第一下凹孔,每一个所述第一下凹孔内设置一个滚珠,所述滚珠贴紧所述第二锚板;在所述弹性件支撑板和所述夹片约束件之间设置竖向支撑件,所述竖向支撑件环绕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围成的锥形锚固环。

所述滚珠极大降低所述多瓣式弧形锯齿夹片横向滑动的阻力,使得连接杆插入所述多瓣式弧形锥形夹片围成的锥形锚固环更加便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侧面设置第一环向凹槽,所述第一环向凹槽内设置夹片定位环;所述夹片定位环为环向弹性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和所述轴向弹性件之间设置夹片支撑板,所述夹片支撑板上设置导向竖板;所述多瓣式锥形夹片外侧设置导向凹槽,所述导向竖板设置于所述导向凹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套管端部设置第二下凹孔,所述外套管外壁设置第二环向凹槽;所述第二环向凹槽内环绕设置第一拉力件,所述第一拉力件上设置第一拉力件固定器,所述第一拉力件固定器外形与所述外套管端部的所述第二下凹孔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一拉力件固定器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凹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力件为拉索;所述第一拉力件固定器由金属浇铸或金属套压制在所述拉力件上形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锚板一侧端部突出所述外套管,所述第一锚板突出所述外套管的端部上设置第三下凹孔,所述第一锚板外壁设置第三环向凹槽;所述第三环向凹槽内环绕设置第二拉力件,所述第二拉力件上设置第二拉力件固定器,所述第二拉力件固定器外形与所述第一锚板端部的所述第三下凹孔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二拉力件固定器设置于所述第三下凹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钢筋一端部设置承压螺母,所述承压螺母贴近所述外套管外侧端面,所述承压螺母端部设置第四下凹孔,所述承压螺母外壁设置第四环向凹槽;所述第四环向凹槽内环绕设置第三拉力件,所述第三拉力件上设置第三拉力件固定器,所述第三拉力件固定器外形与所述承压螺母端部的所述第四下凹孔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三拉力件固定器设置于所述第四下凹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套管外侧设置环向扣链齿,所述外套管外侧设置第一拉力件;所述第一拉力件为链条或带凸起块拉索;所述链条的节链环与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环向扣链齿相啮合,所述带凸起块拉索上凸起块的节距与所述外套管外侧的环向扣链齿相啮合。

当连接器对接完成后,在外部任何区域牵动所述拉力件,所述外套管、所述第一锚板和所述承压螺母逐渐转动,拉紧整个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拼装结构的钢筋连接难题,且总体尺寸小,连接效率高,降低了材料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适用场合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附图1: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一立面图。

附图2: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一零件图。

附图3: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二立面图。

附图4: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二零件图。

附图5: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三立面图。

附图6:偏差钢筋锥形夹片快速连接器实施例三零件图。

附图7:带链齿外套管及拉力件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连接钢筋一14和钢筋二15,其特征在于:包含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约束件2、轴向弹簧3、竖向支撑件4、弹簧支撑板5、滚珠6、外套管7、第一锚板8、球面垫板9、第二锚板10、第一拉索11、承压螺母12和第三拉索13。

外套管7一端与第一锚板8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另一端与第二锚板10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内设置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约束件2和轴向弹簧3,多瓣式锥形夹片1呈圆弧楔形,多瓣式锥形夹片1外侧包含外锥面102,多瓣式锥形夹片1在环向组成一个锥形锚固环,夹片约束件2为带内锥面202套管,锥形夹片外锥面102和夹片约束件内锥面202形状相匹配,夹片约束件2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环向约束在自身内锥面202内,轴向弹簧3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顶紧;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和轴向弹簧3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锚板8和第二锚板10之间。

第一锚板8中间设置第一锚板圆孔801,第一锚板圆孔8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第一锚板圆孔801,第一锚板8朝向外套管7外端口的端面上设置内锥形802,第一锚板内锥形802更有利钢筋一14插入时对准;多瓣式锥形夹片1内侧设置环纹,钢筋一14头部设置环纹,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夹紧连接钢筋一14;第二锚板10与钢筋二15以螺纹副连接。

第一锚板8和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之间设置球面垫板9;球面垫板9中间设置垫板孔道901,垫板孔道9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垫板孔道901。

在轴向弹簧3和第二锚板10之间设置弹簧支撑板5,弹簧支撑板5中间设置支撑板中间孔502,弹簧支撑板5在靠近第二锚板10一侧底面设置第一下凹孔501,每一个第一下凹孔501内设置一个滚珠6,滚珠6贴紧第二锚板10;在弹簧支撑板5和夹片约束件2之间设置竖向支撑件4,竖向支撑件4环绕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

多瓣式锥形夹片1外侧设置凹槽101,夹片约束件2在内锥形直径较大端部设置凹槽201,锥形夹片凹槽101和夹片约束件凹槽201位置对齐且尺寸以及数量与竖向支撑件4相匹配,竖向支撑件4穿过锥形夹片凹槽101嵌入夹片约束件凹槽201固定。

外套管7端部设置第二下凹孔701,外套管7外壁设置第二环向凹槽702;第二环向凹槽702内环绕设置第一拉索11,第一拉索11上设置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外形与外套管7端部的第二下凹孔701外形相匹配,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设置于第二下凹孔701内。

钢筋一14端部设置承压螺母12,承压螺母12贴近外套管7外侧端面,承压螺母12端部设置第四下凹孔1201,承压螺母12外壁设置第四环向凹槽1202;第四环向凹槽1202内环绕设置第三拉索13,第三拉索13上设置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外形与承压螺母12端部的第四下凹孔1201外形相匹配,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设置于第四下凹孔1201内。

当连接器对接完成后,在外部牵动拉索11、13,外套管7和承压螺母12逐渐转动,拉紧整个连接器。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实施例,连接钢筋一14和钢筋二15,其特征在于:包含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约束件2、轴向弹簧3、环向弹性箍104、弹簧支撑板5、滚珠6、外套管7、第一锚板8、球面垫板9、第二锚板10、第二拉索1102、承压螺母12和第三拉索13。

外套管7一端与第一锚板8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另一端与第二锚板10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内设置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约束件2和轴向弹簧3,多瓣式锥形夹片1呈圆弧楔形,多瓣式锥形夹片1外侧包含外锥面102,多瓣式锥形夹片1在环向组成一个锥形锚固环,夹片约束件2为带内锥面202套管,锥形夹片外锥面102和夹片约束件内锥面202形状相匹配,夹片约束件2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环向约束在自身内锥面202内,轴向弹簧3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顶紧,多瓣式锥形夹片1侧面设置第一环向凹槽103,第一环向凹槽103内设置环向弹性箍104,环向弹性箍104起到对锥形夹片1的定位作用;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和轴向弹簧3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锚板8和第二锚板10之间。

第一锚板8中间设置第一锚板圆孔801,第一锚板圆孔8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第一锚板圆孔801;多瓣式锥形夹片1内侧设置环纹,钢筋一14头部设置环纹,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夹紧连接钢筋一14;第二锚板10与钢筋二15以螺纹副连接。

第一锚板8和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之间设置球面垫板9;球面垫板9中间设置垫板孔道901,垫板孔道9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垫板孔道901。

在轴向弹簧3和第二锚板10之间设置弹簧支撑板5,弹簧支撑板5中间设置支撑板中间孔502,弹簧支撑板5在靠近第二锚板10一侧底面设置多个下凹孔501,每一个下凹孔501内设置一个滚珠6,滚珠6贴紧第二锚板10。

第一锚板8一侧端部突出外套管7,第一锚板8突出外套管7的端部上设置第三下凹孔803,第一锚板8外壁设置第三环向凹槽804;第三环向凹槽804内环绕设置第二拉索1102,第二拉索1102上设置第二拉索固定器1103,第二拉索固定器1103外形与第一锚板8端部的所述第三下凹孔803外形相匹配,第二拉索固定器1103设置于所述第三下凹孔803内。

钢筋一14端部设置承压螺母12,承压螺母12贴近外套管7外侧端面,承压螺母12端部设置第四下凹孔1201,承压螺母12外壁设置第四环向凹槽1202;第四环向凹槽1202内环绕设置第三拉索13,第三拉索13上设置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外形与承压螺母12端部的第四下凹孔1201外形相匹配,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设置于第四下凹孔1201内。

当连接器对接完成后,在外部牵动拉索1102、13,第一锚板8和承压螺母12逐渐转动,拉紧整个连接器。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实施例,连接钢筋一14和钢筋二15,其特征在于:包含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支撑板105、导向竖板106、夹片约束件2、轴向弹簧3、弹簧支撑板5、滚珠6、外套管7、第一锚板8、球面垫板9、第二锚板10、第一拉索11、承压螺母12和第三拉索13。

外套管7一端与第一锚板8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另一端与第二锚板10以螺纹副连接;外套管7内设置多瓣式锥形夹片1、夹片约束件2和轴向弹簧3,多瓣式锥形夹片1呈圆弧楔形,多瓣式锥形夹片1外侧包含外锥面102,多瓣式锥形夹片1在环向组成一个锥形锚固环,夹片约束件2为带内锥面202套管,锥形夹片外锥面102和夹片约束件内锥面202形状相匹配,夹片约束件2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环向约束在自身内锥面202内,轴向弹簧3将多瓣式锥形夹片1顶紧;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和轴向弹簧3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锚板8和第二锚板10之间。

第一锚板8中间设置第一锚板圆孔801,第一锚板圆孔8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第一锚板圆孔801,第一锚板8朝向外套管7外端口的端面上设置内锥形802,第一锚板内锥形802更有利钢筋一14插入时对准;多瓣式锥形夹片1内侧设置环纹,钢筋一14头部设置环纹,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夹紧连接钢筋一14;第二锚板10与钢筋二15以螺纹副连接。

第一锚板8和多瓣式锥形夹片1围成的锥形锚固环之间设置球面垫板9;球面垫板9中间设置垫板孔道901,垫板孔道901直径大于钢筋一14直径,钢筋一14穿过垫板孔道901。

在轴向弹簧3和第二锚板10之间设置弹簧支撑板5,弹簧支撑板5中间设置支撑板中间孔502,弹簧支撑板5在靠近第二锚板10一侧底面设置第一下凹孔501,每一个第一下凹孔501内设置一个滚珠6,滚珠6贴紧第二锚板10;多瓣式锥形夹片1和轴向弹性件3之间设置夹片支撑板105,夹片支撑板105上设置导向竖板106;多瓣式锥形夹片1外侧设置导向凹槽101,导向竖板106设置于导向凹槽101内。

外套管7端部设置第二下凹孔701,外套管7外壁设置第二环向凹槽702;第二环向凹槽702内环绕设置第一拉索11,第一拉索11上设置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外形与外套管7端部的第二下凹孔701外形相匹配,第一铸铅固定器1101设置于第二下凹孔701内。

钢筋一14端部设置承压螺母12,承压螺母12贴近外套管7外侧端面,承压螺母12端部设置第四下凹孔1201,承压螺母12外壁设置第四环向凹槽1202;第四环向凹槽1202内环绕设置第三拉索13,第三拉索13上设置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外形与承压螺母12端部的第四下凹孔1201外形相匹配,第三铸铅固定器1301设置于第四下凹孔1201内。

当连接器对接完成后,在外部牵动拉索11、13,外套管7和承压螺母12逐渐转动,拉紧整个连接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采取不同组合产生众多较佳实施例;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