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0516发布日期:2020-04-24 22: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设施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火灾等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保障人员安全,通常会在建筑物内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安装应急舱,供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取用应急舱内的物品,以实现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功能。

目前,应急舱一般采用钢板焊接而成,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应急舱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非常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

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

所述第一舱体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所述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可拆装式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

所述第二舱体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所述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可拆装式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顶部框架、第一底座框架、以及在所述第一顶部框架、第一底座框架之间的至少四根第一骨架,所述四根第一骨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框架的四个角;所述第一顶部框架、第一底座框架、以及所述至少四根第一骨架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所述第一框架;

和/或,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顶部框架、第二底座框架、以及在所述第二顶部框架、第二底座框架之间的至少四根第二骨架,所述四根第二骨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底座框架的四个角;所述第二顶部框架、第二底座框架、以及所述至少四根第二骨架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所述第二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部框架、第一底座框架、以及所述至少四根第一骨架通过螺栓安装成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顶部框架、第二底座框架、以及所述至少四根第二骨架通过螺栓安装成所述第二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和/或,所述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显示屏,所述通槽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小柜体,所述第一前板上设置有所述小柜体的门。

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所述第一前板上设置有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所述第一前板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的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一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一扣板;和/或,所述第二顶板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二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二扣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左侧板上设置有门。

可选地,所述第二舱体还包括隔板,所述第二骨架的数量为16,形成4横排4纵列,4横排之间相互平行,4纵列之间相互平行,4纵列从左至右依次记为第一纵列、第二纵列、第三纵列、第四纵列,所述隔板可拆装式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纵列、第三纵列上的所述第二骨架上;所述第二纵列和所述第三纵列上的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舱体隔成三个容纳舱,所述第二前板包括三个门,所述三个门分别作为三个容纳舱的门。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采用镀锌型材;和/或,所述第二框架采用镀锌型材;和/或,所述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采用镀锌钢板;和/或,所述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采用镀锌钢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该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第一舱体包括第一框架、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可拆装式地安装在第一框架上;第二舱体包括第二框架、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可拆装式地安装在第二框架上;通过上述方案,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是可拆装式的,方便移动,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框架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框架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舱体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框架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框架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舱体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第一舱体10,第二舱体20,第一框架11,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第一后板17,第二框架21,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第二后板27,第一顶部框架111,第一底座框架112,第一骨架113,第二顶部框架211,第二底座框架212,第二骨架213,通槽161,第一台缘121,第一扣板122,第二台缘221,第二扣板222,取物口162,第二小柜体163,第一小柜体164,隔板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参见图1至图10,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框架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框架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舱体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框架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框架安装完成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舱体未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该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

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第一舱体10包括第一框架11、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可拆装式地安装在第一框架11上;第二舱体20包括第二框架21、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可拆装式地安装在第二框架21上;通过上述方案,为市面上提供了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是可拆装式的,方便移动,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极为便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在安装好之后,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可以是有连接关系的,例如通过连接件将二者连接,也可以是没有连接关系的,例如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仅是相邻放置,并没有通过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第一底座13是作为第一舱体10的底座,第二底座23是作为第二舱体20的底座,第一底座13和第二底座23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体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第一顶板12是作为第一舱体10的顶板,第二顶板22是作为第二舱体20的顶板,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一体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等,体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包括第一顶部框架111、第一底座框架112、以及在第一顶部框架111、第一底座框架112之间的至少四根第一骨架113,四根第一骨架113分别位于第一底座框架112的四个角;第一顶部框架111、第一底座框架112、以及至少四根第一骨架113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第一框架11;

和/或,第二框架21包括第二顶部框架211、第二底座框架212、以及在第二顶部框架211、第二底座框架212之间的至少四根第二骨架213,四根第二骨架213分别位于第二底座框架212的四个角;第二顶部框架211、第二底座框架212、以及至少四根第二骨架213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第二框架21。由于第一骨架113和第二骨架213是条状的,大大地方便了运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部框架111、第一底座框架112、以及至少四根第一骨架113通过螺栓安装成第一框架11;和/或,第二顶部框架211、第二底座框架212、以及至少四根第二骨架213通过螺栓安装成第二框架21。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包含7根第一骨架113,四个角的第一骨架113形成两个纵列,且两个纵列相互平行,有3根第一骨架113形成一纵列,位于上述的两个纵列之间,3根第一骨架113的纵列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列平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框架11上;和/或,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框架21上。

通过螺栓的方式进行安装,不仅保证安装后的牢固性,也实现了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是可拆装式的,保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的便利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包括第三顶部框架、第三底座框架、第三左侧框架、第三右侧框架、第三前框架、以及第三后框架;第三顶部框架、第三底座框架、第三左侧框架、第三右侧框架、第三前框架、以及第三后框架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第一框架11;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

和/或,第二框架21包括第四顶部框架、第四底座框架、第四左侧框架、第四右侧框架、第四前框架、以及第四后框架;第四顶部框架、第四底座框架、第四左侧框架、第四右侧框架、第四前框架、以及第四后框架是可拆装式地安装成第二框架21;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21都是可拆装式的,便于装卸和运输。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板16上开设有通槽161,第一舱体10还包括显示屏,通槽161用于安装显示屏。显示屏也是可拆装式地安装在通槽161上,可以通过螺栓的方式安装。可选地,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一台缘121和中间下沉的第一扣板122;和/或,第二顶板2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二台缘221和中间下沉的第二扣板222。

第一顶板1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一台缘121和中间下沉的第一扣板122,第一扣板12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一扣板122的个数为2,2者进行拼接。第一后板17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一后板17的个数为2,2者进行拼接。

此种结构下的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可以设置排水口以保证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上不积水,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的排水口位置可以均设置在右后方,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排水口的直径可以是2分管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第一顶板12的边沿可以是伸出第一框架11之外的,以降低显示屏进水的可能性,当在边沿下方设置有摄像头等器件时,降低设置在边沿下方的摄像头等进水的可能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侧板14上设置有门。通过第一左侧板14上的门可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舱体10。第一舱体10中可以装矿泉水、急救包、担架等急救物品。第一前板16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取物口162,通过取物口162取用第一舱体10中的急救物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舱体20还包括隔板28,第二骨架213的数量为16,形成4横排4纵列,4横排之间相互平行,4纵列之间相互平行,4纵列从左至右依次记为第一纵列、第二纵列、第三纵列、第四纵列,隔板28可拆装式地安装在第二纵列、第三纵列上的第二骨架213上;第二纵列和第三纵列上的隔板28将第二舱体20隔成三个容纳舱,第二前板26包括三个门,三个门分别作为三个容纳舱的门。三个容纳舱可以放置相同类型的急救物品,也可以放置不同类型的急救物品,比如三个容纳舱可以分别放置抗震抗洪器材、防爆反恐器材、消防器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门可以是合页门、推拉门、卷帘门等,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4横排中相邻两个第二骨架213的间隔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4纵列中相邻两个第二骨架213的间隔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第一左侧板14上设置的门、以及第二前板26的三个门上,都可以设置门把手,门把手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可以是图1所示的,也可以是图2所示的等。

可选地,第一前板16上还可以预留安装指纹识别模块等进行身份认证的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体内可以放置至少一个小柜体,在第一前板16上可以设置小柜体的门,每个小柜体的门的数量至少为1;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舱体内可以放置两个小柜体,在第一前板16上设置小柜体的门,在左下方设置第一小柜体164的门,第一小柜体164用于放置担架等,在右下方设置第二小柜体163的门,第二小柜体163的门包括五个,第二小柜体163用于放置急救包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体10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第一前板16上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的安装槽;和/或,第一舱体10还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第一前板上设置有二维码扫描模块的安装槽。指纹识别模块的安装槽、二维码扫描模块的安装槽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例如可以设置在图4所示的第二小柜体163的门的上方。

指纹识别模块、二维码扫描模块都是用于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出示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此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专用的app通过二维码登录,或者是通过微信等软件提供二维码。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体10还包括触控屏、和/或按键,触控屏、按键都是安装在第一前板16上,触控屏上显示各个门的虚拟打开按钮,由用户操作触控屏以控制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各个门的打开;按键的数量与门的数量一致,每一个按键控制对应的门的打开,或者是按键是数字,每个门有对应的数字密码来控制打开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门的打开方式可以是由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之后,便可以自由开闭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所有门,也可以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操作触控屏进而控制电子锁的开启,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app发送门的打开指令以控制门的打开。

第二顶板2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二台缘221和中间下沉的第二扣板222,第二扣板22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二扣板222的个数为3,3者进行拼接。第二后板27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二后板27的个数为3,3者进行拼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采用镀锌型材;和/或,第二框架21采用镀锌型材;和/或,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采用镀锌钢板;和/或,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采用镀锌钢板。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舱体板材厚度≥1.5mm,骨架板材厚度≥2.0mm,承重框架板材厚度≥2.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应急部、公安部、教育部等部委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研发,可以应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机关企业、街道社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区、能源站点等领域;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学校,属于教育部指定产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研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需求。进一步规范事故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工作流程,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应急救援调度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努力探索应急保障的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填补应急保障领域的产品空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