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2265发布日期:2020-03-31 16:2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内隔墙板用于分隔室内空间。目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一般是在内隔墙板预制生产时,在内隔墙板与墙柱面连接端预留钢筋,在内隔墙板安装到预设位置时,通过临时支撑固定,再与墙柱交接点预留的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通过内隔墙板顶部的预置埋件与顶板或梁下的预置埋件采用焊接进行连接处理。

运用此工艺时,墙柱面与内隔墙板交接处在预制生产时需要预留钢筋,到装配式建筑现场安装时仍需要使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需要消耗大量人工、材料和机械,预置埋件需要焊接,也增加现场火灾隐患,且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施工技术中,需要在内隔墙板与其他墙柱体交接处需使用的模板、绑扎或焊接钢筋、现浇混凝土而增加成本,增加施工周期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双向螺栓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双向螺栓机构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并将三者连接,以使所述内隔墙板通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在所述墙、顶面结构体的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栓机构包括螺杆、第一锥套、双头膨胀套管、第二锥套和沉头螺母;

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为多边形;所述第一通孔为沉头孔,且沉头孔的头部孔形与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对应,用于防止所述沉头螺母转动;

所述第一锥套、双头膨胀套管套接在所述螺杆上,且所述第一锥套相比于所述双头膨胀套管更靠近所述螺栓的头部,且所述第一锥套的锥面朝向所述双头膨胀套管;

所述第二锥套套接在所述沉头螺母上,且所述第二锥套的锥面背向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

所述第一锥套和第二锥套用于在所述螺杆与沉头螺母连接时,插入到所述螺杆与所述双头膨胀套管之间,以使所述双头膨胀套管膨胀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栓机构包括第一调距套和第二调距套,所述第一调距套套接在所述螺杆上,且位于所述螺杆的头部与第一锥形套之间;

所述第二调距套套接在所述沉头螺母上,且位于所述沉头螺母的头部与第二锥形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夹角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夹角互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夹角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夹角均为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上均设置有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能够通过螺栓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为沉头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圆形的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双向螺栓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的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安装时,调节内隔墙板安装到位并临时支撑后,可以先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放置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并利用双向螺栓机构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连接,然后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固定连接在墙、顶面结构体的面上,然后去除临时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可以在内隔墙板端的任一位置安装,不需墙柱面、顶板或梁底部预留钢筋,预置埋件,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多次调整内隔墙板的位置,满足空间布局的再调整;安装简便,可以极大地提高装配化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第一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第一夹持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第二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第二夹持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双向螺栓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夹持件;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21-第一通孔;200-第二夹持件;210-第三连接部;220-第四连接部;221-第二通孔;300-双向螺栓机构;310-螺杆;320-第一锥套;330-双头膨胀套管;340-第二锥套;350-沉头螺母;360-第一调距套;370-第二调距套;400-内隔墙板主体;500-墙、顶面结构体;600-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可以用于发泡混凝土等轻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内隔墙板和一般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内隔墙板与墙柱面、顶面结构体(简称墙、顶面结构体)的安装。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用于将内隔墙板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连接,所述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100、第二夹持件200和双向螺栓机构300;所述第一夹持件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所述第一连接部110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5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二夹持件200包括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所述第三连接部210用于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22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21。安装时,调节内隔墙板安装到位并临时支撑后,可以先将所述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分别放置在所述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并利用双向螺栓机构300将所述第二连接部120、内隔墙板和第四连接部220连接,然后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固定连接在墙、顶面结构体500上,最后去除临时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可以在内隔墙板的任一位置安装,不需墙柱面、顶板或梁底部预留钢筋,预置埋件,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多次调整内隔墙板的位置,满足空间布局的再调整;安装简便,可以极大地提高装配化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通过第一夹持件100、第二夹持件200和双向螺栓机构300等多个安装组件将内墙隔板连接在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上,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装配式内隔墙体系。

具体的,所述双向螺栓机构300包括螺杆310、第一锥套320、双头膨胀套管330、第二锥套340和沉头螺母350。所述沉头螺母350的头部为多边形,例如方形,所述第一通孔121为沉头孔,且沉头孔的头部孔形与所述沉头螺母350的头部对应,可以为m8、m10沉头内六角螺栓方孔,用于防止所述沉头螺母350转动。

所述第一锥套320、双头膨胀套管330套接在所述螺杆310上,且所述第一锥套320相比于所述双头膨胀套管330更靠近所述螺杆310的头部,所述第一锥套320的锥面朝向所述双头膨胀套管330;所述第二锥套340套接在所述沉头螺母350上,且所述第二锥套340的锥面背向所述沉头螺母350的头部。

装配时,将套接有第二锥套340的沉头螺母350插入到第一通孔121内,使沉头螺母350的头部卡紧在第一通孔121内;然后,在另一侧旋入套接有第一锥套320、双头膨胀套管330的螺杆310,螺杆310与沉头螺母350接触时,二者螺纹连接,并且因为第二连接部120的第一通孔121限制了沉头螺母350的旋转,所以,螺杆310将旋入到沉头螺母350中并向螺杆310一侧拉紧沉头螺母350,沉头螺母350的头部和螺栓的头部逐渐靠近,拉紧第一锥套320和第二锥套340,第一锥套320和第二锥套340将插入到双头膨胀套管330与螺栓之间的间隙,随着第一锥套320和第二锥套340的插入,双头膨胀套管330将膨胀变形,使双头膨胀套管330与内隔墙板的对穿孔内壁胀紧,把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固定于内隔墙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双向螺栓机构300包括第一调距套360和第二调距套370,所述第一调距套360套接在所述螺杆310上,且位于所述螺杆310的头部与第一锥形套之间;所述第二调距套370套接在所述沉头螺母350上,且位于所述沉头螺母350的头部与第二锥形套之间。通过增加第一调距套360和第二调距套370可以使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适应不同厚度的内隔墙板。例如,螺杆310完全旋进到沉头螺母350后的长度为8cm,对应固定安装8cm后的内隔墙板,此时第一锥套320和第二锥套340插入到双头膨胀套管330内;而当需要用上的双向螺栓机构300固定12cm厚的内隔墙板时,螺杆310与沉头螺母350连接后,第一锥套320与第二锥套340还未插入到双头膨胀套管330与螺杆310的间隙中,所以,需要增加第一调节套和第二调距套370,以使第一锥套320和第二锥套340能够插入到双头膨胀套管330与螺杆310之间的间隙中,使双头膨胀套管330膨胀变形。

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的夹角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的夹角互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0的夹角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的夹角均为90°。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为l形,此时内隔墙板与安装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垂直。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均为l形板状结构,且板状结构的厚度≥4mm,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的材质可以为钢板或铝合金板。

安装在正常温湿度环境区域的装配式内隔墙板端时,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选用厚度≥4mm的镀锌钢板;当安装在厨卫间等环境湿度较大的装配式内隔墙板端时,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选用厚度≥4mm的铝合金板。

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上均设置有第三通孔600,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能够通过螺栓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连接。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的连接可以采用沉头化学锚栓或沉头内迫式膨胀螺栓。

所述第二通孔221和所述第三通孔600均为沉头孔。其中,第三通孔600可以为m8、m10沉头内六角螺栓孔;第二通孔221为m8、m10沉头内六角螺栓圆孔。

所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均为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一夹持件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夹持件200上的第三连接部210均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连接,为了使安装后的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平齐,可以在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上开设凹槽,而在建筑领域,在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上开圆孔最为容易,所以,为了增加安装的便利性,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加工成圆形。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夹持件100的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120的夹角可以为120°,而第二夹持件200的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的夹角可以为60度,通过上的两种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可以将内隔墙板与墙面呈60度夹角连接固定。

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夹角还可以为互补的其他度数,例如,第一夹持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夹角为45°;第二夹持件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夹角为135°等。

内隔墙板主体400的相对两侧面上开设有分别容纳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的容纳槽,以使所述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与所述内隔墙板连接后,所述第三连接部210和第四连接部220均低于所述内隔墙板的表面。

第二连接部120和第四连接部220可以为距形,因为,在内隔墙板上开距形槽较为容易,可以提升内隔墙板主体400的加工效率。

所述内隔墙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双向螺栓机构300对应,且贯穿相对两个所述容纳槽的连接孔。

内隔墙板主体400可以是钢筋骨架网填充一般混凝土制成的装配式内墙体;也可以是钢筋骨架网填充发泡水泥、发泡玻璃或发泡陶瓷等发泡材料、包括轻骨料等制成的装配式轻质内墙隔墙板,轻质隔墙板中所述轻骨料可以为陶粒或膨胀矿渣珠等。上述内隔墙板材质均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内隔墙板的安装施工方法为:

1、根据设计图纸和内隔墙板主体400预留的连接孔尺寸,测量放线,在墙柱面和顶板或梁底部间隔300~400mm处标记出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上圆形端(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安装位置;

2、在墙柱面和顶板或梁底部的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的圆形端安装位置处,开设与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厚度、直径相同圆孔;

3、在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的圆形端厚度、直径相同圆孔内,开沉头化学锚栓或沉头内迫式膨胀螺栓的安装孔(与第三通孔600位置对应);

4、在内隔墙板容纳槽上开设用于安装双向螺栓机构300的安装通孔;

5、内隔墙板主体400安装到位,临时支撑后,将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通过双向螺栓机构300安装于内隔墙板主体400的相对两侧面;

6、依次将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三连接部210通过沉头化学锚栓或沉头内迫式膨胀螺栓安装于墙柱面和顶板或梁底部;

7、待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与墙、顶面结构体500的面的连接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装配式内隔墙板安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均在工厂内加工制作完成,制作简便,无复杂构件,成本较低;

2、安装于墙柱面、顶板或梁底部的第一夹持件100和第二夹持件200均开孔、开槽,采用沉头螺栓安装,与安装面齐平,便于下一步的饰面处理;

3、通过双向螺栓机构300采用孔内两端拉爆膨胀螺栓固定,握裹力更大,更稳定可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安装组件可以在装配式内隔墙板主体400的任一位置安装,不需墙柱面、顶板或梁底部预留钢筋,预置埋件,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多次调整装配式内隔墙板的位置,满足空间布局的再调整;

5、安装简便,可以极大地提高装配化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排放和污染,达到绿色建筑施工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