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6816发布日期:2020-05-08 14:3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按制造材料来分,即集装箱主体部件(侧壁、端壁、箱顶等)材料,可分成三种:有钢制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此外还有木集装箱、不锈钢集装箱等。集装箱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在房屋居住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由于集装箱的成本远低于传统房屋建设成本,而且灵活度高;另一方面也是一些人对新的居住方式的追求的体现。

现有的集装箱在应用到居住领域时体现出一些不足,如室内气温变化不均匀,尤其是在不同季节具有强烈光照差异的情况下体现更明显,具有一定程度的光污染,而且降噪能力低,影响居住舒适程度;再者,大部分集装箱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而要想使居住者得到良好的生活体验必须对温湿度进行合理调控;其次,集装箱向房屋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设施设备的布局,通常会因布局不合理而占用大量的室内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集装箱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噪音小、功能多且适宜居住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包括支撑钢构、厢皮、门和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和窗设置在厢体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厢体上与门和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设备厢,所述设备厢中设置有湿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仪表,所述厢体内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无色透明玻璃,所述厢体外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多块电致变色玻璃和光致变色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和光致变色玻璃沿厢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厢体在无色透明玻璃所在侧面上且位于无色透明玻璃的下方设置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槽面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厢体上位于通风槽的边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厢体内除无色透明玻璃所在的侧面外均设置有吸音板。

作为优选,所述厢体上与设备厢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四个角钢板,所述角钢板固定在厢体的四个边角上以及设备厢的四个边角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钢构上靠近设备厢的顶部铰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钩槽,所述钩槽与设置在设备厢顶部的连接柱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厢体与设备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净化器、加湿除湿机、通风管和喷头,所述通风管设置在厢体内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与控制仪表连接,所述室外机设置在设备厢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具有良好的温湿度调控功能以及空气净化功能,通风效果好,而且体积较大的设备合理设置在设备厢中能够提高厢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便于管理设备;同时,本装置具有变色功能,在日间和夜间均可选择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降低能耗,减少光污染;利用吸音板和无色透明玻璃还能起到降噪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的侧视图;

以上各图中,1、厢体;2、支撑钢构;3、门;4、窗;5、设备厢;6、湿度控制装置;61、风机;62、净化器;63、加湿除湿机;64、通风管;65、喷头;7、温度控制装置;71、室内机;72、室外机;8、温湿度传感器;9、控制仪表;10、无色透明玻璃;11、电致变色玻璃;12、光致变色玻璃;13、通风槽;131、通风孔;14、压盖;15、吸音板;16、角钢板;17、连接板;171、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前”、“后”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色恒温恒湿新风净化功能的房屋,包括厢体1,所述厢体包括支撑钢构2、厢皮、门3和窗4。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门和窗的布局作出合理调整,并为提供变色功能、恒湿调节功能和恒温调节功能而对现有技术上作出改进。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门和窗设置在厢体长度较短的一侧,即图1中的左侧或右侧,而在厢体1上与门和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设备厢5,设备厢5中设置有湿度控制装置6、温度控制装置7、温湿度传感器8和控制仪表9。因为温湿度控制装置设置在设备厢中,所以将门窗与设备厢相对设置能够提高空气对流强度,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均匀分布,并且提高温湿度控制装置的调节效率,降低能耗。

从湿度调节方面讲,本装置中湿度控制装置6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61、净化器62、加湿除湿机63、通风管64和喷头65。设备厢5的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9和控制仪表10。温湿度传感器9检测厢体1内部的湿度,利用风机61将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而且交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净化器62和加湿除湿机63实现过滤、加湿或除湿,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适宜的湿度;其中,通风管主要采用直线管型分布在厢体内的顶部,而且喷头65在厢体1的内部呈一字型排列,能够提高单位空间内气体流动的均匀程度,能够提高湿度调节效率和质量。

从温度调节方面讲,本装置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7包括室内机71和室外机72,室外机72设置在设备厢的外部,室内机71设置在设备厢5的内部,室内机71和室外机72与控制仪表9连接,通过伸入到厢体的内部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位于设备厢内部的控制仪表来控制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工作状态。在本装置中的温湿度控制装置的体积较大的部件合理设置在设备厢中,既能提高厢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又便于工作人员管理设备,而且降低了集装箱改造的难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厢体1的前、后侧面,即长度较长的侧面均设置有多个电致变色玻璃11和光致变色玻璃12,电致变色玻璃11和光致变色玻璃12间隔设置,电致变色玻璃11和光致变色玻璃12均可选择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阻止内部热扩散,减少厢体在夏季保持凉爽以及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耗费的大量能源,同时,也起到改善自然光照程度、防窥、防眩目等作用。同时,可减少室外遮光设施、满足现在建筑物采光和美观的需要,解决现代不断恶化的城市光污染的问题;而且本装置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利用电致变色玻璃不仅可与光致变色玻璃在日间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变色能力,而且可以在夜间也能够作出明显的变色调整,使本装置具有较高的变色调控能力,有利于对室内进行恒温恒湿调节。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厢体内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无色透明玻璃10,也就是位于两侧面上的电致变色玻璃和光致变色玻璃之间,从而使具有玻璃的侧面为多层玻璃结构;同时,厢体1内除无色透明玻璃所在的侧面外均设置有吸音板15,利用吸音板以及多层玻璃结构有效改善了装置的降噪效果,进而保证舒适的居住体验。

为了提高通风质量,本实用新型在厢体在无色透明玻璃10所在侧面上且位于无色透明玻璃的下方设置有通风槽13,通风槽13的槽面上设置有通风孔131,厢体1上位于通风槽的边上设置有压盖14。压盖14与通风槽13采用紧密配合的形式可以起到密封和保温的作用,打开压盖可以通过通风孔的作用加强室内空气的对流效应,通风效果好,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为了提高厢体与设备厢连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厢体1上与设备厢5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四个角钢板16,角钢板16固定在厢体的四个边角上以及设备厢的四个边角上。本装置中的角钢板具有三个侧板且都相应地与厢体和设备厢的侧面配合连接,稳定性较高;同时,支撑钢构上靠近设备厢的顶部铰接有两个连接板17,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钩槽171,钩槽171与设置在设备厢顶部的连接柱配合,利用连接板和连接柱能够进一步缩短设备厢与厢体之间的缝隙,也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

为了提高厢体与设备厢连接的的密封性,厢体与设备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图中未画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