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模拟生活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5111发布日期:2020-03-17 16:1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模拟生活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压模拟生活舱。



背景技术:

低海拔地区的人群处于高海拔地区时容易产生高原反应,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降低和大气压强降低都是引起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严重时会危害人体健康,而生活舱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能够具有区别于外界的气压,从而平衡大气压强,现有的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舱能够实现于舱体内营造安全的正常大气压环境的效果,但无法引入新风也无法置换舱体内的空气,达不到人体生活所需的氧气标准,而单纯通入氧气的方法成本较高,且无法提供长时间的使用环境,不具有经济效益,且由于舱体内外存在压差,排污时会产生泄压的负效果。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模拟生活舱,其能够在高海拔地区模拟适宜人体生存的大气压环境,并且能够为舱体引入新风,置换仓体内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长时间维持生活舱内人体所需的氧气量,并且能够在不泄压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排污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压模拟生活舱,包括承压舱体和排污装置以及空压机,承压舱体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下部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上安装有排气格栅,空压机设置于承压舱体外,空压机的排气端通过管道与进风口连通,承压舱体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排污口,排污装置包括密闭的排污池,排污池设置于承压舱体外侧,排污池上安装有集污管道,集污管道与多个排污口连通,排污池上还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污管道,集污管道上设置有排入阀,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出阀。

优选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承压舱体的同一侧且成对角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流墙,隔流墙位于承压舱体内,并与承压舱体连接。

优选地,集污管道的中部设置为伸缩软管。

优选地,排污池的底端安装有四个调节座,调节座通过调节螺杆与排污池的底端旋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压模拟生活舱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空压机、进风口以及安装有排气格栅的出风口的设置,为承压舱体内持续引入新风的同时增大了承压舱体内的气压,使承压舱体内的气压处于适宜人体的状态,排气格栅的设置能够降低出风口的排气流量,使承压舱体内的气压更易保持,通过进风口、安装有排气格栅的出风口以及空压机不断提供的气流压力,实现了气流的定向流动和置换的同时保持了承压舱体内始终处于适宜人体的气压;

(2)通过将进风口设置于承压舱体的上部,并将出风口设置于承压舱体的下部,使得气流的定向流动流向更为合理,并且由于二氧化碳重于空气和氧气,设置于承压舱体下部的出风口能够更方便地将二氧化碳排出承压舱体;

(3)通过排污装置的设置实现承压舱体的排污,并具体通过设置与承压舱体连通的密闭的排污池平衡两者之间的气压,通过排入阀的设置,控制承压舱体与排污池的连通和隔离,通过排出阀的设置,控制排污池的密闭与敞开,通过排入阀与排出阀的开闭配合,避免排污时降低承压舱内的气压;

(4)通过将进风口和排气格栅设置于承压舱体的同一端,提升气流流动的流程,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隔流墙,防止进风口内进入的新风直接从排气格栅内排出,稳定气流流向;

(5)通过伸缩软管和调节座的设置,使排污池的设置角度能够进行调整,方便排污操作,提升排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压模拟生活舱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压模拟生活舱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座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承压舱体;11-进风口;12-排气格栅;13-置物仓;14-隔流墙;15-排污口;20-空压机;30-排污装置;31-排污池;311-调节座;312-调节螺杆;32-集污管道;321-伸缩软管;33-排入阀;34-排出阀;35-排污管道;40-马桶;41-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气压模拟生活舱,其包括承压舱体10、空压机20以及排污装置30。

承压舱体10的同一侧的上部开设有进风口11,下部开设有出风口,两者成对角设置,出风口上安装有排气格栅12,进风口11和出风口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流墙14,隔流墙14位于承压舱体10内,并与承压舱体10连接,空压机20设置于承压舱体10外,其排气端通过管道与进风口11连通,从而通过空压机20将高压空气通过进风口11输入承压舱体10内,实现向承压舱体10内引入新风的效果,并且空压机20输入的高压空气能够增加承压舱体10内的气压,使其内的气压高于外界高海拔地区的气压,使承压舱体10内的气压处于适宜人体的状态。通过出风口的设置,使得承压舱体10内的气体能够排出承压舱体10之外,空压机20通过进风口11不断输入高压气体使承压舱体10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而后推动承压舱体10内的废气流向出风口,并逐渐自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气流的置换,保持承压舱体10内的气压的同时为承压舱体10内引入了新风,维持承压舱体10内的氧气量,并将承压舱体10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出风口上安装排气格栅12,能够降低出风口的出风流量,使承压舱体10内的气压更易保持。通过将进风口11设置于承压舱体10的上部,并且将排气格栅12设置于承压舱体10的下部,使得气流的定向流动流向更为合理,并且充分利用二氧化碳重于空气和氧气的特性,将二氧化碳通过设置于承压舱体10的下部的排气格栅12排出,承压舱体10的下部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上部,设置于承压舱体10下部的排气格栅12能够更有效的排出二氧化碳。通过在进风口11和出风口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隔流墙14,使空压机20输入的压缩气流在气压作用下向承压舱体10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流动,之后被端壁阻挡,并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转向,流向出风口,有效防止进风口11输入的气流直接流向出风口,从而提升气流流程,产生定向流动的气流流道,使承压舱体10内的大部分气体实现置换,避免局部置换。

请参照图1至图3,承压舱体10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排污口15,排污装置30包括密闭的排污池31,排污池31设置于承压舱体10外侧,优选为承压舱体10外侧的底部,排污池31上安装有集污管道32,集污管道32与多个排污口15连通,排污池31上还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污管道35,集污管道32上设置有排入阀33,排污管道35上设置有排出阀34。当承压舱体10内有人时,排出阀34关闭,使得排污池31处于密闭状态,而排入阀33开启,使承压舱体10与排污池31通过集污管道32连通,使两者内部气压相同,从而将污水、污物通过集污管道32排入排污池31内收集,当排污池31内空间不足时,先将排入阀33关闭,使承压舱体10与排污池31隔离,而后将排出阀34开启,由于排污池31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污水和污物将通过排污管道35喷出,而后只需先将排出阀34关闭,再将排入阀33开启即可,排污池31的容积远小于承压舱体10的容积,因此不会对承压舱体10内的气压产生影响。

承压舱体10内设置有马桶40和水池41,马桶40和水池41分别通过管道与一个排污口15连通,从而与集污管道32连通,将两者生成的污水和污物排入排污池31内。

请参照图3,集污管道32的中部设置为伸缩软管321,伸缩软管321能够实现伸缩和弯折,从而调节排污池31的角度,使排污池31内的污水和污物更容易排出,提升排污池31的排污效果。

请参照图3和图4,排污池31的底端设置有四个调节座311,调节座311通过调节螺杆312与排污池31的底端旋接。通过旋拧调节座311能够改变调节螺杆312的旋入深度,从而改变调节座311的高度,分别改变四个调节座311的高度,继而调节排污池31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排污池31的排污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承压舱体10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外接有置物仓13,置物仓13内放置有电源(图未示)、空压机20以及供水装置(图未示),电源分别与空压机20和供水装置连接,为空压机20和供水装置供电,供水装置与马桶40和水池41连通,为两者供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